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所作,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的心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所作,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的心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4/1/21 1:28:49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官员、诗人,擅长五言,自称“五言长城”。他被贬之后所作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选入教科书中。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长卿的另一篇佳作《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吧。

提到唐朝,我们自然会想到初唐时期一派繁荣的盛世景象,以及以唐诗为代表的文化繁荣景象,以致诞生了李白杜甫这两位难以逾越的巅峰诗人。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唐诗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时代的进步。然而,"安史之乱"的出现打破了这份宁静,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唐诗的命运也进入了另一阶段——中唐时期。

诗风由恢弘磅礴的盛唐气象转变为骨气顿衰的中唐面目,此时,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诗人,他们不再像李白那样飘逸浪漫,也不再像杜甫那般沉郁顿挫,取而代之的是孤独清冷的氛围与感伤无奈的悲情。在这些诗人中,刘长卿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唐代诗人里面,刘长卿这个名字在浩瀚如星海的诗人中,可能不算是最突出的,也不算是最为人所知的,但是他的一首诗你一定读过。那就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字文房,安徽宣城人,唐代著名的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有一千多首。他的诗清新脱俗,有许多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譬如这首禅理诗《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那就是一首备受赞誉的经典之作。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唐朝大历年间,是个令人感伤的历史时期,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的这首《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就是典型的代表。它除了反映当时的“时代心声”之外,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阐明了一定的道理,对于如何把握人生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

首联“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两句就突出一个“寻”字:诗人沿着清幽的山径一路寻来,看到绿苔上还印着踏过的屐痕。这两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所以满路莓苔。于是,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异常兴奋,非常期待高人的指点。这里有点先扬后抑的感觉。

颔联“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两句,由首联沿着隐者所行之路向前,到了隐者所居之所。白云缭绕小渚,仿佛是彼此依恋一般。碧草当门,则直截了当地展现出道士不在寓所。这两句刻画了白云、芳草、静渚、闲门等意象,透露出一股恬然、静默的氛围。诗人寻隐者不遇的惆怅情绪,仿佛也被这种恬淡的氛围所融化,其心境自然变得恬淡、宁静,仿佛一切均消逝在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颈联“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两句以景带叙,前一句写景:雨过天晴后,松色显得更苍翠。这里的“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后一句叙事:诗人一路随着山转见到了溪流的水源。这句“随”字用得好,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

尾联“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两句写诗人看见了“溪水”,就已经悟到了“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而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更是领略到了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但究竟具体是怎样的禅意和境界呢?诗人最终没有说,因为他认为已经无需多言,一切都尽在不言中,正如陶渊明所说的“欲辨已忘言”。

刘长卿这首《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不一样的春色美景,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才使得此诗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诗意,处处有着深刻的禅理。诗人本来是要去寻找朋友的,结果没有找到朋友,他只好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这时诗人坐下来开始思考人生,以此结束了这首诗,留给了读者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在这首诗中,人和山水相对意会忘言,在精神上达到契合,诗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融入了“忘言”之中。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所以,这首诗既富有悠远的诗味,又寓有意蕴丰富的哲理。

标签: 刘长卿唐朝

更多文章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所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常建,唐朝

    常建,字少府,唐代诗人,与王昌龄是同榜进士,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长期过着漫游隐居的生活。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常建所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吧。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最好方式,是寄写心灵的最好依托,人们借诗歌赞扬、讽刺、抒情、甚至表达爱慕!短短几十个字,表达出来的意义却是无比深远!可以

  • 历史文化探索:一日千里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日千里

    一日千里,拼音是yī rì qiān lǐ,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出自《庄子·秋水》。那么成语一日千里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

  • 《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所作,借娼妓之口诉说离别的愁怨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晏几道,北宋

    晏几道,北宋词人,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二人合称“二宴”,都是婉约派重要代表人物。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晏几道所作的《清平乐·留人不住》吧。《清平乐》这个电视剧至少有一个贡献,就是普及了词牌的准确念法:清平乐(yuè)。其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

  •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南唐后主李煜所作,蕴含着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煜,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吧。在古代,古人们非常的推崇吟诗作赋,甚至于

  • 《西洲曲》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描写了少女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乐府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与《玉台新咏》,是南朝乐府民歌抒情诗只最长的一篇,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南北朝是我国文学史上民歌的又一次繁荣时期,沉寂已久的乐府民歌在此时重新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南北朝时期,南方战祸少,时局相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甜美。于是

  • 《梁园吟》李白所作,用一首诗征服了宰相宗楚客的孙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白,唐朝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梁园吟》吧。天宝元年(741年),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满怀理想,奔向长安。可是尔虞我诈的官场让李白很失望,不仅壮志难酬,还常受排挤,深感立足之艰难,最终于天宝三载(744年)被

  • 《踏莎行》秦观被贬郴州期间所作,蕴含客次旅舍的感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观,北宋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以婉约词著称,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秦观所作的《踏莎行》吧。被称为“千古才子,一代词宗”的秦少游,在宋代以婉约派独领风骚而享誉文坛,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但是,秦观的成长和经历却有点坎坷。

  •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所作,表达了要及时行乐的想法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好问,金朝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朝末期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诗文词曲都十分擅长。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元好问所作的《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吧。人生的经历,总会有高潮和低谷。你经历了繁花似锦的盛夏,就会有雪飘风吼的冬季。 你经历了春天

  • 古诗词阅读:欧阳修《劳停驿》的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劳停驿》,欧阳修

    欧阳修的冷门作品《劳停驿》你读过吗?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劳停驿宋代: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赏析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

  • 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勾勒出淋漓尽致的江南水乡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吧。江南的美,美于那绵绵如丝无声的细雨,美于那无声的青烟,还有那古镇的青石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