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康熙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后,在黄河边写下一首七言诗

康熙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后,在黄河边写下一首七言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77 更新时间:2023/12/20 22:08:52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的第三子,母亲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帝执政初期,面对大清王朝刚刚建立的严峻局势,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疆土完整和天下统一。

他先后智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三征噶尔丹,这些丰功伟绩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也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繁华,因此康熙帝也被誉为“千古一帝”之一。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挑唆下,发动对清朝的侵扰,他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三部数十万众南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带,并向清朝告急,请求保护。

康熙帝审时度势,为确保边疆安定,决定亲征漠北,连续三次征讨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破噶尔丹以万余骆驼组成的防御营地(驼城),噶尔丹败归科布多。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清军再次歼敌数千,击溃噶尔丹主力军队,噶尔丹兵败流窜。

连遭两次大败的噶尔丹集团土崩瓦解,已成一股日暮途穷的流匪,但康熙帝却认为,噶尔丹的存在对国家的统一终究是一大祸害,“一日不可姑留”, 因此下令“速行剿灭, 不可稍缓”(《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47、35)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又下诏第三次御驾亲征,他统兵出居庸关、雁门关,由保德州西渡黄河,直抵宁夏,并以宁夏为大本营,派出费扬古、马思哈两路大军西出追缴噶尔丹。

是年闰三月,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于十三日服毒自杀而死,其女种其海率三百户来降。

噶尔丹自尽,其女率余众投降,标志着平定噶尔丹叛乱取得全面胜利,康熙帝决定班师回朝,他率军从宁夏行至甘肃境内皋兰附近的黄河岸边,面对滔滔不绝的波涛大浪,一时诗兴大发,作出一首七言长诗,即赞黄河,又暗颂天下一统:

《自宁夏出塞滨河行至白塔乘舟顺流而下抵湖滩河朔作》

黄河之源难可穷,滔滔来自遐荒中。

既入洮兰复西出,飞涛浩瀚声淙淙。

来从边山远跋涉,遣师挽饷兼采风。

回銮欲假顺流便,特乘艇舰浮奔洪。

潆洄大野势几曲,沙岸颓突还巃嵸。

乱柳排生枝干密,中有巨鹿藏榛丛。

遥山转转行莫尽,忽前俄后迷西东。

有时塞云催急雨,晚天霁色横长虹。

旌门月上夜皎洁,水光直与银汉通。

放櫂百里只瞬息,迅于走坂驰骏骢。

中霄望见旄头落,幕北已奏烟尘空。

兹行永得息兵革,岂惜晓暮劳予躬。

长河绵延古鲜历,巡阅乃与区域同。

自此寰海乐清晏,熙怡万国威亨丰。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的形象,她的气质早已令人憧憬,令人向往。如今,军事上的胜利,令康熙帝心情大悦,面对滚滚东流、奔腾不息、奇状无比的黄河波涛,他写景抒情,由此及彼,由见而闻,纪诗以抒发天下一统的抱负。

此诗分三段,“黄河之源难可穷”至“特乘艇舰浮奔洪”为第一段,写壮游黄河之因由。

第二段从“潆洄大野势几曲”至“幕北已奏烟尘空”,为记游主体,描述沿河见闻,写黄河之奇险。“中霄望见旄头落,幕北已奏烟尘空”暗指叛首噶尔丹虽猖獗一时,但毕竟如急流败叶,一去不返。

“兹行永得息兵革”至结尾为第三段,写壮游黄河后所激发出的感想。

为了大清的安定与统一,康熙帝是费尽心力的,从一开始的平“三藩”、收台湾,到亲征噶尔丹,“举朝皆以为难”,众臣都在反对他的决定,可想而知此间的阻力有多么大?

但是,康熙帝意志坚定,力排众议,“昔朕欲亲征噶尔丹,众皆劝阻,惟伯费扬古言其当讨,后两次出师,皆朕独断”(《东华录》康熙朝卷59)。

自征伐吴三桂开始,到今日剿灭噶尔丹,历时二十五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康熙帝不惜晓暮劳躬,终于换来今日兵革得息,天下一统的大好局面。

“自此寰海乐清晏,熙怡万国咸亨丰”,自此天下太平,兵革永息,但愿四海同欢,同庆盛世的到来。

试想当举国上下都在以此为乐时,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岂不是更加开心与自豪?

正是因为在这种心情下,康熙帝既是壮游黄河,亦是乐游黄河。他的这篇记游诗,既是一篇黄河漂游记,更是一曲颂赞天下一统的凯歌!

标签: 玄烨清朝

更多文章

  • 苏轼曾写过一首劝酒词,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潇洒之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轼,北宋

    酒对于古代文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无食无衣,但绝对不能没有酒。他们并不在意喝的量的多少,而是喜欢喝酒时候的情怀,表达的是一种自己生活态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于古人来说,酒的作用不仅仅是解千愁,更可以抚慰自己的内心,缓解心中对的压力,甚至让人在困境的

  • 唐代诗人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韦应物,唐朝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代韦应物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唐代〕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译文及注释译文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

  • 唐代诗人韦应物《观田家》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韦应物,唐朝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观田家韦应物 〔唐代〕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

  • 唐代诗人张祜《雨霖铃》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祜,唐朝

    《雨霖铃》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雨霖铃张祜 〔唐代〕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注释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

  • 唐代诗人张祜《题松汀驿》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祜,唐朝

    《题松汀驿》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题松汀驿张祜 〔唐代〕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译文及注释译文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轮红日,明镜般

  • 唐代诗人张籍《湘江曲》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张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湘江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湘江曲张籍 〔唐代〕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

  • 唐代诗人张籍《牧童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如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张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牧童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牧童词张籍 〔唐代〕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译文及注释译文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

  • 北宋词人宋祁《王勃故事》原文、译文及注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祁,北宋

    《王勃故事》北宋词人宋祁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勃故事宋祁 〔宋代〕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

  • 北宋词人宋祁《九日置酒》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祁,北宋

    《九日置酒》北宋词人宋祁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九日置酒宋祁 〔宋代〕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特别看重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风物清嘉,命人在高台上张

  • 《咏柳》贺知章所作,将咏柳题材的诗歌推向新高度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贺知章,唐朝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代诗人赵翼的名句。历史上有很多例子都能证明,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困境中写就的,只有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中的情绪。也只有在经历过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之后,才能写出这世间所没有的史诗。但在唐代有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