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邦生前给戚夫人留有后路 戚夫人为什么还落到这样下场

刘邦生前给戚夫人留有后路 戚夫人为什么还落到这样下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4/1/26 15:51:06

刘邦戚夫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生前给戚夫人安排了4条活路,她一条也没选,结果被做成人彘。

吕雉对刘邦的爱妃戚夫人早就恨得牙痒痒,却也只敢等到刘邦死后才清算。

刘邦生前就给戚夫人安排了4条活路,确保心爱的女人能安稳活下去,惋惜她哪条都不走,最终被做成人彘,实在悲凉。

发家微末,一见钟情

刘邦早年不过是沛县的一个小小亭长,小混混出身的他,遇到了貌若神女的吕雉,小混混得到美人垂青,结为夫妻,他也靠着吕家发家,走上了争霸之路。

惋惜吕雉年长后容貌衰退,尽管她已经为刘邦生下两个孩子,以貌取人的刘邦依旧变了心,逐渐疏离吕雉。

成为汉王之后的刘邦,仗着手下能人众多,自己领军作战的本事却是半点没有,一次落败逃难之时,他干脆撇下吕雉母子,将其留在沛县,自己则轻装上阵,火速逃命。

吕雉不得不带着孩子在沛县艰难生活,而刘邦却和手下汇合后,与手下进献而来的定陶人戚姬你侬我侬,郎情妾意。

戚姬生得貌美如花,娇俏可人,刘邦自然无比喜爱,对其一见钟情,与吕雉之间的夫妻情分早就磨损得不剩半点。

刘邦称帝后,吕雉尊为皇后,戚姬则为戚夫人,宫内人人都了解,吕后年老色衰,帝王之心都牵挂在美貌体贴的戚夫人身上。

圣宠非凡,留下后路

戚夫人为刘邦生下了赵隐王刘如意,他成为刘邦最喜爱的儿子,连带对太子刘盈也逐渐冰冷。

吕雉本已认命,即使和刘邦再无情意,她依旧身份尊贵,儿子坐稳太子宝座,但刘邦却对刘如意无比偏爱,甚至动心想要废太子,扶持刘如意上位。

吕雉自此恨上了戚夫人,她把一切恨意隐藏在心底,当务之急是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

汉十一年,刘邦重病缠身,卧床休养,戚夫人侍奉左右,刘邦垂怜她与孩子势弱,换太子的想法愈发坚固。

第二年他召集大臣,刚提出废太子的想法,就被一众臣子反对,吕雉求教张良,寻得计策,请来商山四皓跟随辅佐太子,刘邦这才无法撼动太子地位。

眼看自己即将死亡,刘邦忧心戚夫人母子安危,决心给她们提前安排4条后路,保全心爱的女人和孩子。

第一条便是让戚夫人向吕雉磕头认罪,侍奉她为主人,吕雉虽说心狠手辣,但也格外心软,若是戚夫人在她面前哭得梨花带雨,认罪俯首,那么定能保全戚夫人性命,惋惜戚夫人盛宠之下不甘心认吕雉做主人,这条路就此失败。

第二条路便是给刘如意册封藩王,他也能前往封地生活,远离吕雉,避免性命之祸。

惋惜戚夫人舍不得离开繁华都城,没能随同刘如意一起前往封地,留在了首都,这第2条路宣告失败。

第3条路便是派遣宰相周昌辅佐刘如意,期望他能保住母子俩,刘邦没想到,周昌对以色侍人的戚夫人并无好感,他尽职尽责护卫刘如意安全,却没在意远在首都的戚夫人死活。

这第3条路也走上死路,最后一条便是刘盈,刘邦死前特意留下诏书,希望刘盈善待戚夫人父母,天性善良的刘盈一定能留住母子二人性命,惋惜做儿子的实在不是母亲的对手,第4条路终究还是失败了。

难逃清算,做成人彘

刘邦死后,刘盈上位,吕雉尊为太后,她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不再忍气吞声。

对这些刘邦生前的妃子们,尤其是宠爱有加的戚夫人,她嫉恨非常,直接下手把戚夫人幽禁在永巷中。

这条狭窄的小巷子成了关押戚夫人的监牢,她不复往日荣光,成了悲凉的阶下囚。

不止如此,吕雉更不愿留下刘如意这个威胁继续活在世上,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赵地,选召赵王进京。

周昌每次都回绝使者,言明赵王在病中,不能动身,戚夫人在永巷中留下《戚夫人歌》诗篇,凄婉幽凉,尽显她心中凄楚。

吕雉见直接邀请赵王不成,干脆先把周昌召来京中,而后再邀赵王动身,如此成功让刘如意离开封地。

刘盈铭记父亲刘邦教诲,与刘如玉同吃同住,发誓保全弟弟性命,没想到一日清晨,自己不过射猎回宫,刘如意已经被毒死。

刘如意死后,吕雉仍不解气,于是下令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她的手脚被全部砍断,眼睛被挖去,耳朵被火熏烧,还被活生生灌下哑药,让她有口不能言。

戚夫人被丢在猪圈里挣扎求生,被称作人彘,以供旁人参观,刘盈得知人彘的消息后,好奇前去观看,询问后才知这竟是戚夫人。

他不忍看到戚夫人受如此折磨,当即大哭不止,悲叹母亲心狠,他派人告诉吕雉,自己作为太后的儿子,无法治理天下,这并非人所能做出的事。

此后他与母亲冷战,心灰意冷不理朝政,终日饮酒作乐,戚夫人蒙冤惨死的事件一直被后世谨记,她也成为得宠妃子们的前车之鉴。

结语

可见君王的宠爱着实令人忧虑,若是没有本事只能靠着宠爱行事,一旦盛宠不复,等待自己的只有落得个悲凉境遇的下场。

戚夫人独宠刘邦十余年,可见其颇有手腕能力,惋惜她心爱的儿子刘如意终究没能登上帝位,否则吕雉不见得还能在成为太后后还如此嚣张行事。

戚夫人长袖善舞,懂得笼络人心,惋惜政治上终究不敌吕雉,落得个人彘的下场。

她要是能认清现实,明白自己的尊荣都和刘邦息息相关,和儿子刘如意一同前往封地,或许也不会丢了性命,也能保全儿子生命。

标签: 刘邦戚夫人

更多文章

  • 吕雉迫害戚夫人成为人彘 史书上为何记载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戚夫人,汉朝

    对历史戚夫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爱妃戚夫人:吕雉迫害戚夫人,为何汉书记载仍活了“数月”?根据史书的记载:“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吕雉为了报复戚夫人,命人挖掉了戚夫人的眼睛,割掉了戚夫人的舌头,灌聋了戚夫人的耳朵,又把戚夫人

  • 明朝灭亡之后崇祯子女怎么样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子女

    对崇祯子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灭亡,崇祯3子2女何去何从?1644年,明代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明代自此覆灭。随后,明代在江南的残余势力,纷纷拥立明宗室子弟建立政权,如弘光、隆武、永历皆是如此,不过他们均非出自崇祯一脉,而是宗室其他支系的子弟。那

  • 沈万三出资修城和犒军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流放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沈万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沈万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代富豪捐资修建南京城和犒军,为何会被流放?前言明代有一位富豪,他叫做沈万三。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富豪那都是人人喊打的角色,而这个沈万三却不一样,它不仅不被人民厌恶,还深受人民爱戴。改朝换代,修建新都是一个事关王朝兴衰的

  • 李渊被逼退位之后 李渊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太上皇”李渊下场,究竟有多惨?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太上皇之说。《史记》记载:“盖太上者,无上也。皇者德大于帝,欲尊其父,故号曰太上皇也。”颜师古解释说:“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

  • 李世民当初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被逼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唐朝

    对玄武门之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到底是为了争夺皇位才发动的,还是被太子李建成逼迫的?千百年来,人们对玄武门之变都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李世民到底是为了争夺皇位才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还是被太子李建成逼迫所发动的?今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一起来揭晓吧?在玄

  • 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这还要从当年宋神宗说起,宋神宗即位时仅20岁,年轻气盛,想有一番作为,于是找到了王安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具体经过。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今辻西抚州)人,他的父亲王益曾经做过几任州县长吏,青少年时期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对宋王朝存在的社会问题有

  • 伯禽:周公旦长子,受封鲁国,坚持以周礼治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伯禽,鲁国

    伯禽,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称禽父,周文王姬昌之孙,周公旦长子,周武王姬发之侄,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时周公旦受封鲁国,但因周公旦在镐京辅佐周成王,故派伯禽代其受封鲁国。伯禽在位四十六年去世,死后其子鲁考公继位。伯禽在

  • 蒋伯龄:周公旦第三子,蒋国的建立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蒋伯龄,周朝

    蒋伯龄,姬姓,名龄,伯为爵位,受封于蒋国(河南淮滨),乃周公旦第三子,蒋氏鼻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辅佐下,与弟姬旦联手,攻进朝歌,迫使纣王自焚于鹿台,周朝建立。周朝建立后大封诸侯,姬旦被封于周,以后被称为周公旦。周

  • 朱元璋是怎么对其他儿子的 朱元璋分封是因为对他们太好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儿子

    对朱元璋和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对儿子的包容,是他实行分藩的主要原因。引言朱元璋晚年,也面临着权力纷争问题,为了让新太子能够顺利继位,朱元璋除掉了很多的功臣,虽然他的理由是替儿子减少行政的阻力,但是实际上,朱元璋不仅没有替儿子减少阻力,甚至还增加了

  • 李元昌:唐高祖李渊第七子,善行书与画马,笔迹妙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元昌,唐朝

    李元昌(618年—643年4月29日),汉族,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人,唐朝宗室大臣,书画家。享国公之礼,葬于长安县高阳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李元昌,唐高祖李渊第七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母亲为孙嫔。武德三年六月(620年7月)封鲁王,唐太宗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