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10 更新时间:2023/12/23 18:55:15

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人世间最熟悉彼此的人莫过于对手。高手过招之后,才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了解你的人,不一定是家人和朋友,一定是对手,或者敌人。

有时候,打着打着,两个就变得惺惺相惜的好友。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只能兵戎相见。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司马懿就是一对惺惺相惜的敌人。他们彼此交战,彼此成就。因为有诸葛亮虎视眈眈,不时北伐,魏国不得不重用司马懿对抗蜀国大军。

诸葛亮使空城计

司马懿攻克街亭,率领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扑向西城。西城只有2500军士驻守。

这时,司马懿攻破城池,打败诸葛亮就像碾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诸葛亮不慌不忙使出一着空城计。他传令:“将锦旗全部隐蔽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扮做百姓,打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慌乱,我自有计谋对付。”

诸葛亮身披鹤氅,头戴纶巾,两个清秀小书童侍立两旁,他端坐在城楼上,非常投入地焚香抚琴。

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的弱点,他相信自己能用琴声退十万大军。

司马懿果然中计,不敢攻城,怕有埋伏,后路变前路,十多万大军瞬间撤走。

司马懿为什么中计?

第一,司马懿疑心重。

司马懿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

他认为诸葛亮“多谋而少决”,诸葛亮有谋略,但缺乏决断的勇气。诸葛亮一生谨慎、胆小,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他一定不会以空城来迎接自己的十万大军。如果城内空虚,他一定不敢打开城门。否则就是自取灭亡。司马懿已经取得街亭胜利,没有必要再踏险地。因此决定撤兵。

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多谋。“死诸葛吓退活仲达”就是例子。

诸葛亮在五丈原临死前令人做一个假诸葛亮木像放在车上,告诉手下,死后密不能发丧。

司马懿夜观天象,以为诸葛亮已死了。赶紧带领人马追杀蜀军。哪成想,蜀军掉头杀了回马枪,只见中军“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飘动,四轮车上坐着一位活生生的诸葛亮!这可吓坏了司马懿,以为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于是勒马往回逃,魏军兵将见司马懿逃走,无心恋战,丢盔弃甲,争相逃命。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司马懿停下来急问:“我的脑袋还在吗?”

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可以成立。

第二,司马懿清楚,诸葛亮在故弄玄虚。

司马懿刚开始真的以为诸葛亮有埋伏,因此不敢前进。但是随后,他便醒悟,这是诸葛亮在故弄玄虚。经过多次交战,司马懿和诸葛亮已经有了默契,他们是最了解彼此的敌人。他们尊重对手。

关羽曹操是敌人,但是曹操因为爱才,明知道关羽走是放虎归山,依然放他过五关斩六将,还命令各关隘放关羽出城。关羽镇守华容道前,已经与诸葛亮签下军令状,如果不擒曹操,拿头来换。曹操没有和关羽硬拼,而是以情动人,关羽冒着杀头的危险,放走了曹操。

大丈夫不能乘人之危,这是关羽的信条,也是司马懿的信条。

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出现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情况。瓦尔德内尔是瑞典乒乓球队队员,他是中国队的宿敌。从蔡振华开始6代中国选手都是瓦尔德内尔的对手。我们的江嘉良、刘国梁和孔令辉、王励勤,马林、王皓,陈玘、再到马龙,都和他进行过较量。

可是他不是敌人,国人亲切的称为“老瓦”,把他当成值得尊重的朋友。老瓦因为我们而努力,我们因为有老瓦这样的对手而越来越强大。诸葛亮和司马懿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朋友。

第三,司马懿养寇自保。

司马懿疑心重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要养寇自保。当时的司马懿虽然有兵权,但是曹操和曹丕的嫡系还在,影响力还在,他人单势孤,而且皇帝对他不信任。为了自保,他必须抓住兵权。如果没有敌人,他的兵权一定会被收回。

如果诸葛亮还在,曹魏的危险还在,司马懿就是安全的。

如果诸葛亮不在,蜀国被自己打败,那么他的结局就会应了这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司马懿就会被剥夺兵权,甚至性命不保。保住敌人就是保住自己。

历史上,诸葛亮是否使用空城计,司马懿是否中计存疑。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与张郃之间的战争。当时的司马懿远在洛阳。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记载:“(街亭之战爆发那年)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司马懿在洛阳,无法分身来到西城。而诸葛亮街亭失败后,旋即撤回汉中。

郭冲的《条诸葛亮五事》中记载了空城计的故事。

曹操和孙坚使用了空城计

曹操用空城计吓退了吕布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所载,孙坚施帐幔於城东门外,与众将把酒言欢。董卓派遣步兵、骑兵数万人来攻打孙坚。有轻骑数十先到。坚依然“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

董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董卓的大军见孙坚谈笑自如,害怕孙坚有诈,没敢攻城,退兵了。

标签: 司马懿三国

更多文章

  •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瞻基,明朝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

  • 梅尧臣:官运不通、仕途坎坷,却在宋代诗坛享有盛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梅尧臣,北宋

    在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宋朝,文人墨客频出,读书人将参加科考、实现政治抱负作为人生最高追求,也是唯一出路。在当时,进馆、入阁、点翰林、当学士,是读书人的人生攀途,也是他们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如果没能进馆入阁,是要被众人惋惜与讥笑的,北宋诗人梅尧臣就是如此。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他出身在一个普通的

  • 赵旉当过二十多天的皇帝,为何不被后世承认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赵旉

    在古代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北宋就出现过一位皇帝,然而这位皇帝却不被历史学家认同,他就是宋简宗赵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始,到宋少帝赵昺崖山跳海殉国,大宋持续了三百多年,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宋简宗赵旉仅仅在位二十六天。赵旉出生时正赶上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要连杀三位重臣 刘禅出于什么目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蜀汉

    诸葛亮去世时,蜀汉政权继续维持稳定,刘禅为何还连杀3位重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能继续维持稳定,与刘禅罕见的铁腕手段是分不开的。通过连杀三位重臣,刘禅快刀斩乱麻,重新塑造了蜀汉的权力格局,使蜀汉这艘小船继续平稳航行。诛杀李

  • 司马师和司马昭作为兄弟 两人为何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师,司马昭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因为司马家的权力继承顺序必须是:司马懿传给嫡长子司马师,而司马师传给弟弟司马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司马懿和司马师都无法反驳。这时有人就问了,为什么司马师非要把大权传给

  • 张裔为何会在东吴流亡三年之久?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裔,三国

    张裔为何会在东吴流亡三年之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在刘璋担任益州牧时期,张裔熟读经史子集和《史记》、《汉书》,被荐举为孝廉,担任鱼复县县长,之后回到州里任州署从事,兼任帐下司马。建安十六年。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蜀帮助自己对付张鲁,次

  • 商鞅为什么会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为何对他赶尽杀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孝公,商鞅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为何非要将商鞅赶尽杀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知道,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扫平六国,除了胜在军事方面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胜在了制度之上。一项好的制度让秦国积累起了足以支撑统一战争的雄厚财富,同时也铸造了一支斗志昂扬的虎狼之师。而

  • 赵光义即位之后 朝中大臣为何没有人站出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大臣

    赵光义夺取了皇位,为何没有大臣站出来反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提到皇上,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时代中,这是最至高无上的身份,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想要登上这个位置,但是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得知,想要坐上这个位置大致上有三种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首先第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起义

  • 薄姬:虽不受宠,却是刘邦众多嫔妃中笑到最后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薄姬,西汉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她是一位具备计谋和行动力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善妒的人。刘邦去世后,他的嫔妃们大多结局凄惨,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人彘。但有一人不仅没有被吕雉迫害,后来还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荣耀显贵至极,她就是薄姬。薄姬的母亲魏媪虽然是魏国宗室之女,但她的父亲是一介平民,二人

  • 历史上真实的丁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不怕董卓?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丁原,董卓

    众所周知董卓是东汉末期的大军阀、权臣,他无恶不作,还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官至太师、相国,封郿侯,位极人臣,文武百官都畏惧他,那个时候只有一个人敢振臂高呼,不畏强权,那个人就是丁原。当年董卓率军进京,给汉室朝廷带来了灾难。当他召集数百名官员准备废除皇帝并且立陈留王时,汉朝的百名官员中只有一人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