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迪:北宋宰相、诗人,在地方政绩卓著,在中央参与军国要务

李迪:北宋宰相、诗人,在地方政绩卓著,在中央参与军国要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9 更新时间:2024/1/28 18:04:10

李迪(971-1047年),字复古,赵郡赞皇,北宋宰相、诗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景德二年(1005年),状元及第,出任徐州通判。历任著作郎、直史馆、三司盐铁判官、海州监税、右司谏、知郓州、起居舍人、吏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知制诰、秘书监、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在中央参与军国要务,出入内外,两度担任同平章事(宰相),以太子太傅致仕。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定”,宋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人物生平

状元及第

李迪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其家族先世居赵郡,后移居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今山东鄄城)。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携带自己所作的文章拜见文学家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予以“公辅之才”的评价。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中进士甲科,状元及第。考中状元后,李迪被授职将作监丞,历任徐州、兖州通判。后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任三司盐铁判官。

处事果决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进行泰山封禅时,李迪又任兖州通判。因解送开封府进士失当,被贬为海州监税。又改任右司谏,起知郓州。后获召入朝,奉命纠察刑狱案件。升任起居舍人,安抚江州、淮州,以尚书吏部员外郎之职任三司盐铁副使,升任知制诰。

真宗巡幸亳州时,李迪任留守判官。他素闻亳州盗贼横行,遂命李迪知亳州。任上,李迪明察暗访,探知盗贼的据点,派勇士将其捉拿,并斩首示众。李迪回京后,适逢河湟地区吐蕃首领李立遵等势力强盛,真宗忧虑关中形势,在长春殿召对李迪,将其升为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永兴军城中有许多游手好闲的人,常常作乱犯法,李迪上奏捉拿首领,将其送往朝廷。后调任陕西都转运使,入京任翰林学士。

李迪曾于假日回家省亲,忽然接到朝廷诏令问对于内东门。真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奏的每年朝廷收入和支出的数目给李迪看。这时每年都要发生虫灾和旱灾,真宗询问用什么办法来补救损失,李迪请求拿出内藏库所藏来资助国家急需,那么赋税征敛宽松,百姓不会感到烦劳。真宗说:“朕打算让李士衡接替马元方,等李士衡到任后,朕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的财产没有内外之分,希望陛下下诏将金帛赐予三司,来显示陛下的恩德,又何必说借呢。”真宗十分喜悦。李迪又说:“陛下东封泰山时,下敕令所过之处不要砍伐树木清除道路,将驿舍或州治的官署作为行宫,仅仅派人修饰休息罢了。到巡幸汾州、亳州,土木劳役,超过往年百倍。如今虫旱之灾,大概是上天降下旨意警告陛下。”真宗认为很正确。

李立遵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率军三万多人,准备侵宋。顿时边关谣言纷纷,形势吃紧,边帅曹玮疏请求增兵固防,但真宗反认为他害怕,准备派人替换他,将其斩首。李迪力陈曹玮有勇有谋,是忠臣良将,他日定能边关奏捷。真宗方才作罢。同年,曹玮于三都谷之战中大破李立遵部。

受诬被贬

天禧二年(1018年),真宗立赵受益(改名赵祯,即宋仁宗)为皇太子后,寇准被奸臣丁谓诬陷罢相,真宗欲以李迪为相,李迪坚辞不受。真宗任命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专权,排除异已,李迪被罢相,知郓州,几被迫害至死。史称此时“朝中正人为之一空”。

再度拜相

丁谓垮台后,王曾为相,李迪起为秘书监,知舒州。历任江宁府尹,兖州、青州知州,又任兵部侍郎、知河南府。李迪入京上朝时,太后在帘后对他说:“你一直不想让我参预国事,恐怕是一种过失。如今我将天子抚养成人并登皇位,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对答说:“臣下蒙受先帝的恩德,如今见天子聪明通达事理,臣不知道皇太后的大德,到了如此地步。”太后也很高兴。李迪后以尚书左丞知河阳军,升任工部尚书。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亲政的仁宗重召李迪为资政殿学士,判尚书都省。不久,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吕李斗争

景祐年间,李迪被同僚吕夷简排挤,罢为刑部尚书,知亳州,后又改知相州。不久后又任资政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留在京师。李迪素来厌恶吕夷简,于是上奏称吕夷简私交荆王赵元俨,曾经补任其门下的僧人惠清为守阙鉴义。吕夷简请求辩护,仁宗下诏对吕夷简加以审讯,都是李迪在中书所行之事,吕夷简因而没有参加斋祠。李迪之后被降为太常卿、知密州。又任刑部尚书、知徐州。李迪上奏自己所在之地邻近兖州,打算巡视州县顺便祭祠大山来为仁宗祈求丰年及皇子。仁宗对辅臣说:“大臣应当替百姓访问疾苦,祈祷对李迪不适宜,不要让他前往。”此后,李迪又改任户部尚书、知兖州,再加授资政殿大学士。

晚年及逝世

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进攻延州,宋军损失惨重,李迪自请戍边,仁宗不许,命李迪为彰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调知青州。次年,驻守本镇,请求告老回乡,以太子太傅致仕,归濮州。后来李迪之子李柬之为侍御史知杂事,侍奉李迪来到京师。仁宗多次派使者前来慰问,并想召见他,李迪以身体有病而辞谢。

庆历七年十月十日(1047年11月1日),李迪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七岁。仁宗追赠李迪为司空、侍中,谥号“文定”,并亲自题其墓碑为“遗直之碑”,又改其所葬的邓侯乡为“遗直乡”。

标签: 北宋李迪

更多文章

  • 在文学、政治方面,梅饶臣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梅尧臣,北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人。北宋官员、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 古代大臣要是想体面的篡位 古人需要经历哪些程序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大臣,篡位

    对古代大臣想要“体面”地篡夺皇位,要经历怎样的程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臣篡夺皇位的事屡见不鲜。篡位之举往往也被历代文人唾骂。因此,古代很多篡位者在篡位之前,都要将自己的叛逆行为粉饰一番,已达到“体面”篡位的目的。比如曹丕篡汉时,就逼着

  • 世人都说东吴是灭亡在孙权手里 孙权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吴,三国

    还不知道:三国时期,为何说东吴毁于孙权之手?他到底做了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算是发家最早的,但存在感也最弱。当曹操和刘备还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时候,东吴就已经是手握三十万大军,可见孙氏一族的厉害之处。这祖孙三代创下的基业,在#孙权#的带领

  • 孙权死后东吴到底怎么了 东吴为何没有一点担忧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权,东吴

    对孙权死后,东吴为何毫无灭国焦虑、疯狂自相残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蜀吴三国,存在感较低的国家,自然要属于吴国了。刘备的蜀汉,自认为是正宗的汉王朝的延续,刘备又是“皇叔”,自然被重视。曹丕的魏国——当时的最强国,后来的晋朝也是以魏国班底组成,也会被历史重

  • 刘邦对吕雉如此忌惮 刘邦为什么还将权力交给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汉朝,吕雉

    还不知道:刘邦晚年对吕雉产生了忌惮,为何还要将权力交给她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末时期,天下大乱,秦二世的昏庸无道最终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秦朝末年,天下的起义军是接连不断的出现,比如说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以及后来的项羽、项梁等等,总之这时候的起义军是越来

  • 历史上司马昭为何要偏袒贾充?二人的关系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昭,三国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在曹魏都城洛阳,发生了一起宫廷政变,起兵的是曹魏皇帝曹髦,他想杀掉独揽曹魏军政大权的司马昭,试图夺回权力。曹髦的奋起一击迅速被忠于司马昭的军队击败,曹髦被杀。当时,阻

  • 李白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家里做是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白,唐朝

    还不知道:李白为何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爹是干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白是个正儿八经的富二代,据考究,李白的老爹李客,在唐朝是搞盐和茶叶生意的。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好比沙特那帮搞石油的大佬们,手里攥着的都是硬通货啊!所以说,李白他们家非常有钱,至少李白小

  • 豪格夺嫡失败之后 豪格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多尔衮,豪格

    比多尔衮大3岁的豪格,夺嫡失败后,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皇太极白天出去打猎,感觉特别有精神,晚上还跑到办公室加了个班。结果当场就猝死了。由于皇太极当时才52岁,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早逝,所以没有留下遗嘱立谁为继承人。这下麻

  • 雍正生前有三大宠臣 三人为何不被乾隆认可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雍正,乾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帝宠臣,为何不被乾隆认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权者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其下属的权势地位、身后之名。对于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这对脾气秉性、统治方式、所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的父子帝王而言,这句俗语显得尤为贴切。雍正

  • 鬼谷子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鬼谷子,战国

    鬼谷子,王氏,名诩,,纵横家创始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是家喻户晓的隐士高人,是迄今为止最为神秘莫测之人。他胸怀卓绝智慧和旷世奇才,一手创建了鬼谷门派。他不但擅长修身养性,还精于算计,独具纵横捭阖之策,是道家、纵横家、兵家的共同鼻祖,也是和孔孟齐名的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