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拥有数十万军队,李自成究竟是怎么失败的?

拥有数十万军队,李自成究竟是怎么失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59 更新时间:2024/1/25 16:16:34

拥有数十万军队,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李自成,为什么没能坐稳太和殿那张宝座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自成当上紫禁城的新主人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据说北京城破前,丞相牛金星专门向李自成提出:入城欲定天下,必须约束士兵,不得残暴百姓,且以辞职相要挟。李自成因此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李自成进城后,特地拔箭去镞,向后面的士兵连发三箭,宣布大兵入城“伤一人者斩”,以此作为军令。入城后,又在北京城内遍贴安民告示:“大师临城,秋毫无犯,敢有掳掠民财者,凌迟处死。”

可是这一切都是表象,李自成翻脸比翻书还快,刚刚站稳脚跟便以为坐定了江山,紧接下来的表现让人痛心失望,其中两件事注定了他和大顺政权必然走向灭亡。

第一,助饷与追赃

李自成进入北京,接管明朝政权的同时,为了保证几十万军队的后勤供应和维持大顺国家机构的财政需要,本应建立相应的税收制度。但是据文献记载,大顺政权在北京并没有确立任何赋税制度和相应的经济政策,而是简单地采取了助饷与追赃相结合的硬性摊派方法,向明朝官员开刀,结果导致政治上的全面失败。

从中国农民起义的发展史上看,李自成本有前车之鉴,但在他戎马生涯几十年的斗争中,似乎并没有改变历代农民起义中的流寇主义,从不考虑如何解决军饷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

征赋与减赋,加赋与免赋,在农民反抗明朝战争中是个导火线。饥民到处揭竿而起,使明朝的财政恶性循环。崇祯帝为了战胜农民军,不断加派赋税,交不出赋税的饥民被迫加入农民军,以摆脱赋税的重压。

而崇祯十三年(1640年)底,李自成听从李岩的建议,明确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革命口号,苦于征税加派的广大农民完全站到了李自成军的一边,李自成一军从此捷报频传,所向披靡,其奥妙也是在赋税上作文章。

然而,当李自成的队伍发展到几十万大军的时候,兵饷问题也就突出起来。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下洛阳,发福王藩邸及巨室米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济灾民。此后,攻城略地,夺取官府及富室仓谷财物,几乎成了李自成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说,李自成的掠夺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没有因为不断取得胜利而有丝毫改变。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要建立中央政权,确立对全国的统治,他当然也无法再把明朝所有的钱粮拿出来分给士兵作为军饷,他必须另谋财源养活新政权的官员和军队。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赋税,建立正常的税收制度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迎闯王,不纳粮”,以及“三年不征,一民不杀”的诺言,在动员群众时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若突然宣布取消这些承诺而向人民征收赋税,大顺政权的领导人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成这个转变,实际上就是向封建化转变。他们仍从农民立场出发,想象力再丰富,也不能超越其局限性,于是向明朝贪官污吏的追赃成了永恒的正义。

关于追赃助饷,其实是两件事。李自成起义军的助饷,是针对所有的明政府官员而发的,根据不同对象,规定有固定数额,没有按照数额助饷的官员就要予以追赃,追起赃来就没有数额限制了,而是要让其倾家荡产。

追赃助饷是从翰林官开始的,当初李自成发现一家翰林家藏巨金时,便下了一道命令:无论新旧翰林,每人派饷银万两以上。于是,明朝官员被严刑拷打,追缴赃银。助饷的行动,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追赃一事,从惩治贪污上看,有其正义性,但从一个政权要建立巩固的基础出发,又是李自成在北京的最大失策。大顺政权以刘宗敏为首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不加区别地把明朝官员统统认定为赃官,简单地按职务划分数额,打击面过宽,反而使自己陷入孤立。

一般情况下,贪官是普遍受到憎恨的,许多文献记载嘉定伯周奎交出赃银50多万两,太监王之心脏银15万两,大学士陈演4万两。这三个例子,分别作为勋戚、内监、百官的代表。因为他们三人在崇祯帝号召助饷时表现极端吝啬,多少带有幸灾乐祸的味道,将他们作为代表,即便是逼迫过头也不会带来不良后果。

问题是并非每一个官员都是贪赃数额巨大且积怨很深的,尤其是农民起义军和一般群众之间在看法上不可能取得共识。大部分官员根本拿不来所规定的数额,他们不得不向商人借贷,使得商人钱货一空,市场混乱,这完全超出了追赃的界限,导致了失控的局面。

追赃和助饷,不仅暴露了大顺政权领导者对管理国家事务的茫然无知,而且以最野蛮的方式进行报复,来满足他们突然增长的贪欲。这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军纪,瓦解了军心。

本来明朝的政治已经十分黑暗,广大民众和不少中下级官吏和士人也投奔了义军。可就在胜利进入北京时,已经推翻了明朝之时,由于举措失当,反而使人民怀念起明朝,怀念起吊死在煤山的崇祯帝。

第二,享乐、思乡

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二:一是眼前要做什么;二是将来如何打算。按照设想,应该是在明朝灭亡的废墟上,再建一个新政权,接受历史教训,实行对全国的统治。但实际情况是完全相反,他们的重点在于:其一是现在抓紧享乐;其二是将来打算回老家。

《明史·李自成传》说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这个说法大抵不差,至少在攻占西安时,李自成都显示出了自律和带头作用,尽管骚扰百姓的事不可避免,但总体来看,军队的纪律较为严明。因此大顺军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欢迎,这是在艰苦环境中求发展的一种表现。

形势变化后,起义军的表现就大不如前了。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没有经受住胜利的考验,一味追求金钱美女,贪图享乐,把军国大事完全抛在脑后。

李自成和他的亲信将领,入宫即将崇祯的宫女作为战利品进行瓜分。李自成、刘宗敏和李过各挑选了有姿色者30人,牛金星、宋企郊等将领各得数人。至于一般军官,大顺军配发勋臣外戚妇女,明朝勋臣有数百人被杀死或自缢,他们的眷属被编成名册,全被分配给各营队长。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士兵掳掠奸淫妇女之事就无法避免了。

以刘宗敏为首的武将,入城后对部下听之任之,他的精力主要用到追赃和掠夺女子上。他得知陈圆圆的艳名后多方搜索,知为吴三桂父亲吴襄所藏匿,于是逮捕吴襄,严刑拷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才会降而复叛。这是李自成、刘宗敏等人非常错误的政策所致,这样一个严重的恶果,又直接导致了李自成悲惨的结局。

李自成政权的失败,一方面是因为农民阶级本身的小生产者的私有性和保守性的限制,所以无法保持其军事胜利的成果;另一方面农民政权在建设中又犯了不少错误,使当时的形势更加困难。

但更主要的是农民军内部的腐败、享乐现象未及时得到制止,大部分人出现了浓重的太平思想,追求享受,使战斗力大大减退并厌倦战争。数十万曾经让崇祯帝头疼不已的农民军,在42天时间内就被彻底击垮了,这或许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标签: 李自成清朝

更多文章

  • 古人打仗都是打赢才要赏赐的 王翦打仗为何先要赏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王翦

    还不了解:王翦打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都是打完仗之后才要封赏的,王翦打仗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王翦打仗前为什么先要恩赐?王翦对自己的实力有那么自信吗?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在沙场征战杀伐中,涌现出了四大名将。他

  • 正史中记载的四大单挑王分别是谁?实力最强的又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秦朝

    在古代战争中,一般是不会出现双方大将单挑的,尤其是两方军力差不多时,哪方士气高,哪方就能取得胜利。而大将单挑无异于先把底牌摊开让对方看,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大将单挑的事情很少发生,并不是说一次都没有,我们翻阅二十四史,就能找出其中记载的四位“单挑

  • 长平之战的失败真的要赵括买单吗?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括,战国

    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的失败,背后也藏着另外一场

  • 刘焉逝世后,他的4个儿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范,汉朝

    中平五年(188年),刘焉目睹汉灵帝治下朝纲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便向朝廷自请充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乱。后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本来想领交州避祸的刘焉因为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 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兴平元

  • 楚国将领养由基一生有何故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养由基,春秋

    百步穿杨出自《史记·周本纪》、《战国策·西周策》,意思是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唐朝著名诗人纶的这首《塞下曲》,描述的是飞将军李广,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 从平民坐上皇帝 刘秀的开挂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秀,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秀开挂,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作为历史上的天选之子,刘秀人生中到底开了多少外挂?刘秀是怎么由平民当上皇帝的?身为皇家后代,因为先祖实行的推恩令,到了刘秀父亲那一代,他早已没有了王孙贵胄子孙的光环,身为皇室血脉的刘钦只是一个小官。刘钦一共

  • 朱允炆如果坐等朱棣到来的话 朱棣敢不敢对朱允炆下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朱允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允炆和朱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允炆当初没有逃跑的话,而是坐在皇宫中等着朱棣的话,朱允炆的下场会是什么?朱棣敢不敢动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是明代一大疑案,至今已经600多年,依然没有证据确凿的定论。《太宗实录》中记载,朱棣攻陷京城后,朱允炆自焚于

  • 历史上孙武是什么身份?孙子兵法又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武,春秋

    孙武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世尊称为孙子,其历史地位非常之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作为春秋时代的天才军事家,孙武一生都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孙武身世之谜与军事思想来源之谜。唐朝之前,孙武、孙膑究竟有何身世,除了说他是“齐人”之外,正史上没有一点记

  • 代善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代善为什么支持皇太极不支持多尔衮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代善,多尔衮

    还不了解:代善和多尔衮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太极和多尔衮相比,代善为什么要支持皇太极?代善为什么不帮助多尔衮?关于清代前期的历史,我们往往聚焦在多尔衮和豪格的斗争,聚焦在入关后的第一代帝王福临身上。但多尔衮的“战场”只是入关后的清廷?其实根据一些说法,早

  • 张辽与张郃都是曹魏手下的一员 两人的结局为何差距那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辽,张颌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辽和张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张颌和张辽都是降将,两人的最后的结局为什么完全不同?两人的差距为什么那么大?历史上有许多可以比较之事,比如蜀汉与东吴都以南方为根据地,却一个早亡,一个苦撑许久;比如曹操与曹丕都是文武兼备之才,但曹操在文坛颇得赞誉,曹丕却被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