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古代清宫妃子总是带着甲套,是因为什么?

在古代清宫妃子总是带着甲套,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18 更新时间:2024/1/2 10:25:28

虽然我们在各大影视剧之中,看到护甲套的场景大多数都是清宫剧,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不论是放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不会过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对于女子而言,更是如此。她们对于美的审美追求,好像是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即便是穷苦人家的女子,也会摘一朵喜爱的花,在发髻上。富贵人家的女子包括皇宫里的嫔妃,她们对于美的诠释,又是另外一种定义。

随着清宫剧的热播,你可能会从镜头里看到很多宫廷女子身着华丽的服饰,带着光彩熠熠的头饰,穿上精美的“花盆底”,再搭上洁白的“龙华”,时时处处都显示出非凡的贵气。除此而外,你也能看到她们手上那长长的指甲套,甚是吸睛。而这种东西也是美的装饰品。那么,除了美观,它还有什么作用?可能与你想的不一样。

“美甲”的变革

《秋日》:

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指甲套并非清朝嫔妃专属,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这种东西多为玉制品,戴上它显得美观,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尤其在古代,这种指甲套除了展现美的一面,还对保护指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人的智慧堪称匠心,甚至到今天,我们对一些先人研究出来的东西,始终不可破解,不禁让人啧啧称奇。为了保护指甲,古人经过多次研究,造出了一种叫“丹蔻”的东西,它是将颜色鲜艳的花瓣捣成汁,加上明矾搅拌制作而成的。如果把它涂在指甲上,再包裹一段时间,那么指甲壳就会变成红色,犹如今天的“美甲”。

在封建社会,有一种职业叫“相面”。这些江湖术士不但会看脸,而且会看手相,通过手相可判断此人未来的富贵和时运,所以很多人都特别在意自己的一双手。虽然这些封建迷信不可信,不过古代女子对手的重视程度是非上心的。手是女人的第二脸,可见一斑。古代是没有保险业,否则很多富贵人家的女子都会替自己的手指甲投保。

就像诗中所言,在当时工业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凤仙花这种常见的植物,经过研制做成民间女子所常用的美甲物品,在民间普及。那么,富贵人家的女子则会戴上更高端的美甲装饰品,那就是指甲套。

指甲套在清朝最为流行。如慈禧的每一次登场,她的手指(一般是无名指、小指)都会戴上长长的指甲套,每次伸手拿东西时显得特别吸引眼球。甚至坊间还有传言,慈禧的指甲套是专门定制的,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做工复杂,因为指甲套里藏有大量的麻药。慈禧一生作恶多端,朝堂内外树敌无数,所以为了时刻防备自己免受伤害,她就会在指甲套里做手脚,以防万一。

那么,指甲套的作用仅限于此吗?当然不是。

指甲套发展到清朝,做工变得更加细致。金、银、玉、钻石等贵重物品,都是制作指甲套的原材料,前有述,这些价值不菲的东西民间女子是用不起的,而且也禁用,如果发现有人擅自佩戴,便会被定下窥伺皇家的罪名。所以,一看到清宫剧里带着长长指甲套的女人,无疑,就是宫廷女子。

后宫永远都是一块政治燃烧场地,这些嫔妃整日处心积虑想要得到皇帝的恩宠,所以她们往往会不择手段博得皇帝欢心。要知道,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除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有很多嫔妃,虽然做不到雨露均沾,但近身伺候的嫔妃仍然很多,毕竟皇家要开枝散叶,这也是祖制,不可违背。

“翻牌子”,皇帝有时候很苦恼。皇帝职业看似光鲜,然而高处不胜寒,他们整日要处理国家大事,加班加点、常年无休那是正常现象,往往都是事情推着走。基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所以对于老婆太多的皇帝而言,他们也变得焦虑起来,毕竟“翻牌子”也很有讲究。

要知道,能得到皇帝荣宠的女子,除了品貌俱佳的女子之外,相当一部分都是“政治联姻”,她们的背后往往都是门阀士族、贵胄之家,皇帝有时候都不敢得罪,而这个时候,皇帝就会通过她们所佩戴的指甲套“辨物识人”,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历史的发展与传承,往往会通过一些具象的东西来承载。一个小小的指甲套的诞生与演变,可以看出它反映了人们追求美的愿望,它已经脱离了一个饰品的原始意义,成为一种象征。更确切地说,这是以皇家权力为中心的地位体现,正因为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才得到了皇帝的允许,才能得以推广。

通过佩戴不同类型的指甲套,皇帝就可知道它的主人在宫中的地位如何。在后宫,就皇后和嫔妃而言,他们戴上了指甲套,就意味着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不用再从事任何劳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脏活累活都由佣人去做,而她们长长的指甲套,也预示着自己要比别人“高”出一截,更为取悦皇帝。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美甲”依然在流行,只是不再变得修长,毕竟“劳动最光荣”。新时代新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要积极参加劳动,如果还带着长长的指甲套,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因为这个社会,已经不存在不劳而获之人。

舞蹈家丽萍留着长达5厘米的指甲,即便这长长的指甲会给她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她却非常享受这异于他人的指甲在舞台上带给观众的美的享受,所以她依然坚持留长指甲的习惯,这也是杨丽萍忠于事业、热爱舞蹈的体现。就像我们所说的,自己中意的就是最好的。

跨越时空,了解历史文明。很难想象一枚小小的指甲套竟蕴含如此多的故事。一方面,他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保护着我们的指甲,另一方面,隐藏在它背后的还包括残酷的地位和身份信息。

如今,佩戴指甲套已不再是区别贫穷和富贵的象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社会公民,而“指甲套”这种东西,只能被放在历史的故纸堆里。

现代的女子依然享受着“美甲”带给自己的快乐,不过它与历史上存在的“指甲套”的故事相去甚远,因为她们心中的这种快乐与地位、权力毫无关联。

标签: 妃子清朝

更多文章

  •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理,蜀汉

    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

  • 博尔济吉特·哲哲的皇后之位是怎么来的?皇太极为何这么做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哲哲皇后,清朝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登记在册的后妃有15人,位份居首的正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其实,《清史稿》等文献中都有记载,皇太极在娶哲哲之前,还娶过2个女人,她们分

  •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为什么有洗不掉的嫌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赵光义

    还不知道: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那一夜赵光义为何留下洗不掉的嫌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开封。皇宫宣德门缓缓打开,一行人匆匆进宫,雪地上留下一行凌乱的足迹。在位已经十六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在这个风雪之夜突然宣召

  • 孙权基本都将所有劲敌的熬死了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绝对有道理。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短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长最终完成了功名大业。三国时期,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有些历

  • 历史上赵匡胤取代后周只花了2天时间,他是怎么做到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取代后周

    历史上的赵匡胤绝对是谋反界的奇才,篡位史上的王者,他取代后周只花了2天时间,死了一个人,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他所发动的陈桥兵变,只死了1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当然了,韩通一家也没能逃过厄运。除此以外,居然没有任何伤

  •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哪些人?他们与秦淮八艳之间有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江左三大家,明朝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哪些人?他们与秦淮八艳之间有何故事?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明末清初的诗人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三大才子,合称为“江左三大家”(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三人都曾在矛盾中降清,并且同在乾隆朝进入《贰臣传》,诗才、仕途和名声可

  • 又想自保又不想丢失荆州,关羽应该怎么做?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三国

    又想自保又不想丢失荆州,关羽应该怎么做?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随即关羽就开始北攻樊城,打曹仁部,史称“襄樊之战”。整个战役,历时四个多月,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以关羽败亡,丢失荆州,孙权夺

  • 吴王夫差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灭掉越国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夫差,春秋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吴国先王阖闾被越军击败杀死的仇恨,发全国兵力进攻越国,在夫椒山击溃越国军队,迫使越国屈服于吴国,越王勾践作为战俘前往吴国侍奉吴王3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国),后必悔之”,建议乘

  • 王振作为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 王振最后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王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太监王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王振作为明代第一大太监,王振的下场是什么?王振最后的是怎么死的?王振,明英宗朝大太监,河北蔚县人,振早年经历坎坷,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却视科举进仕为畏途,又不甘委身平民,为达人上人目的,不惜以身阉割入宫,史称王振“狡黠”

  • 历史上姚启圣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姚启圣,清朝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隶汉军镶红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姚启圣那个小老头想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曾被顺治帝罢免“永不叙用”的一个罪臣,最终成为收复台湾的头号功臣,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