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夷陵之战刘备可以说损失惨重 刘备到底输的有多惨

夷陵之战刘备可以说损失惨重 刘备到底输的有多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34 更新时间:2023/12/31 5:55:33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输得有多惨?

一提到小说《三国演义》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规模庞大的经典战役。

二者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前者为曹操奠定一统北方的基础,后者则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但在这两场经典战役之外,《三国演义》中还有一场同样让人震惊不已的战役,那就是“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对东吴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役,却也让后者在求和不成后,创下了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当时蜀汉正处在初建的阶段,并不符合再次卷入大型战役,但在刘备一心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雪恨,以及诸葛亮等人劝谏无果的情况下,夷陵之战还是爆发了。

这场持续一年又一个月的战役,最终给了蜀汉沉重的一击。七将阵亡,五将投降,一将失踪,几近全军覆没的结果,不仅使蜀汉遭受惨重损失,经历又一次实力大损,还让刚刚建立起的政权,再度进入了不稳定的局面。

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7月,在益州称帝已有三月的刘备,开始准备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为此,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阻拦,亲率数万蜀汉大军,对吴东吴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当时蜀汉和东吴两国的的主要通道是长江三峡。因此,刘备旗下的吴班、冯习、张南三位将军,以及后期加入的沙摩柯,都是通过率先夺取峡口,才攻入了东吴境内,并取得了秭归之战的胜利。

而这一场由先头部队取得的胜利,更是加剧了蜀汉大军强劲的气势。

面对气势汹汹的蜀汉大军,孙权一开始生出了求和的想法。但显然无法改变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初衷。

因此,在向蜀汉求和不成之后,孙权就转而对曹魏求和,派出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使东吴避开了两线作战的危机,同时又派出了大将陆逊,使其率领五万大军开赴前线,奋起应战。

陆逊上任后,很快就根据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的特点,提出了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的策略。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陆逊的这一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这种以逸待劳的方法,很快就阻拦了蜀汉大军的攻势,后来更是等到了新的战机。次年八月,

陆逊率领部队在夷陵一带实行了战略反击,一举击溃了蜀汉大军。

在全线崩溃之下,刘备也只能紧急撤离,并逃往马鞍山,使蜀军得以环山据险自卫。但在陆逊率军四面围攻之下,这种据险自卫的方法,也没能维持多长时间的效用。

最后,除刘备“仅以身免”之外,蜀汉大军在溃逃途中死伤无数,几近全军覆没。而这一战的惨败,也使蜀国成为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

七将阵亡

蜀汉方面在夷陵之战奋战而死的将领共计有6位。他们分别是张南、冯习、沙摩柯、傅肜、程畿。除此之外,蜀国名臣李朝,也是在这个时候病逝于军中。所以共计有7人。

其中,傅肜作为刘备伐吴的前锋将领之一,不仅对蜀汉忠心耿耿,还在秭归之战中立有大功。但这样一名既忠心又实力出众的将领,最终却战死在了夷陵战场上。

当时刘备已经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不得不乘夜突围逃遁。傅肜作为后军统帅,率部为之后殿,为抵御吴军费尽了心力。

但当时傅肜等人已然不再具备转败为胜的实力,即便战至兵众尽死,也无法从吴军的包围圈中脱离。在拒绝吴军的劝降之后,为了不被吴军俘虏,傅肜最终自杀而死。

而张南、冯习作为备受刘备重用的前路亲将,也一直在出击吴国的东征战场上起到前锋的作用。在蜀军溃败之后,张南被吴将周泰临阵掩杀,而冯习也在突围途中陷入重围,不屈战死。

而被刘备在伐吴期间招募而来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也最终遭到了吴军的包围,在突围途中被杀而亡。而刘备伐吴时的谋士马良和程畿最终也难逃战死的命运。

马良原是蜀汉的名士,是马氏五常之首,一直在蜀汉朝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夷陵之战前夕,也是马良说服了蛮族出兵伐吴。但在蜀军惨败后,马良不得不率军从西北荆襄一带撤退,却因为遭到吴军步骘部的截击,最终兵败而亡。

而随军参谋程畿,也是在保护刘备撤退,断后阻击敌军途中多次受伤,最终力竭而亡。

最后,同样作为谋士随军出征的文臣李朝,则是因为身体不适病倒军中,最终在夷陵之战前夕病死。

综上,就是在夷陵之战中死去的6位部将和1位文臣,总计7人。但《三国演义》中,对于在夷陵之战中奋战而死的将领的描写,则与史实有些出入。

其中,蜀汉大将黄忠被描写成了参与夷陵之战的将领人选,并在夷陵之战前夕,为东吴将领马忠所偷袭,臂膀中箭,最终流血过多而死。

但事实上,这一部分的剧情并不符合真正的史实。根据正史记载,黄忠早在夷陵之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三国演义》中“黄忠死在夷陵之战的战场上”的描写,完全是杜撰的成分。

五将投降,一将失踪

夷陵之战蜀汉惨败之后,有上面所谈到的不屈而战死的将领,也有为保全自己而投降的将领。如黄权、史郃、庞林、杜路、刘宁五位将领,最终就选择了归降。

而他们归降的对象,也有所差异,前三者选择了加入曹魏阵营,后两者则投降了东吴。其中,加入曹魏阵营的三位将领中,以黄权为例,讲述其心路历程。

在刘备决定攻打东吴之时,黄权向刘备提出了以他为先锋部队,带领水军去探吴人虚实的建议,但最终被刘备拒绝。在刘备的安排下,黄权转而带领1万余精锐,在江北兵线防御曹魏突袭。

这就导致了夷陵之战打响后,黄权很快就被东吴兵马截断了进军之路,没能参与到这一场战斗中。而到后面夷陵之战蜀汉惨败,刘备兵败逃走,全军不得不撤离之时,黄权等人也同样被阻断了回到蜀国的道路。

归蜀无望,敌人又近在眼前,黄权不甘于就这样投降于东吴。为了保全自己和大军其他兵将的性命以及荣誉,黄权最后做出了改向投奔曹魏阵营的决定。

而刘备也最终没有恼怒于黄权的选择,不仅没有杀害他在蜀国的家人,还对外发表过自己负了黄权的言论。

而杜路、刘宁在直面东吴阻截,面临兵败即死的命运时,出于自身考虑而选择投降于东吴的举动则更容易理解。

除了五位将领分别投降于曹魏和东吴之外,还有一位名叫“陈式”的将领一度踪迹全无,生死不明。

陈式在蜀汉军中,属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又中规中矩的基层指挥官。在夷陵之战中,他受刘备所命,与吴班率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而几乎没有过参战。

也因此,他在夷陵之战中完全不显眼。后来在大军撤退之际,还一度失去了踪迹。但后来他又回到蜀汉国内,被诸葛亮选中,出兵攻打武都、阴平,逐渐成长为了蜀汉重将。

小结: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气怒之下挑起的战役,也是造成刘备实力大减的战役。这场战役最终使蜀汉大军几近全军覆没,是蜀汉典型的失败战例。

标签: 刘备夷陵之战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含笑而崩?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朝

    在历史上的开国君王之中,朱元璋绝对是占有显赫的一席之地。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按照朱棣起兵“靖难”成功当了明朝皇帝之后的说法,是“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明史·卷五·本纪第五

  • 汉末三国时期,袁绍兄弟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袁绍,汉朝

    在三国时期的最早阶段,袁绍和袁术兄弟在群雄中的政治、军事、领土、人口等方面的优势都是非常大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似乎又重现了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袁绍、袁术兄弟在初期可谓佼佼者,其中袁术197年称

  • 左慈是什么?曹操想杀他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左慈,三国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汉族,自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左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方士,他变化多端、神出鬼没。曹操一直杀掉他,可惜最终没能如愿。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左慈呢?左慈,字元放,自号乌角先生,生卒年不详,庐江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他的徒弟是三国时期著名高道、道教

  • 孙权的琅琊王夫人,死得有多冤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夫人,东吴

    大懿皇后王氏,又称琅琊王夫人、大王夫人,王卢九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宠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入宫受宠孙权在位当皇帝期间,最宠爱的是一位步夫人。而王氏是通过采选入宫的,也就跟我们通常了解的选秀差不多的意思,但是可想而知,孙权当时正有宠妃,所以王氏也并没有引起皇

  • 蔡毓荣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清朝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毓荣,清朝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681年,清军经过几年的鏖战,终于兵临昆明城下,并最终破开城门,至此,长达8年的三藩之乱最终被平息。消息传到紫禁城,康熙帝非常高兴,准备大摆宴席,重赏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的有功之臣。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几

  •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 嘉庆后面为什么会后悔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嘉庆,和珅

    对三件事让嘉庆必须杀和珅,为何嘉庆在15年后又后悔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799年,89岁的乾隆在弥留之际,似对嘉庆交代着临终遗言,可是嘉庆一个字也听不懂,无奈之下叫来和珅。结果,无论乾隆嘟囔什么,旁人一概听不清,唯有和珅对答如流,嘉庆顿觉脊背发凉。嘉庆

  •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康熙

    对乾隆和康熙都在位六十余年且儿子都不少,为何乾隆儿子没有争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与康熙虽然都在位长达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却没有像康熙晚年那样出现诸子为了争夺皇位展开激烈争斗,这又是为何呢?下面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乾隆寿命太长去世时儿子并没有剩多少,而

  • 孙尚香嫁给刘备长达三年时间 两人为何没有爱情的结晶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孙尚香,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何无所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什么没有替刘家开枝散叶,诞下两人的结晶呢?刘备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没想到竟会被法正一招破解,法正替主公想到了什么妙招呢?公元209年十月,刘备被招上门女婿时已经48岁了,孙尚香的年龄虽

  • 羊祜:西晋杰出战略家、文学家,曾全力筹备灭吴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羊祜,西晋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

  •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齐贤,北宋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