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含笑而崩?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含笑而崩?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31 更新时间:2023/12/21 1:31:05

在历史上的开国君王之中,朱元璋绝对是占有显赫的一席之地。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按照朱棣起兵“靖难”成功当了明朝皇帝之后的说法,是“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

《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这段记载表明,不让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诸王回京治丧,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临终遗诏,他之所以不让儿子们回京,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

朱元璋把功臣宿将屠戮殆尽,把兵权交给了儿子们,但没想到这帮儿子也不让他省心,而他中意的孙子朱允炆,又似乎有点过于仁弱,根本就镇不住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

为了让乖孙子坐稳龙椅,朱元璋不让儿子们一窝蜂地赶回京城闹事,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我们细看其他明朝史料,就会发现这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朱元璋对功臣和贪官冷酷无情,但是对老婆孩子却是温情脉脉,他跟马皇后的感情,更是可以作为千古典范。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们一向舐犊情深,太子朱标外出巡察,朱元璋听见打雷,马上担心地派使者告诉他注意安全;秦王朱樉在前往西安就藩的路上打了厨子一顿,朱元璋赶紧写了一封信六百里加急送过去:“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

朱元璋并不关心那厨子该不该打、打没打死,他担心的是自己儿子的饮食安全:“你总是揍厨子,万一他在你饭菜里下毒可咋办?”

朱元璋从小受尽饥寒之苦,所以对儿子都十分呵护,这一点,很多当父亲的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我吃过的苦,不能让我儿子再吃了!”

这样一个极其重视父子亲情的皇帝,是不可能不想见儿子们最后一面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清朝用了近百年时间编修一部《明史》,我们可以说他们精益求精用心良苦,也可以说他们对某些重要史实进行了修改——《明史》跟《明实录》有许多矛盾之处。

《明太祖实录》应该是永乐年间编校完成的,因为那其中称明成祖朱棣为“今上”,也就是“现在是皇帝而当年还不是皇帝”,《明太祖实录》只能称朱元璋为“上”,于是《明太祖实录》最后一篇这样记载朱元璋的最后时刻:“乙酉,上崩于西宫。上素少疾,及疾作,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渐剧,乃焚香祝天曰:‘寿年久近,国祚短长,子孙贤否,惟简在帝心,为生民福。’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还京。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勤政爱民、生死看淡的称职皇帝——这称职是对老百姓来说的,功臣宿将、达官贵人可能不会这样想。

朱元璋之所以含笑而崩,是听说老天终于下雨了。

读者诸君都知道,朱元璋驾崩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当时南方遇到了干旱,朱元璋心心念念的,是老百姓的庄稼能否丰收。从这段记载来看,老四朱棣来不来跟自己见最后一面,似乎不算啥太重要的事情,相比之下,还是下雨缓解旱情要紧。

于是在没有看到朱棣的情况下,朱元璋抱着丰收的希望喜形于色地离去了,他这一走,也给我们留下了未解谜团:如果朱元璋真是想让燕王朱棣继位,怎么在继位者还没到的情况下关心天气,并且毫无遗憾地龙驭宾天?

《明史》中的《太祖本纪》和《成祖本纪》都说朱元璋遗诏命令诸王不许进京,《明太祖实录》却说朱元璋已经派人去急召朱棣,那个传旨的太监刚跑到淮安,就被建文帝朱允炆的支持者撒谎叫了回来,这才让朱棣失去了合法继位的机会。

两部官修史料的记载展示完了,现在该有请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如果真是朝中有人矫诏不让朱棣进京,这问题可就十分严重了,起码要有一批手握大权的朝中大佬(用事者)要被抄家灭族,但好像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都不是因为假传圣旨而被族诛的,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三大心腹,但却不是得力干将——这些人纸上谈兵可以,真要干事儿,好像都没多大能耐。这三个人的“罪名”和结局,在《明史·卷一百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中都有记载。

齐泰原名齐德,这个泰字,是朱元璋赐予的。洪武末期的兵部左侍郎齐泰是诸王的眼中钉:“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建文帝朱允炆)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

齐泰和黄子澄、方孝孺都被永乐大帝朱棣杀了,但是公开的罪名中,并没有一条是“矫诏”,朱棣还一度做过黄子澄和方孝孺的思想工作,表示只要他们听话,不但可以活命吗,而且还能接着做官,这可不是像对待“矫诏奸臣”的态度。

事实上包括方孝孺在内,“建文奸臣”都没有被灭族,“诛十族”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如果方孝孺的朋友和门生被作为第十族诛灭,就没有人给他收葬了:“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遍翻明朝史料,没有一人因矫诏禁止朱棣进京而受罚,那个所谓的“传旨太监(中使)”,在其他史料中也没留下痕迹,这可能是半壶老酒查阅的史料还不够多,对此事的分析还不够准确,所以最后还得请教读者诸君:在您看来,朱元璋有没有可能在已经昭告天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又召燕王朱棣进京继位?如果朱元璋心急如焚地盼着四子进京继承大统,又怎会在得知旱情缓解之后就欢欢喜喜地走了?

在半壶老酒看来,朱元璋是否想让燕王取代皇太孙,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比朱允炆能干,只要能治理好天下,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谁当皇帝,对老百姓又有啥损失?也许在朱元璋看来,儿孙自有儿孙福,谁当皇帝就看他们的本事,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来一场及时雨,免得老百姓今年饿肚皮…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汉末三国时期,袁绍兄弟的真实实力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袁绍,汉朝

    在三国时期的最早阶段,袁绍和袁术兄弟在群雄中的政治、军事、领土、人口等方面的优势都是非常大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似乎又重现了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袁绍、袁术兄弟在初期可谓佼佼者,其中袁术197年称

  • 左慈是什么?曹操想杀他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左慈,三国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汉族,自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左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方士,他变化多端、神出鬼没。曹操一直杀掉他,可惜最终没能如愿。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左慈呢?左慈,字元放,自号乌角先生,生卒年不详,庐江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他的徒弟是三国时期著名高道、道教

  • 孙权的琅琊王夫人,死得有多冤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夫人,东吴

    大懿皇后王氏,又称琅琊王夫人、大王夫人,王卢九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宠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入宫受宠孙权在位当皇帝期间,最宠爱的是一位步夫人。而王氏是通过采选入宫的,也就跟我们通常了解的选秀差不多的意思,但是可想而知,孙权当时正有宠妃,所以王氏也并没有引起皇

  • 蔡毓荣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清朝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毓荣,清朝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681年,清军经过几年的鏖战,终于兵临昆明城下,并最终破开城门,至此,长达8年的三藩之乱最终被平息。消息传到紫禁城,康熙帝非常高兴,准备大摆宴席,重赏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的有功之臣。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几

  •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 嘉庆后面为什么会后悔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嘉庆,和珅

    对三件事让嘉庆必须杀和珅,为何嘉庆在15年后又后悔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799年,89岁的乾隆在弥留之际,似对嘉庆交代着临终遗言,可是嘉庆一个字也听不懂,无奈之下叫来和珅。结果,无论乾隆嘟囔什么,旁人一概听不清,唯有和珅对答如流,嘉庆顿觉脊背发凉。嘉庆

  •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康熙

    对乾隆和康熙都在位六十余年且儿子都不少,为何乾隆儿子没有争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与康熙虽然都在位长达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却没有像康熙晚年那样出现诸子为了争夺皇位展开激烈争斗,这又是为何呢?下面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乾隆寿命太长去世时儿子并没有剩多少,而

  • 孙尚香嫁给刘备长达三年时间 两人为何没有爱情的结晶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孙尚香,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何无所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什么没有替刘家开枝散叶,诞下两人的结晶呢?刘备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没想到竟会被法正一招破解,法正替主公想到了什么妙招呢?公元209年十月,刘备被招上门女婿时已经48岁了,孙尚香的年龄虽

  • 羊祜:西晋杰出战略家、文学家,曾全力筹备灭吴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羊祜,西晋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

  •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齐贤,北宋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

  • 嘉靖皇帝长达20多年不上朝 明朝最后为何还能正常运行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嘉靖,明朝

    对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明朝为什么还能正常运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靖皇帝就是一直不上朝,明帝国依旧能够运行下去。因为经过100多年的统治,明朝已经进化出一套能够独立运行的体制。自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内阁制度就登堂入室,逐步进化成中央最高的决策机构。内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