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赵云作为常胜将军两次救主 赵云为什么只是一个杂号将军

赵云作为常胜将军两次救主 赵云为什么只是一个杂号将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24 更新时间:2023/12/30 20:13:39

两抚幼主,一生为蜀尽忠的赵云,却只是个“杂号将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首先来看看在三国时期武将的职位高低排序: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四征(四镇)将军、四安(四平)将军、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司马。

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公元200年,任“先主主骑”,并非官职,为刘备负责骑兵;到公元208年,赵云因保护刘禅,提“牙门将”;公元211年,得荆州,设官职“留营司马”,由赵云任,负责留守后方;公元213年,夺成都,赵云任“翊军将军”,担任护卫管理。

由此来看,被世人称为“常胜将军”的赵云,官职始终不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往昔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两番护主保平安,却是一界牙门将

公元208年,发生了让赵云名扬四海的故事,就是长阪坡救阿斗。大家普遍认同的正史《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述的:“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此事之后,刘备以赵云护主有功,封为“牙门将”,此官职是将领里最低的一种,属于“杂号将军”。请大家注意,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没有赵云七进七出的描述,真实情况是赵云一直在阿斗和甘夫人身边,保护二人平安,由此可见赵云当时的工作就是护卫刘备家眷。

第二次护幼主是《三国演义》中:“被赵云推倒,就怀中夺了阿斗,抱出船头上 。”刘备占荆州,娶东吴孙尚香,后孙尚香携阿斗出逃,被赵云截江拦住,救回刘禅。

赵云在资料记录中多为护卫业绩,其他方面的记录在《三国志》中仅有“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一句,比不上其他武将的记述。

面对以军功数量分封官职的制度,赵云长久以来被分封为“杂号将军”也在情理之中。

二、汉营三派分不同,皇叔奏表为统一,可怜尽忠赵子龙,无往名利封翊军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为百官定职。“四方将军”的确惹人注目,在大众认知中,赵云功勋不说第一,起码是出类拔萃、肱股之臣,那为什么只封赵云一个属于“杂号将军”行列的“翊军将军”?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这其中竟然没有刘备的原班重臣赵云?

有观点认为赵云属于跳槽,比不上关羽、张飞等老资历,“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笔者认为,此事可以理解为:牺牲赵云一人,换取新生的刘备集团内部稳定。刘备集团内,有四股势力组成。第一股势力是结义兄弟关羽、张飞,投资人孙乾糜竺,以及后来加入的赵云,他们统称为元老势力。

第二股势力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名士团体,包括马谡统称为荆州势力。第三大势力则是在攻克蜀地刘璋期间,招降的部分当地官员,以李严为代表,称为益州势力。除此之外,还有未形成团体的其他势力,比如马超马岱兄弟、黄忠和魏延等后来加入的人员。

关羽和张飞属于第一股势力,作为刘备集团原始股,从资历、战绩、关系等等方面都是硬条件,排位第一、第二无可厚非,一旦加上赵云,那么就形成了元老势力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于一个多势力的集团,如此分配必然导致另外几股势力高度不满,因此作为元老势力的赵云无法入选。

对刘备来言,显然他绝对不能在分利益时让各派发生冲突和摩擦,当时刚刚设立西蜀根据地的刘备集团不能犯这个错误,也绝不能冒这个风险。但是对于荆州势力和益州势力,刘备此时又不敢在“四方将军”上分配名额,因为这样做必然给人依势力分配的错觉,那么集权规则就有被潜规则代替的风险。

所以刘备想出了一个办法,“四方将军”直接舍去荆州势力和益州势力,把左将军和右将军分别给了第四股势力的马超和黄忠,这让荆州势力和益州势力没有产生对元老势力的嫉妒,又能拉拢还没有站队的第四股势力,巩固了自己的军权集中。并且让黄忠入选,让众人看到只要在我刘备这里努力干,都能得到提拔,表明了招贤纳士的决心。

当然荆州势力和益州势力也需要平衡和安抚,所以用荆州势力的诸葛亮为丞相,提拔益州势力的李严和法正。因此,刘备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在封官拜爵之时,没有册封赵云,以换取新生的团队政权的稳定。

三、弄潮已叹吴儿险,更有人从死处生,明知起言冲圣威,偏执上谏惹人嫌

公元221年,吕蒙设计克荆州,杀死关羽。刘备对东吴的行为大发雷霆,决定出兵攻打孙权。在此事关蜀汉兴衰和三国鼎立大局的严峻关头,刘备集团普遍表示默认,有的因刘备恼怒而噤若寒蝉,有的则报仇心切、积极参加讨吴之战。

益州学士秦宓向刘备“陈天时必不利”(《三国志·秦宓传》),结果被打入牢狱。之后赵云谏阻刘备:“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在这篇谏辞中,赵云分析魏蜀吴时下形势,阐述其中利害,最后向刘备直言曹魏才是真正的威胁,劝解刘备不要因私仇破坏大局。但是赵云并未使刘备冷静下来,反而使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受到影响。

作为最高决策者的刘备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满朝文武即使预感暴风雨的到来,但都是争取将攻打东吴的风险和牺牲降到最低,可是赵云竟然当庭站出来反驳刘备。赵云对刘备决策的全面反对,致使刘备对赵云好感大大降低。

四、十二年真命主,年登七十始失利,后主念恩拔军职,箕谷一败再降回

公元228年,赵云迎来了军旅生涯的第38个年头,却是老将军的谢幕之战。《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箕谷之战赵云和曹真兵力对比如何呢?史书中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强弱对比应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双方的兵力,诸葛亮此次为第一次北伐,出乎魏国意料,所以魏国能使用的兵力应该包括驻守关中的地方部队和守卫洛阳的中央部队。

目前准确数字已不可考,前者估计有3-5万,后者可能只有5-10万人,两者合计8-15万人。除去分给张郃的数万人马外,曹真手中剩下的兵力应不少于5万人。蜀国虽然开战,诏书中宣称有20万军队,实际兵力估计在1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被诸葛亮带到陇右,赵云手中只有少数兵力,估计至多1-2万人。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赵云将先头部队从斜谷撤回,全军在箕谷展开防御。而曹真率领的魏军则一路尾随追击,进至箕谷与蜀军交战。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晓箕谷之战的具体经过,但是结果是很明确的:赵云军最终失利,撤回汉中。

战后诸葛亮向刘禅请罪书中有这样一句:“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三国志·诸葛亮传》)文中,诸葛亮将街亭和箕谷的失败相提并论,且都指向了主将的责任。所谓“箕谷不戒之失”,似是说赵云军曾因疏于戒备而被魏军击败。应当说,曹真大敌当前,赵云及其属下绝不可能放松警惕、缺乏防备。

然而,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下,是否存在蜀军被魏军意外偷袭得手的可能呢?结合“箕谷”周边的地形来看,魏军有可能在正面对抗的同时派兵穿过北方河谷通道、从侧后袭击蜀军,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可能。

众多作者会将赵云此次兵败描绘成虽败犹荣,但是从封建官场制度下,兵败最好的结果也是要求戴罪立功。返回汉中后,诸葛亮开始执行军规,马谡等将被斩首,赵云也因为战败被降级,从“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

读者需要注意,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赵云迁为“镇东将军”,在地位上要高于“杂号将军”,但是低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等官职。

也就是说赵云在刘备在位期间,最高官职始终没有突破“杂号将军”,而在刘禅继位后,首次突破“杂号将军”,提升了一个档次。但是在228年箕谷兵败后,贬职降为“镇军将军”,又恢复到了“杂号将军”的行列。

赵云兵败之后,第二年就去世了。赵云之死众说纷纭,笔者姑且作一假设:前期未尝败绩的赵云,因为最后兵败给国家造成损失心里不能接受,充满了内疚、自责和忧愤。在《三国志》中,这是赵云唯一一次作为主将出现的战役,或许更让赵云心中的悲伤加剧。

对赵云的评价在各方资料中大多一致:正义凛然、文武双全等等,但是在“完人”的描绘下,我们也能看出他没有司马懿的多面性格,也不如关张个性鲜明,因此反倒是留下了一丝丝的遗憾。

但从广大读者的心理看,赵云的形象无疑是正面的、积极的,如此也不必纠结于他一生官职高低贵贱,为后人留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和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对于赵云这一历史人物来看,也是足矣了。

标签: 赵云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原本可以除掉曹操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关羽去守华容道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诸葛亮

    还不了解:曹操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本可擒杀曹操,却为何故意派关羽去把守华容道,放了曹操?事实上,诸葛亮就是故意放过曹操的!而他之所以这么干,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诸葛亮故意放过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被周瑜的一把大火打得大败,灰溜溜地向后方逃

  • 历史上王俊是什么人?他与曹操之间有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俊,汉朝

    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在东汉末期烽烟四起的年代,曹操以一个名微众寡的小军阀起家,最后能战败群雄,统北方,与他重视阵才,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著名的“唯才是举”政策,就是他为了广罗人才而亲手制定的。今天就让小编给大家聊聊曹操非常欣赏的一位文人王俊。王俊,字子文,汝南名士,与

  • 卫子夫当初只是歌女出身 汉武帝为何废陈阿娇改立她作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陈阿娇,卫子夫

    还不知道:陈阿娇和卫子夫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为何会废了陈阿娇,改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陈阿娇的被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卫子夫的上位是偶然中的必然。首先分析陈阿娇被废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陈阿娇恃宠而骄,与汉武帝的感情日渐淡薄

  • 魏明帝曹叡是什么出身?他的生母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叡,三国

    曹睿,魏明帝,字元仲,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后世很多猜测,曹叡其实是袁家的后代,因为他的母亲甄氏,本来是曹操二儿子袁熙的妻子。史书记载曹叡的年龄和出生年份,存在很多矛盾之处,所以才有这种猜测。根据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39年曹叡三十

  • 李隆基从连杀三个儿子到霸占儿媳 李隆基为何如此丧心病狂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李隆基

    对唐朝皇帝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连杀三个儿子霸占儿媳,李隆基受到了什么刺激,竟如此丧心病狂。曾经他是一个王者,把大唐送上巅峰,后来竟在一天内连杀三个亲儿子,霸占儿媳李隆基究竟受到了什么刺激,做出如此违背伦理纲常的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古时候的人

  • 古代妃子除了等皇帝侍寝外 妃子日常生活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妃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妃子也要上班?除了等着晚上被皇上“翻牌子”,她们的日常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做皇帝的女人,真的很幸福么?除了等待晚上的时候被皇上“翻牌子”,这些嫔妃日常都在干什么?她们也需要上班么?就拿清朝的嫔妃来说吧,在后宫中,妃子也是分等

  • 古代皇帝晚上是如何选妃子侍寝的 皇帝玩的花样贼多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皇帝,妃子

    对皇帝晚上如何选妃侍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皇帝拥有佳丽三千,到底该怎么决定晚上侍寝的妃子呢?是按一三五杨贵妃,二四六赵皇后的排班来,还是随心所欲,大被同眠的乱来?其实皇帝的乐趣大家都想象不到,像现在电视剧里演的翻牌子,那只是后宫

  •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三国,诸葛亮

    还不知道: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啥会突然下雨?真是诸葛亮失算了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西蜀的基业,在刘备死后,又忠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刘禅始终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从来没有过二心。诸葛亮多次北伐,其中好几

  • 叶适:南宋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叶适,南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

  • 秦始皇灭六国抓到的俘虏肯定不少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六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扫灭六国时,抓来的俘虏怎么处置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扫灭六国,前后十余年,出动兵力总计百余万人次,大小数百战,当然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既然胜利,就会抓不少俘虏,那么,这些俘虏,秦始皇以及秦国最后都怎么处置了呢?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