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庞涓虽然败在桂陵之战,但真正让他毙命的是哪一场战役?

庞涓虽然败在桂陵之战,但真正让他毙命的是哪一场战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4/1/14 20:44:07

庞涓魏惠王时期的大将,名冠当时,勇猛无比,率领着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天下诸侯所胆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了受过膑刑的孙膑却两次败北,并最终死于战场上。庞涓第一次是败在桂陵之战,也就是孙膑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计策,逼迫庞涓从赵国的邯郸撤兵,在回来的路上,于桂陵和孙膑率领的齐国军队交战,结果大败,损失了两万多人。此战被列入三十六计之一,称之为围魏救赵。不过,这次庞涓虽然失败,却并没有丢命。真正让庞涓毙命的,是那个用“增兵减灶”之计的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后第十三年(前341),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这时候,魏国的国王仍然是魏惠王,大将还是庞涓,而齐国的齐威王已经死了,由他的儿子齐宣王为国君。这是发生在宣王二年的事情。

齐宣王召集大臣商议,问:“早去救援好还是晚去救援好?”相国邹忌不同意救援。田忌说:“如果不救,韩国就要失败并入魏国,不如早去救援他。”孙膑说:“如果韩魏的军队尚未疲惫就去救援,那就是我们在替韩国打仗,我们反倒是听从韩国的指挥了。况且魏国已经有攻破韩国的打算,韩国就要亡国,必定要到东边来向齐国告求救兵。我们趁机与韩国结下亲密的关系,晚一些去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魏军的疲惫,这样就能有最大的利益并得到受人尊敬的名声。”齐宣王觉得这个计策好,就在暗中告诉韩国使者齐国一定出兵,然后把他送走。韩国由于依仗齐国救援,拼力抵抗魏国军队,结果一连五次战事都失败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向东把国家托付给齐国。齐国趁势出兵,派出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救援。

田忌率领的齐军,选择的进军路线是直接进攻魏国的都城大梁,这和围魏救赵之计有些相仿,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等到魏国统兵将领庞涓得到这个消息,齐军已经进入到魏国境内了。当然,这时候的庞涓是没有桂陵之战的顾虑的,因为桂陵是围赵军队回到魏国的必经之地,庞涓失败是因为中了孙膑的埋伏。这次不一样,韩国在大梁城以西,齐国军队是在大梁城以东,孙膑没有机会和条件设伏。于是,庞涓撤离韩国从容回到魏国。

田忌是一员战将,又有着桂陵之战的辉煌战绩,说来庞涓算是他的手下败将,按照他的战法,是要摆开阵势直接和魏军一决雌雄的。孙膑对他说,魏国军队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是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是要顺应这样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庞涓懂得兵法,我们要利用这种情况。命令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率军进入魏国境内,遇到魏军,掉头撤退。

庞涓尾追齐军三天,看到齐军埋锅做饭的灶锐减,特别高兴地对部将们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士兵就超过了半数。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率领了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行程,庞涓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叫人砍去树皮,在树干露白处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士兵埋伏在马陵道两旁,吩咐道:“晚上见到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露白的树干上写着字,就让点火照看,上边的字还没有看完,齐军就万箭齐发。

魏国军队大乱,相互难以接应。庞涓进退无路,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前说:“我的死,倒成全了这个小子的名声!”齐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了魏国军队,并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也的确因此而名扬天下,继他的先祖孙武之后,又一部《孙子兵法》闻名于世,今天的人们为了加以区别,将其称之为《孙膑兵法》。

为什么有的人会认为庞涓死于围魏救赵之计的桂陵之战呢?这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围魏救赵之计实在是太有名了。古代打仗攻城拔寨,列阵厮杀,靠的是将士的勇猛,胜利者多表现为“勇冠三军”,“余勇可贾”,军事智慧更多表现为临阵的随机应变,像这种事前设定战法,并最终按照这种战法完成战役进程的情况不是很多。围魏救赵之计的顺利实施,当时人赞叹,后世人效法,它的光芒已经盖过了当时所有战役,人们记着了这个计策,记住了这次战役,记住了魏国军队的失败,也误认为失败的魏国军队统帅庞涓死了。再就是古代虽然战事频仍,但能够让史学家们记载的战例却较少,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虽然相隔十二年,但齐国和魏国中间并没有战事发生,能让我们看到的这两次战役,只是连在一起的两段文字,总有一种让人感觉两场战役是一次战役两个阶段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由于庞涓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中了他嫉妒、忌恨、陷害的同学孙膑之计而死,它符合人们“自作自受、恶有恶报”的理念,不过这个计策是“增兵减灶”。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打了败仗为什么会叫“败北”这个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败北”这个词,一般人也都明白“败北”是即是“打败仗”、“失败”的意思。比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对于项羽这位千古名将,用“未尝败北”来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再比如吴起、白起等将领,也可以称之生平“

  • 刘邦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竟能让诸如萧何等开国功臣跟随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学习分两种,一种是学校这样量产的系统性学习。另一种是根据生活中接触的未知,然后试图去了解,去掌握。刘邦只不过是没有经过量产的系统性学习,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去学习的东西一点都不输给系统性学习。刘邦一直都在学习,从未间断,光靠运气是做不了帝王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解释

  •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又是怎么从后周太祖郭威身上学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后周,郭威,文史百科

    在宋太祖赵匡胤于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之前,他为此而效力的后周,早就有了黄袍加身一事,而开启这一事件的主角就是后周太祖郭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又是怎么从后周太祖郭威身上学来?郭威怎么也算是出生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郭简就曾担任过晋王李克用的顺州刺史,但郭简最终被当时割据幽州的节度使

  • 古代女子都有哪些护肤品?效果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女子都有哪些护肤品?效果如何?古代最好的护肤原材料就是益母草灰。她的生命力很强,易生长。它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含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可以将脸上的油和脏通用洗掉。在护肤品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把它烧成灰,之后把水倒进去搅拌。之后用小火慢慢的烧。大概半个小时后将它拿出

  • 魏延作为刘备手下的大将,诸葛亮为何却选择培养姜维?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魏延是刘备手下的大将,深受刘备的器重。当年刘备入川的时候,只带了两员大将,一个是黄忠,一个是魏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想任命一位汉中太守。当时大将都认为应该是张飞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自以为是自己。可是,刘备一宣布任命的是魏延,让全军都很惊讶。刘备在任命

  • 曹操最初很是势力单薄,但为何却让五大谋士投奔于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在三国中,虽然国家的领导人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但是他们的帐下其实有很多武将为他们冲锋陷阵,自然身边也有很多的谋臣,为他们出谋划策。而三国时的曹操其实在开始的时候是实力并不强大,但是却引得五大谋士竞相投奔于他,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当时那个世家大族为大的时代,

  • 造成隋朝宫廷政变的导火索,难道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杨广在后世的描写中一直是一个昏庸荒淫的残暴君主,但其实他功过相抵,并不能一言概之,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大都较差,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文帝之死一直扑朔迷离,加上野史中一直有传闻说隋文帝是被他儿子害死的,后世也就先入为主的认为隋文帝真的死于非命。按理说,当时杨广

  • 除了三国时期的猛将张飞之外,历史上还有哪些因酒误事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坏事。《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的忠义酒;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动魄酒;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豪迈酒;还有张飞佯装酒醉战张颌的智慧酒……但杀猪出身的张飞成也是酒、败也是酒,最后身首异处,也在一个酒字上。张飞爱憎分明,不遮不掩,喝酒也是这样,控制不住量,把握不住度。他不但好酒,而且成瘾,

  • 周朝有什么黑科技?详解周朝的科技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周朝有什么黑科技?周朝有什么文化传承了下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周朝的科技成就吧!青铜艺

  • 在乾隆驾崩后的,嘉庆又是怎么处置这些年轻嫔妃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历经12个皇帝,从一个封建时代到社会思想逐渐西化的过程,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然而这个朝代还是有独属于它的鲜艳色彩,而这抹色彩自然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所创造的康乾盛世了。在这三个人中乾隆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乾隆的一生在整个封建历史上都是极为幸运的。康熙被称为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