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夺嗣之战中,曹植与曹丕的三次较量是如何惨败的?

在夺嗣之战中,曹植与曹丕的三次较量是如何惨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95 更新时间:2023/12/22 16:59:13

曹植广为流传的“七步诗”的故事,尤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大家耳熟能详。

文学成就斐然、史称“建安之杰”的曹植,怎样从一个“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狂放豪迈之斗士,沦落为“饥者易食,寒者易衣”的摇尾乞怜之狗奴?这还得从他与同母之兄曹丕夺嗣之争说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植自幼文思非凡,才气超人,但大凡文人墨客狂傲自负的特质在其身上更是彰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乐府诗《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中的“幽并游侠儿”其实就是在吹嘘自己,描写的游侠少年剽悍勇猛,既有军国之才,又具济世之志,更有为国捐躯的豪迈之气。

较之冷酷凶残、沉默寡言却工于心计的曹丕而言,任性而为、嗜酒如命的曹植并不善于带兵打仗和处理公务,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是“门外汉”。

这就注定了曹操在立嗣的关键人选上圈定了曹丕,也就注定了曹植后来的悲惨命运。在夺嗣之战中,曹植与曹丕的三次较量是如何惨败的?

首先是“竹篓事件”,曹丕的军师吴质技高一筹,虚晃一枪,来了个“借刀杀人”,让曹植的高参杨修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为夺嗣,曹丕把官为朝歌令的吴质用竹篓偷运进了邺城,但此事被杨修发现并报告了曹操。

曹操甚为恼怒,曹丕恐惧了,但老谋深算的吴质却在当晚悄悄溜出城去,待第二天那辆装有竹篓的大车被曹操派来的人扣查时,哪还有什么吴质,生性多疑的曹操认为杨修虚报军情,心里甚为不爽。

其次是“邺城门事件”,让曹操彻底相信了杨修与曹植非同寻常的关系,借机除掉了杨修,也让曹植在夺嗣争斗中又输一子。

原来,已经开始怀疑杨修忠诚度的曹操略施一计,对身边的杨修说,他要令兄弟俩各出邺城一次,暗下里却密告城门令,没有他本人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城,以此考验他们的决断能力。

不知是计的杨修果然中了圈套,他把出门的意图以及如何行事都告知了曹植,结果,曹丕遇阻悻悻而回,曹植却是杀掉城门令强行出了城门。

由此,杨修彻底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后来看到曹操赐予的空空如也的食盒,他明白怎么回事了,于是自杀而亡。

再者是“送父出征”事件,曹丕的“高超”的演技赢得了父亲的好感。建安23年,曹操带兵出征,兄弟俩同出相送,饯行宴上,先是曹植文思泉涌、言辞丰赡的为父歌功颂德的“马屁”经语让曹操非常高兴。

岂能败下阵来的曹丕在吴质的耳语授意下,席上一言不发,但在父亲上路时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而几欲哽噎,曹操更是感动得眼眶湿润,哀叹不已。

如果说三次较量是导致曹植在夺嗣之争中输掉的间接原因的话,那么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两件事直接导致了曹植的完败,而这两件事都是他自己一手酿成的。

一件是“醉酒误事”,说的是叔叔曹仁关羽围困,军情危殆,曹操令曹植带兵前去解救。但当军令送到曹植处时,曹植正酩酊大醉,根本无法出征。曹操火冒三丈,恼怒又失望。

第二件是“司马门之事”,说的是曹植胆大妄为,无视父亲的禁令,善自打开既是宫禁入口亦是皇权象征的司马门出城。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的曹植的屡行屡为,导致了曹操在择嗣的天枰上不再犹豫,果断地选择了曹丕。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从此,曹植彻底失去了“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帝王之梦,开始了被曹丕相煎的岁月。

过起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放生活。居无定所,流离哀伤,在此不予多说了,公元232年,曹植在抑郁和孤寂中死去,年仅41岁。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备在创业初期只有关羽张飞,那他怎么让其他人都跟着他?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关羽,文史百科

    读过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创业初期一无所有,这里我理解的创业初期是刘备占据荆南四郡有地盘之前,是靠什么让属下忠诚,让属下对他不离不弃呢?比如关张二人在危难中从始至终没有背离刘备,比如糜竺在刘备徐州兵败时没有远离刘备反而拿出亿万家财和仆人大力资助刘备,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嫁于落魄至极的刘备,再比如当阳

  • 武松反对招安最为强烈,那么他为什么却不离开梁山?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梁山泊只是弹丸之地,除了水路连环、地势险要外,资源匮乏、发展后劲不足、扩军壮大无门,只能维持现状而已。对于梁山泊好汉来讲,招安是最好的出路。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好汉不愿意招安。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不愿意招安,他们为什么不离开梁山或者赶走宋江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秦国的反间计实事尚存争议,赵括为何被评价为无能?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要知道,赵国当时接受上党后是处于防守方,是防守方的国王希望出击决战。换赵括和主动出击此二者都未必是错的。(其实这是显然的,说这二者错误的必是事后诸葛亮,说赵括无能主要是集中于战术上出击被围,而不是主动进攻的战略目标有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国的反间计实事尚存争议,但是至

  • 皇帝的护卫被称为“禁军”,其人数多的时候规模可达到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保卫国家领导人的条例叫皇家禁卫制度。古代皇帝的个人居住与办公地,称为“禁地”,故其警卫人员称为“禁卫”,警卫部队称为“禁军”。后来禁军就成为封建时直辖属于帝王亲军,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亲卫军、近卫军、御林军等不同称呼

  • 《清明上河图》描绘着北宋的繁荣,为何被称为盛世危图?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明上河图》,北宋,文史百科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的都城汴京繁荣的局面,用写实的手法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反映了宋朝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还能从画中体现出宋代建筑的特点,这幅画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都是历史上少有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是这幅画描绘的不仅仅是北宋的繁荣,在这繁荣的背后,还体现了北宋一

  • 在具体条件的允许下,古代士兵会回收箭矢的哪些部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出现的时间,也许可以上溯到遥远的神话时代。箭的历史伴随着弓的产生,远在石器时代就作为人们狩猎的工具。传说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

  • 楚国为何是最爱迁都的诸侯国?只因其曾经有10个国都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楚国为什么这么喜欢迁都?蕞之战后楚国为何迁都寿春?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楚国为什么喜欢迁都的原因,好像每次都有正当的理由,想想也是,如果不是事出有因,怎么会迁都这么频繁呢。第一、丹阳迁都郢都,是楚国初期扩张需要;第二、楚昭王在位期间,吴王阖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外逃迁都于“鄀”;过了几年,楚昭王又

  • 古代为什么画押要按手印呢?可以伪造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为什么画押要按手印呢?可以伪造吗?其实“画押按指纹”这事,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代关于指纹断案最早的记载是在宋代,著名的大宋提刑官宋慈,在他写的洗冤录中就存在使用指纹来断案的方法。不过认识到通过指纹可以识别一个人的方法并不是宋慈发明的,192

  • 刘备说了什么话?让丢了徐州的张飞感动的痛哭流涕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古今往来多少英雄为了美女而放弃江山,就拿吕布来说,陈宫建议他立刻出城安营扎寨抵抗曹操,他却因为担心貂蝉的病情而拒绝出兵,最终被部下擒获送给了曹操。吕布虽然对自己的主子不好,可是他对貂蝉却是百般呵护,换做现在这绝对是好男人一枚。比起吕布的情深,刘备就可以被视作是渣男,当初张飞逃跑的时候,将刘备的妻子丢

  • 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学会了采集和渔猎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学会了采集和渔猎吗?答案是会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游各部落的采集和渔猎经济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当时的采集品中有榛子、栗子、松籽和朴树籽等,还有水中的螺蛳。其它如植物块根、鸟蛋、蜂蜜以及昆虫等,也是采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