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蒙古和鞑靼有什么区别?详解蒙古和鞑靼的历史

蒙古和鞑靼有什么区别?详解蒙古和鞑靼的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3/12/27 9:29:07

蒙古和鞑靼有什么区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蒙古和鞑靼的历史,给大家一个参考。

四十万蒙古,是蒙古本部,鞑靼是明朝对“四十万蒙古”的称谓。所以可以说鞑靼人属于蒙古人,但是不能说蒙古人属于鞑靼人。鞑靼人只是蒙古人的主要一部分。明代蒙古人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称呼一个民族,习惯上按其大小,以一个概数称之,如“八十万汉人”、“二十六万土伯待”(藏族)、“三万女真”、“三万高丽”等。

自称全蒙古为“都沁·都尔本”,意为“四十四万蒙古”。又将自身分为两大部分;蒙古本部,即东部蒙古称为“都沁”,意为“四十万蒙古”;西部蒙古称为称“都尔本”,意为“四万卫拉特”。

自元末惠宗妥欢帖睦尔至明末蒙古大汗林丹汗均称蒙古本部为“四十万蒙古”,包括明朝后期的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后金太祖努尔哈赤等也如此称之。明朝人则称之为“鞑靼”,称其大汗为“鞑靼可汗”。其部落众多,由大汗直接统治的各部和东部蒙古所有名义上的属部,但不包括西部蒙古的卫拉特(瓦剌)。这些部落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地区。

元末明初的蒙汉文文献缺乏对这些部的系统记载,《蒙古源流》(卷5)称:“方大乱时,各处转战蒙古人等四十万内,惟脱出六万,其三十四万俱陷于敌。于是,先后脱出之六万人聚集于克呼伦河边界,起造巴尔斯和坦城居住。”其中的“六万”也是一个概数,说明从各地逃出的蒙古人等,只是少数,大部分都留在内地。

可见明初蒙古本部(即所谓四十万蒙古)中,有从大都及各地北徙的蒙古皇室、宗王、大臣、将领的部众。但更多的应该是原游牧于这些地区的蒙古部落,如守护成吉思汗禁地的兀良哈部、纳哈出的札剌亦儿部,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鄂尔多斯部,还有合撒儿、斡赤斤、窝阔台阿里不哥等后裔的部落等。

在记载蒙古封建主内部斗争时,在蒙文文献中提到了阿鲁台的阿苏特部、阿岱汗的科尔沁部、孛来的喀喇沁部、毛里孩的翁牛特部以及乌济叶特部等。直至达延汗时期,出现了“六万户”及所属各部落和各支系,在蒙汉文史籍中都有了较详细的记载。这“六万户”与《蒙古源流》所说明初的“六万”是不能等同的,它已经有较明确的部落结构、领主和分布地,也有一个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明代蒙古人同样有着强烈的正统观念:一是他们认为成吉思汗的家族(即黄金氏族)是蒙古的正统,其他被成吉思汗收服的部落如克烈部、汪古部、札刺亦儿部、阿速部(即阿苏特)、兀良哈、斡亦刺(即卫拉特、瓦剌)等虽然也被视为蒙古的一部分,但它们是蒙古的属部。

二是他们认为元室是蒙古本部的正统,元室后裔是蒙古大汗的合法继承人,虽然明蒙洪武战争后大汗权威衰落,但元裔大汗仍然是蒙古各部名义上的共主;三是大汗的长子是蒙古的正统,只有长子绝嗣、被废杀或一时找不到合法继承人时,才立其他诸子为大汗。

在这些正统思想支配下,非黄金家族的蒙古领主、非元裔的诸王、非长子继位人要想夺取汗位是很困难的,虽然也有得逞的时候,但最终还是回到正统继承人手中。“四十万蒙古”是蒙古的本部,也是蒙古的正统所在。但自脱古思帖木儿之后,由于汗权的削弱,各部领主崛起,争夺蒙古霸权,甚至夺取汗位。由此引起的领主之间的斗争,正统势力与非正统势力之间的斗争,大汗与权臣之间的斗争,使蒙古的汗位频繁更替,关系极为复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达延汗统一蒙古、调整蒙古的封建秩序之时。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吴国宗教发展的如何?详解吴国的道教和佛教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吴国宗教发展的如何?三国时期宗教发展迅速,就东吴而言,佛教道教都蓬勃发展。三国时的东吴大帝孙权,是中国宗教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无论对于佛教还是道教,他都是重要的支持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据说他曾为高道葛玄创置道观三十九所;又为高僧康僧会建立

  • 曹操英明了一世,为什么就是没有防住司马懿这只狐狸?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一代枭雄,耗尽一辈子心血建立起后来的曹魏政权最后却被司马家族夺取了,可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最后三分的天下也被司马一族统一,纷纷扰扰的三国争霸无数英雄终归成了空,而统一全国的司马一族建立起的晋国又怎么样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晋国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统

  • 杨广曾三次出征高句丽,他如何为这几次征战倾全国之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隋朝在历史上可以说算得上有功绩的朝代了,自强大的汉朝结束以后,中原地区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且强大的王朝,东西晋存在时间不长,也算不上强大,出了很多昏君,而且晋朝的统治也为中原地区的长期混乱埋下了祸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晋朝以后就是五胡乱华,南北朝并立,长期的各种政权林立让中

  • 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发生在什么时候?它又是怎么结束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所谓的“清君侧”是指清除皇帝身边的亲信或者奸臣,《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有云:“此逐君侧之恶人。”而唐·李商隐更是在《有感》一诗种写到:“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发生在什么时候?它又是怎么结束的?早在刘邦建立西汉时,西汉就延续了周朝的分封制,将治下的土地

  • 斥候作为古代的侦察兵,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打仗,战争前的准备尤为重要,要知道敌军真实兵力,主要是派出探子去探,就是尽可能靠近敌人,数数对方有多少兵力,各兵种具体数量,敌人如何部署等等。然后派出侦察兵去查看敌人的军力状况,然后做出估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种侦察兵称为“斥候”、“探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专业

  • 为何说关羽不是守荆州的人选?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关羽是整部《三国志》里唯一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武将,是威震华夏的刚直汉子,是喜好《春秋》的国士。然而“大意”失荆州,受到了诸多的争议。人们已经习惯从既成的史实去指摘古人,认为关羽失了荆州,他就不是适合守荆州的人选。然而事实是否如此?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襄樊会战的经过:建安二

  • 宋朝的成就不逊于汉、唐两朝,甚至在哪些方面还要高于?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的成就并不逊于汉、唐两朝,它不仅是汉、唐社会的继续发展,甚至在程度上还要高于汉、唐,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朝代。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与汉、唐相比,宋朝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这样大的发展是十分不易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宋朝继承的政治遗产不利,当权者容易失

  • 髹饰是古代的一种传统工艺,关于髹饰的技法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髹饰是古代在艺术品上采用的一种传统工艺,用漆漆物,谓“髹”。髹,今通作髤,或作髤。“饰”寓纹饰之意。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髹饰的几样技法吧!描金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

  • 如果曹操真的让曹植成了继承人,他能做一个好皇帝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似乎文采好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原谅,三曹当中,曹操和曹植的文章或者诗歌都非常有名,但是能说出曹丕的作品的却没几个人。对于曹操的继承人选,如果抛开其他因素,多数人恐怕从感情上也会比较倾向于曹植。可是曹操放弃一直很重视的曹植,选择曹丕,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真的让曹植成了继承人,那他真的能做一个

  • 项羽过了乌江之后,他还能凭借江东子弟东山再起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完美的诠释了项羽的人生悲剧,也替很多人表达出了内心对于项羽的遗憾和惋惜。我们对于项羽也并不陌生,他起兵反秦,神勇无敌,但是最终败给了刘邦,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但是,当时的项羽完全是有机会度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的,那么,项羽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