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白族是否有“臭水节”的习俗?白族人为什么要在立夏后喝臭水?

白族是否有“臭水节”的习俗?白族人为什么要在立夏后喝臭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42 更新时间:2024/1/23 22:36:12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化影响较深。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据说白族人有在立前后喝“臭水”的习俗,这是真的吗?白族人为什么这样做?

每年立夏前后的玉龙县石头乡兰香村都很热闹,立夏前后喝“臭水”的习俗,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存在已久,今天,丽江市首届白族调大赛暨石头白族乡第五届“兰香立夏碱泉会”民俗文化节在兰香村拉开了序幕。四邻八乡的乡亲们,排队打到“臭水”的同时,首首白族调在天边应,当地群众和民间艺人共度传统民俗节,宁静的小山村有了别样的景象。

在时间的迁移中,丽江市玉龙县石头乡兰香村的白族群众已将喝臭水变成了一个节日——“臭水节”,每年立夏节前后3天,周边地区的不少群众都要赶来喝臭水,参加“臭水节”。在出“臭水”的泉口,四邻八乡的群众拿着水瓶、水桶前来打“臭水”,更有人为了能在立夏喝到“臭水”,在泉水旁边支起锅埋好灶搭好帐篷,煮上独具风味的臭水鸡,小山村热闹非凡。在丽江,每逢立夏前后,拥有“臭水”泉眼的村落都有喝“臭水”的习惯。

今年的石头白族乡第五届“兰香立夏碱泉会”——“臭水节”,还搭上了丽江市首届白族调大赛,盛况空前,丽江市白族学会、丽江市民间艺人,九河等地的白族同胞,欢聚一堂,唱起了白族调,表演的节目精彩纷呈。据当地的老乡介绍,有胃病的人坚持喝10天以上的臭水,胃病就会好转。而一些家庭则开车前来拉水回到家里,并从臭水沟里捡一些石头放进水桶里,据称不放石头,水质会变成一般的泉水。

兰香臭水,位于石头乡兰香村河西村民小组,当地称“枝独底”(傈僳族语,意为出矿泉水的地方),因当地到处都有泉水,到了每年立夏节前后,流出来的泉水和平时有明显区别,且对人的消化系统,皮肤病、风湿病等都有一定疗效,所以久而久之在当地形成了一个传统的“立夏节会”。

除了石头乡的兰香臭水,玉龙县巨甸镇有两个天然出水口,出水口中所流出的泉水因具有清洌、略带辣味的独特口感而被当地人称为“臭水”,因其泉水口味具有多变性、会随着气温的升高变为浓烈被称为神泉。玉龙县黎明乡红石街附近的一线天方黎光大桥方向、世外桃源村方向,各有一处臭水泉。

经有关部门科学分析检测,发现“臭水”富含偏硅酸、钙、钠、钾、硫酸盐等二十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些元素的含量竟为普通矿泉水含量的数十倍,所以经饮用臭水能调节、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对各种皮肤病、眼病、风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疾病有较好疗效。丽江这几个地方有“臭水”:玉龙县巨甸镇:德良村有一泉眼;路西村有两三个;玉龙县黎明乡:红石街附近的一线天方向、黎光大桥方向、世外桃源村方向,各有一处臭水泉;玉龙县石头乡:兰香村河西村民小组有一处臭水泉;臭水的用法:臭水做饭:用臭水煮饭,米饭成黄红色,香气扑鼻,用臭水煮菜,别有一番风味。洗澡:将臭水加热后直接洗浴,对皮肤病、风湿病有效,还有一种方法叫“原始桑拿”,在烧红的石头上浇上臭水,产生大量蒸气,而人卧于石头上方熏蒸,对各种皮肤病、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喝臭水:直接饮用,喝入口中时有如喝泡菜水的感觉,有助于消化。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八仙桌的来历:中国八仙桌有哪些传说故事?方桌为什么叫八仙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我国民间,每逢喜事节日宴宾会客.最是讲究用八仙桌.而八仙桌的由来,传说与蓬莱八仙有关. 相传八仙过海时无意惹怒龙王,东海龙王便与之交战起来.因两边实力相当而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

  • 赫哲族的服饰文化:鱼皮服饰被收藏于艺术宝库博物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那这个民族服饰的特点是什么呢?男女服饰都有着怎样的特色?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赫哲族的服饰文化吧!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肃慎文化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

  •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才是民间第一大祭日?清明节算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夏历冬至后的第105日,也是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

  • 立夏节习俗:立夏不单是个节气还有过节习俗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立夏日。对今人来说,立夏不过是一个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可是,我们的先人却把立夏当作一个重要的日子来对待。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带至

  • 春龙节: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

  • 布依族的婚俗文化史, 布依族青年男女是怎么约会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的,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那这个民族的婚俗文化是怎样的?布依族的青年男女是如何约会的呢?今天不妨随小编一起来看看。1、布依族的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

  • 正月十二是“点丁”日吗?它是客家民俗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正月十二是“点丁”日?它是客家民俗吗?正月十二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民俗活动有搭灯棚、烤火节、过老鼠节、包饺子、“点丁”日等。1、十二漏屎 人们自除夕开始,一直到这一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吃坏了肚子。2、十二搭灯棚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

  • 最早的乞巧方式是什么?有哪些乞巧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

  • 德昂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德昂族(缅甸称巴朗族)是中国、缅甸、泰国的少数民族。德昂族旧称“崩龙族”。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在唐宋时期已能自制陶器。历史上德昂族的先民曾在12-15世纪时建立了金齿国,后来逐渐衰落

  • 中国少数民族食俗的趣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不仅食物结构不同,而且许多食品的烹制方法也不相同,使得我国的食俗文化更加显得丰富多彩。 我国许多民族,包括汉族在内,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早些年间,听说在天津就把油炸蚂昨当成当特有的美味小吃。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