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党项族是什么民族?有着怎么样的历史记载?

党项族是什么民族?有着怎么样的历史记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61 更新时间:2024/1/23 22:36:08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

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党项为汉朝西羌的后裔。自远古以来,羌人就占据着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在这一片地区的边缘地带,就是位于吐蕃东北部,习惯上称作安多的地方,早期党项和吐蕃的先民们大概都混杂居住在这一地区。对党项语言的研究证实,就分类而言,操党项语的人可以归为藏缅民族的古代成员。而就其文化来说,党项人则具有其他羌族族群的许多特点。

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等。

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此外还有黑党项、雪山党项等部落。隋朝时,部分党项羌开始内附,追随中原政权。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他们与室韦、内迁的土谷浑及汉族杂居相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党项马”在当时名噪一时。唐中央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全国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联合其他力量共同击败起义军。战斗中,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东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东)、静(今米脂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另一说拓跋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鲜卑后代。最终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和侵略而被灭族。这便是党项族的历史。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白族是否有“臭水节”的习俗?白族人为什么要在立夏后喝臭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据说白族人有在立夏前后喝“臭水”的习俗,这是真的吗?白族人为什么这样做? 每年立夏前后的玉龙县石头乡兰香村都很热闹,立夏前后喝“臭水”的习俗,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存在已久,今天,丽江市首届白族调

  • 八仙桌的来历:中国八仙桌有哪些传说故事?方桌为什么叫八仙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我国民间,每逢喜事节日宴宾会客.最是讲究用八仙桌.而八仙桌的由来,传说与蓬莱八仙有关. 相传八仙过海时无意惹怒龙王,东海龙王便与之交战起来.因两边实力相当而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

  • 赫哲族的服饰文化:鱼皮服饰被收藏于艺术宝库博物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那这个民族服饰的特点是什么呢?男女服饰都有着怎样的特色?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赫哲族的服饰文化吧!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肃慎文化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

  •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才是民间第一大祭日?清明节算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夏历冬至后的第105日,也是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

  • 立夏节习俗:立夏不单是个节气还有过节习俗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立夏日。对今人来说,立夏不过是一个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可是,我们的先人却把立夏当作一个重要的日子来对待。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带至

  • 春龙节: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

  • 布依族的婚俗文化史, 布依族青年男女是怎么约会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的,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那这个民族的婚俗文化是怎样的?布依族的青年男女是如何约会的呢?今天不妨随小编一起来看看。1、布依族的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

  • 正月十二是“点丁”日吗?它是客家民俗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正月十二是“点丁”日?它是客家民俗吗?正月十二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民俗活动有搭灯棚、烤火节、过老鼠节、包饺子、“点丁”日等。1、十二漏屎 人们自除夕开始,一直到这一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吃坏了肚子。2、十二搭灯棚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

  • 最早的乞巧方式是什么?有哪些乞巧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

  • 德昂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德昂族(缅甸称巴朗族)是中国、缅甸、泰国的少数民族。德昂族旧称“崩龙族”。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在唐宋时期已能自制陶器。历史上德昂族的先民曾在12-15世纪时建立了金齿国,后来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