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游刃有余的典故

游刃有余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45 更新时间:2024/1/25 16:04:19

1、游刃有出处

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游刃有余释义

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有余:有余地。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3、游刃有余的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有个著名的厨师,被请去为国君魏惠宰牛。

他宰牛时,手碰着的,肩膀抗着的、脚踩着的、膝盖顶着的地方,劈里扒拉地发出皮肉分离的响声。刀轻轻一动,“哗”的一下,牛的骨头和肉就分开了。

魏惠王连声赞叹:“好啊,你这手艺真精熟!”厨师答道,我所追求的,是掌握事物的规律,这比手艺要更进一步呢!”他开始国君介绍自己掌握宰牛规律的经过。

“开始时,我对牛的骨胳结构不了解,看到的只是一头囫囵的牛,不知道哪里可以下刀。三年后,我对什么地方有骨缝空隙,一望便知道,此后宰牛,眼睛用不着看,心领神会,顺势下刀,就能把一头牛剖开了。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砍骨;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割肉;我呢,用很薄的刀锋插进骨节的隙缝,宽宽绰绰的,刀子大有活动的余地,真是游刃有余啊!

“当然,碰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总是格外小心,动作谨慎,所以我那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象新磨的一样。”魏惠丢恐完这席话,觉得很有发,高兴地说:“有道理!有道理!你使我深受教益。”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泾渭分明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源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

  • [鹤立鸡群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释义]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正音] 鹤;不能读作“háo”。

  • 过河拆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释义] 自己过了河;就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语出]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正音] 拆;不能读作“cāi”。[近义]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反义] 饮水思源[用法

  • 改弦更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释义] 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语出] 《魏书·高谦之传》:“且琴瑟不韵;知音改弦更张;骖未调;善御执辔成组。”[正音] 更;不能读作“ɡènɡ”。[辨形] 弦;不能

  • 分庭抗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有一天,孔子领着学生在河边游玩,碰见一位见解很深刻的渔翁,于是孔子虔诚地向他求教,他说:我从读书起至今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高深的教诲,今天碰到您这样的圣人,怎敢不虚心求教呢?渔翁被孔子

  • 滥竽充数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滥竽充数意思】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装好的。【典故】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

  • 揠苗助长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揠苗助长的意思】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典故】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

  • 盲人摸象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

  • 亡羊补牢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rd

  • 东山再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2、典故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