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人物:神功妙济真君旌阳祖师感天大帝许逊

道教人物:神功妙济真君旌阳祖师感天大帝许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90 更新时间:2024/3/29 13:53:48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许逊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属四川)令,人称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 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大都焚毁于文革),在省外乃至国外的江西会馆、同乡会仍然以” 万寿宫”命名。

至今保留完好 ,也是最早建成,最大的万寿宫也就是西山玉隆万寿宫座落在新建县属的西山,东距南昌市 三十公里。它创始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悠久的历史。经历代不断修葺和扩建,形 成为一处规模宏伟壮丽的著名道教宫观。

人们提到西山万寿宫,往往都要联系被 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许逊-许真君。据文献记载:

许逊(239—374), 字敬之,豫章南昌人,祖籍河南汝南。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相传著有《灵剑子 》等道教经典。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吴赤乌二年(239)许逊出生于南 昌县益塘坡(今麻丘乡)。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 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孝廉,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吴猛 学道,尽得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 (今新建西山乡)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 尊敬。直至西晋太康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 旌阳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 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 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 ,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 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 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太熙元年(290), 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 、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 “许家营”。

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 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 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被编成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晋元帝大兴四 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 ”,立净明道派。其宗旨为“净明忠孝”。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 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许仙 ”。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 祠,在南昌铁柱宫建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写《许旌阳祠记》。

许旌阳先生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 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进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补东而缺西,时刻忧愁;

退一步想,良田万 顷,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厦千间,

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 用乎?

计较为自身,死后何曾到手中?计较为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家财数百万,阴功无丝忽,积下与儿孙,未必能保守,

转世变畜生,儿孙替不得 。

《转轮歌》曰:“畜生本是人来变,人畜轮回古到今。不见披毛并戴角, 劝君休使畜生心。”

百年世事有天罗,休把心机太用过,富了又 贫贫又富,江河成路路成河。

良心自有良心报,奸狡还须奸狡磨。莫 道苍天无报应,十年前后看如何?

元康元年(291)爆发八王之乱,许逊以晋室纷 乱,乃弃官东归,与吴猛在豫章地区 传播孝道。据说许逊的西山教团有上百人的规模,教团 骨干有十二人,称十二真君,即 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 、彭抗、黄仁览、钟离嘉。 其中五人为许逊的家族或姻亲。他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 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 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豫章各地多有许逊斗蛟 斩蛇、为民除害的 神奇故事。道教传说,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十五日许逊“合家 飞升,鸡犬悉去”。 西山道士乃以许逊故宅建游帷观为祭祀所。据《孝道吴许二真君 传》载:每当许逊升遐 之日,“四乡百姓聚会于观,设黄箓大斋。邀请道流,三日三 夜,升坛进表,上达玄元, 作礼焚香,克意诚请,存亡获福,方休暇焉。”①宋代, 许逊极得北宋皇室尊崇。大中 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 1112),遣内使程奇请道 士在玉隆宫建道场七昼夜,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 ”。后又仿西京崇福宫规制,在 洪州西山改建玉隆万寿宫。

建筑宏伟壮观 ,为宋代著名道观。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江左湖南北之境,因 而为观府、为坛 靖者,不可胜计。”②宋代民间对许逊的信仰已很盛行。“每岁夏季, 诸卿士庶 ,各各香华,鼓乐、旗帜,就寝殿迎请真君小型像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蠲 除旱蝗。 ”③据传每年仲秋“净月”,前往西山玉隆万寿宫朝拜者,扶老携幼,肩舆 乘 骑,肩摩于路。因此,南宋何真公、元初刘玉都假托许逊神灵降授,并尊为净明道祖师。 许逊事迹正史无传,道书所载,也多不一。如关于许逊得道,至少有三种说法:

(一)许逊得道于吴猛。《云笈七签》卷一百六《许逊真人传》称:“(吴)猛升仙去 时,语其子云:‘吾去后,东南方有人,姓许名逊,应来吊汝,汝当看重之,可以真符 授也。’至时,逊果来吊,其子以父命将真符传逊,奉修真感有愈于猛。”

(二 )许逊 得道于兰公。据《十二真君传》载:兰公系孔子故乡兖州曲阜县人,因“精专 孝行”, 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并预 示晋代有真仙许逊,当传此“孝道 之宗”,为“众仙之长”。果然, 兰公死后,其孝道秘法、宝经金丹、铜符铁券,为许 逊所得。

(三)吴猛、许 逊皆得道于谌母。《墉城集仙录》称谌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 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关于许逊的籍贯,《云笈七》说是南昌人。《十二真君传》记许逊籍贯为汝南,《孝 道吴 许二真君传》谓许逊“望本高阳”。汝南许氏是汉代主持“元旦评” 的名流,高阳 许氏是魏晋北朝的名门。这或许是为了神化许逊而有意的攀附。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人物:第四代天师张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第四代天师盛字元宗,系师第三子。汉末弃官自汉中还居龙虎山。《元史·释老志》云∶“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初居南郑,父命嗣教,克志精修。魏世祖封“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加都亭侯”,不受。携印、剑、经籙自汉中还鄱阳入龙虎山,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遂以其地为居,每年以三

  • 道教人物: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于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得罪权要,弃职精研玄学,入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张廉夫来崂山后,在今太清宫一带筑茅庵而居,开山垦田

  • 道教人物:神仙太守鲍靓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鲍靓,亦名静,晋代道教徒,字太玄, “禀性清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学兼内外,明天文河图洛书”。原籍东海人(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人)约生于公元260年。多次奉命争战,升官至黄门侍郎,南海郡太守,(当时广东广西两省分为三个郡:南海郡、苍梧郡、象郡)。带他的独生女潜光 (世称鲍姑)赴任。据《广州府志》等

  • 道教人物:致虚观妙真君列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列子名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或称列圄寇、列圉寇,《列子新书目录》中刘向认为列子是郑国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记述列子是郑国人,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封为“冲虚真人”,所

  • 道教人物:南华真人庄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 道教人物: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孙恩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孙恩(?~402)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字灵秀。 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其叔父孙泰(字敬 远)奉吴郡钱塘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为师。杜子恭死后,孙泰继传杜子恭道法,受人敬信。 东晋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孙泰。东晋隆安二年(39

  • 道教人物:南朝齐梁著名道士大孟孟景翼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孟景翼为南朝齐梁著名道士。佛道辩论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字辅明(或曰字道辅),平昌安丘(今属江苏)人。一说吴兴人。性至孝。在南齐(479~ 502)时,应文惠太子“召入玄圃,众僧大会”,竟陵王子良“使景翼礼佛 ,景翼不肯。 子良送《十地经》与之,景翼造《正一论》。”大略云: “《宝积》云’佛以一音广

  • 道教人物:南朝齐著名道教学者顾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顾欢为南朝齐著名道教学者。生卒年不详。字景怡,一字玄 平。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县西南)人。父、祖皆业农。 顾欢自幼好学,家贫, 无力就学,乡中有学舍,欢于舍壁后倚听。八岁时,即诵《孝经》《诗》《论语》。及长, 笃志于学。 年二十余,就豫章雷次宗咨玄、儒诸义。母亡,据称水浆不入口者六 七日,庐于墓

  • 道教人物:南朝齐梁著名道士小孟孟智周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孟智周为南朝齐梁著名道士。丹阳建业(今江苏江宁县境) 人。在南朝宋(420~479)时于崇虚馆讲说《十方忏文》。①智周“多所该通” ,曾作《老子经通题目》云:“千二百《老子》,此即其数千二百,《老子》自别有经 也。”又云:“后学所成伯阳是也,故知伯阳尊号始乎隆周也,此号隐显难可详 究矣!”②可见,在

  • 道教人物: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老子,主要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