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人物:文始真人尹喜

道教人物:文始真人尹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76 更新时间:2024/3/25 19:06:34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又称文始真人,他在道教中的地位较高。一说他是周至县龙乡闻仙里(今陕西周至县)人。或说他是天水(今甘肃天水市)人。周昭王时为函谷关令尹喜,先秦时圭阝县(今天水市人),母鲁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坟(三皇之书)、索(八卦之书,书名)、素(《太公素书》)、易(《易经》)之书。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后因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 因以其楼观星望气,故号其宅为楼观。周王闻之,拜为大夫。后复招为东宫宾友。

相传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向西域开化。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学识渊博,心藏大智,便叮嘱下属为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 过关。自己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敬请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 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起西行,经关中、越秦岭、沿渭水受尽千辛万苦,行至他的故乡秦州伯阳。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阳龙山上筑庵讲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书立德,修行练功,经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讲给尹喜。老子为了使其学说得以广泛 传播,将所著《道德经》授于尹喜,独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铭记师父教诲,虔心研读《道德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百子全书》之中。

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一个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学问,后见周朝衰败,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为我们写 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5000多字。这就是历史上老子西度过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的故事。尹喜是春秋战国 时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来,庄子称他为“古之博大真人”。

《列他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医隐德仁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后回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豆沙之西,服巨胜实,莫知其所终。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记述尹喜得道经过:周康王时尹喜为巨大夫,后为东宫宾友,结草为楼,仰观乾象。一日,观见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 西,乃求出为函谷关令。遇老子,迎为师,拜求至道;老子因接喜玉历三十五章及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喜欣争持诵,奉行道成。

尹真人得道成仙后,老君授他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证位为无上真人,玉清上相,为天府四相之一。赐紫芙蓉冠,飞青羽裙,丹得绿袖,交泰霓裳,罗纹目黄级,九色之节,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元顺帝至元三年(1266)加封文始尹真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道教派别之一“楼观道”奉为祖师。

关尹在道教中地位崇高,常配祀于老子侧。《古今图书集成》载“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关尹喜见紫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于是,关尹执弟子 礼,向老子请教,老子亦知其奇,应其所求,著道德经五千余言,留传世上,并尽传关尹以内外修炼之法。后随老子“俱游流沙,莫知所终”。

据有关史料记载,尹喜在日常生活中清虚自守,要求自己象射箭一样保持“心平体正”,并解释说:“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 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说明这种心平体正的修持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不仅能够治身治国,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老子授其道德经并约定“后会蜀之青羊肆”。之后,喜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后入蜀,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公元五世纪,南朝人郭仲产《南雍卅记》载: “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武当山大顶之北有“狮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一名仙岩。其下有涧名牛槽涧、青羊涧。留传有老子会访尹喜的神 话故事。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尹喜岩“古有铜床玉案,今无”。元代罗霆震呤《尹仙岩》诗曰:

道之所隐即仙灵,心印函关道德经。不待邛州乘鹤去,此山仙己是天崖。

尚未找到尹喜的生卒年代,也不知其详细的生平事迹,但历代武当山志都记有他在武当山活动的踪迹。勿庸质疑,尹喜成为第一位来武当山实践,传播道家思想的历史人物。并被道教教徒尊称为“玉清上相”。

关尹自著《关尹子》九篇,《汉书·艺文志》有载。原本已佚失,今本《关尹子》也称《文始真经》,南宋时期始见于永嘉孙定家,一说疑系托作。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人物:神功妙济真君旌阳祖师感天大帝许逊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许逊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属四川)令,人称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 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大都焚

  • 道教人物:第四代天师张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第四代天师盛字元宗,系师第三子。汉末弃官自汉中还居龙虎山。《元史·释老志》云∶“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初居南郑,父命嗣教,克志精修。魏世祖封“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加都亭侯”,不受。携印、剑、经籙自汉中还鄱阳入龙虎山,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遂以其地为居,每年以三

  • 道教人物: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于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得罪权要,弃职精研玄学,入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张廉夫来崂山后,在今太清宫一带筑茅庵而居,开山垦田

  • 道教人物:神仙太守鲍靓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鲍靓,亦名静,晋代道教徒,字太玄, “禀性清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学兼内外,明天文河图洛书”。原籍东海人(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人)约生于公元260年。多次奉命争战,升官至黄门侍郎,南海郡太守,(当时广东广西两省分为三个郡:南海郡、苍梧郡、象郡)。带他的独生女潜光 (世称鲍姑)赴任。据《广州府志》等

  • 道教人物:致虚观妙真君列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列子名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或称列圄寇、列圉寇,《列子新书目录》中刘向认为列子是郑国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记述列子是郑国人,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封为“冲虚真人”,所

  • 道教人物:南华真人庄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 道教人物: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孙恩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孙恩(?~402)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字灵秀。 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其叔父孙泰(字敬 远)奉吴郡钱塘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为师。杜子恭死后,孙泰继传杜子恭道法,受人敬信。 东晋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孙泰。东晋隆安二年(39

  • 道教人物:南朝齐梁著名道士大孟孟景翼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孟景翼为南朝齐梁著名道士。佛道辩论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字辅明(或曰字道辅),平昌安丘(今属江苏)人。一说吴兴人。性至孝。在南齐(479~ 502)时,应文惠太子“召入玄圃,众僧大会”,竟陵王子良“使景翼礼佛 ,景翼不肯。 子良送《十地经》与之,景翼造《正一论》。”大略云: “《宝积》云’佛以一音广

  • 道教人物:南朝齐著名道教学者顾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顾欢为南朝齐著名道教学者。生卒年不详。字景怡,一字玄 平。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县西南)人。父、祖皆业农。 顾欢自幼好学,家贫, 无力就学,乡中有学舍,欢于舍壁后倚听。八岁时,即诵《孝经》《诗》《论语》。及长, 笃志于学。 年二十余,就豫章雷次宗咨玄、儒诸义。母亡,据称水浆不入口者六 七日,庐于墓

  • 道教人物:南朝齐梁著名道士小孟孟智周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孟智周为南朝齐梁著名道士。丹阳建业(今江苏江宁县境) 人。在南朝宋(420~479)时于崇虚馆讲说《十方忏文》。①智周“多所该通” ,曾作《老子经通题目》云:“千二百《老子》,此即其数千二百,《老子》自别有经 也。”又云:“后学所成伯阳是也,故知伯阳尊号始乎隆周也,此号隐显难可详 究矣!”②可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