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

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36 更新时间:2024/1/24 17:10:46

有这么一个富二代:从小家财万贯;年少时风流不羁,和名妓上演一出爱恋戏码;中年时当演员、搞音乐,轻断食;晚年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度流年。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李家世代经商,到李叔同已经是名门望族,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李叔同早早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8岁读四书五经,13岁攻历朝书法,15岁那年惊才绝艳,名噪一时。

自古少年多风流,李叔同也不例外。一次花间酒肆的消遣,他对名伶杨翠喜一见倾心。

看你浓妆艳抹,顾盼流转,与你花前月下,赏月谈情。年少时的爱恋总是很简单。

可命运总爱开玩笑,杨翠喜后来无奈嫁作商人妇,一段青涩美好的爱恋从此烟消云散。

18岁时,母亲为他做主,迎娶商户之女。

只是仅凭父母之命的婚姻怎会幸福,苦闷的李叔同把自己扎进艺术的海洋里。

恰逢国家遭难,年轻气盛的李叔同参加维新变法,一腔热血的他还刻下一枚“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以表心意。

历史验证了这场变法的惨败,李叔同仓皇下奉母携眷逃往上海。上海灯红酒绿,无处发泄的李叔同沉迷于柳巷花间,交友宴饮,赌书泼墨,挥金如土的他还在上海滩粉墨登场,表演京剧。

戏里演绎悲欢离合,戏外感受凡尘俗世的荒唐、绚烂与黯败,在一副寄情声色的皮囊下暗藏着一颗寻找归宿的灵魂。

就在这年少意气,滚滚红尘路上彷徨迷茫时,25岁的李叔同又遭遇变故:年仅46岁的生母辞世。

匆匆把母亲送回故居安葬,一大胆的他不顾世俗眼光,在四百多来宾面前自弹钢琴,省掉一切繁缛节,引起轰动。

理想失意,生母离世,反思过去种种轻颓之举悔恨不已,他只身一人,远赴日本,一去就是六年。

在日本,他考进了东京美术学院,学习西洋油画与剧本创作,将满腔的悲愤和一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之间 。

本就天资聪颖,加上后天严格自律,李叔同艺术造诣颇深,名气渐长的他还吸引报纸采访。他已无暇顾及其他,因为他正忙着排练《茶花女》,而他扮演的正是女主角茶花女。

不出意料,李叔同又火了,因为不落窠臼的男扮女装,因为惊为天人的演艺天分。

那时,李叔同等同于火的代名词,但对这个骜的天才大家敬之亦远之,唯独一位日本女子走进他心里——诚子。

两人因为绘画相识,不久结发为夫妻,1911年4月,李叔同学成携妻回国。

阔别祖国的六年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迷茫了三十年,李叔同找到了自己用武之地,他任教于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投身教育事业。

浮华几十载,李叔同对人生有了新的见识。

他本精通文墨,各种艺术学科,更深知美育的重要性。每次提前备好板书,耐心而温和的教导学生。

如今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当初是个调皮小孩,当年差点被退学。但李叔同站了出来,力挺学生,夸奖丰子恺天资无限,是个可育的苗子。

他不但带学生领略艺术的美妙,还贴心地帮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学生刘质平想去日本留学,经济拮据就是李叔同解囊相助。

教书育人,也许可以换来内心的平和,但身世沉浮,朋友一个个远离,深感世事空幻无常却又无能为力,他含泪写下《送别》。

寂寥惆怅,深远绵长,这正是他的心境,孤寂的他性情变得越发孤僻,常常一个人掩门伏案,自顾写诗作画,或学习佛经,渐有所悟。

1916年,夏丏尊躲到凉亭里吃茶,一句“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当和尚倒是挺好的”彻底击中李叔同。

他去虎跑寺断食20天。晨钟暮鼓,青灯佛卷,远离浮华尘嚣,灵魂漂浮四十年,他似乎找到最终归宿。

对于他的妻子诚子,他只有一封书信作为告别:

诚子: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回校后,他开始食素,念经,颂佛。慢慢的,出家的念头在他心里萌发,直至成长为苍天大树。

三年后,李叔同正式在虎跑定慧寺出家。此举一出,惊动世人。

面对无数人的争议,他只是低头诵佛,一座山门,却隔出了两个世界。

从此世间再无李叔同,仅有的不过是弘一法师罢了。

剃度之后,他芒鞋布衲、苦修律宗,于寺内,洗衣缝补,全都自己动手;外出云游,也不过一席一被而已。

朋友夏丏尊曾在路中偶遇,看见他用破了一半的巾擦脸,要帮他换,他断然拒绝了:还好用的,和新的差不多。

遁入空门,外物于他于浮云,但不变的是那悲天悯人的情怀。

伴随一盏青灯,弘一法师编绘出《护生画集》,劝人们从善、戒杀、爱惜生命。日寇侵袭时,他没有独善其身,而是集众演讲,尽一己之力,渡劫众生。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法师走完了他不寻常的人生。江山笑,烟雨遥,历经沧桑世事之后,终究一笑绝尘,告别人世。

前半生风花雪月,交友宴饮,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文化和艺术,是举世瞩目的天才;后半生尝尽人间悲欢,笃志苦修,成德高望重的高僧。

人生短短能有几何,他是一个传奇,就连张爱玲所言:我从来不是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外面,我是如此谦卑。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弘一法师寂灭的最后时光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 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还保持着几十年来一贯轻微、沉重的腔调。可是更苍凉了。在那秋夜般萧寂的脸上,可以嗅出丝丝

  • 节俭惜福的虚云老和尚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修行的人,环境越是艰苦,道心越是坚固。虚云老和尚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当时,已是117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

  • 禅宗五祖将衣钵传于惠能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众僧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了,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

  • 莲花生大师生平与佛经授记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他以密宗法术一一收服藏地凶神邪崇,使之立誓拥佛法,并与堪布菩提萨埵建立桑耶寺。他还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发展在家、出家两种僧团制,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础。大士生平据多罗那他于161

  • 奇哉!虚云法师居然不吃不喝入定十八天!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师六十一岁,前后在江浙住有十年,又思远游,目的地拟再朝五台,后入终南长住以作修隐。由赤山出发,到镇江扬州,入山东,游东岳泰山,到牢山,游憨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游孔庙、孔陵。 向西行,在途上有一夜,师宿一个破庙,庙内空无一物,只有一口朽棺,棺盖反着。是夜师在棺盖上睡觉,睡到半夜,棺中大动数次,内有

  • 印光法师与虚云和尚曾经的一晤法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参考各方资料,印光大师在法雨寺讲《弥陀便蒙钞》之确切年月,乃光绪二十三年夏,适值禅宗泰斗虚云和尚行脚云游至南海普陀朝礼观音菩萨道场,就此因缘二位高僧以宿世愿力得以相遇。一位是净土宗的祖师,一位是禅宗的祖师,二位的相逢有其不可思议处。 关于二位高僧的相逢,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未曾述及。而虚云和尚在《壬

  • 一次很罕见的地藏王菩萨化现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南京的寓庐,在蓝家庄兰园十六号,周围竹篱,前后二门。民国二十四年七月间,一天上午,前后门未启,忽一老僧,飘然而来。头戴毗庐帽,身穿海青衣;佛珠十数串,自胸前挂起,环贯垂地,左右两袖佛珠,也一样垂地;气象庄严,珠光璀璨。我问:“老师父从何处来?”“阿弥陀佛!我从安徽九华山来!”“门都未开,何以能进来

  • 净慧长老与印顺法师之间的法缘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948年11月,本焕长老到广东南华寺诚接虚云长老临济宗四十四代法脉,1951年,净慧长老承禅宗五宗法脉,自此当代佛门泰斗与禅门尊宿结下了超过一甲子的深厚法缘。本老衣钵真传弟子印顺法师也在因缘际会下,于四祖寺结识净老,开启忘年之法谊,传递佛陀之薪火。四祖初识2000年秋,时为本焕长老的爱徒和重要助

  • 李叔同: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李叔同出家前是一位大儒,大诗人,大艺术家,这是毫无疑问的。出家后他就成了一位大和尚,大法师,大德高僧,这也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他在出家前曾亲手毁掉了艺术家的李叔同,曾折笔藏印,分遗藏书。并于剃染后发誓: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其持律之严,人所共睹。为什么到了晚年,却一反固常,不但于讲经

  •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菩提达摩(梵文:बोधिधर्म、英文:Bodhidharma、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