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过年禁忌知识汇总

过年禁忌知识汇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4/2/24 20:45:19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这个时候也是人们一年中最能闲下来的时候。现代人对于很多传统的过年习俗知道的很少,过年的“禁忌”很多人也不了解。其实,过年时候“禁忌”也特别多。但并不是迷信,而是人们为了求得吉祥平安的古老习俗。过年日语言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岁岁平安”、“岁岁如意”……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镜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财破运,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补救方式就是用红纸包起来,先放置在中堂桌上,默念“岁岁平安”吉祥话语,等待破五日再丢弃。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头、洗衣物,才不会将财富与财运洗掉。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饭、忌吃荤食与忌吃药,古时后穷人才会吃不起饭而吃稀饭,若于大年初一吃稀饭会导致一整年的贫穷,另外大年初一忌杀生,所以也不适宜吃荤食,因而台语有句俗谚“初一早吃菜恰赢吃一年斋”,初一也尽量不要吃药,除非重病外,健康的人不适宜在这一天吃补药。大年初一不煮新饭,要吃除夕留下的过年饭。寓意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大年初一忌睡午觉,依古训“禁昼寝”劝人不要懒散,若于大年初一睡午觉会影响事业运。大年初一、二忌洗衣,传说者两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大年初二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大年初一、二忌洗衣,传说者两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大年初三大年初三老鼠娶亲忌点灯。大年初三赤狗日忌拜年,赤狗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大年初四忌出远门,这一天是民间习俗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爷与家神回来守护家人,灶王爷会点名,所以不宜外出。大年初五一定要将过年期间所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谓之“送穷”,否则会带来穷困。大年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店铺开始复业。大年初七大年初七,为七煞日,诸事不宜尤其是出远门。大年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大年初九大年初九为天公生,为玉皇上帝圣诞,忌晒衣服,也不能挑肥粪。随便整理下来就好长一串,没想到过年除了喜气洋洋之外,要注意的地方还真是多呢!希望大家都可以过个好年,这些习俗、禁忌就提供给大家参考啦!还少了些呢,初一起床说第一句话之前要吃点东西,不然就是说空话……祖国各地过年顺口溜:北京人过大年....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天津年俗化(年前、年后的习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吊酉、三十的夜里闹一宿。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赚)、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包饺子(捏小人)。山东银: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不知道是啥米意思)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陕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河南南阳: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稻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湖北年歌: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洗澡),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方言读yā)鐤罐咵。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东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东北还有首民谣也满有意思的: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烟袋,老婆儿要副裹脚套。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广东梅州:初一就话初一头,初二又话新年头,初三又讲穷鬼日,初四就话男女男一日,初五又话神下天,初六又话结团圆,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出,索性半月正来归。广东的客家人:年到初一二,家家打斗叙。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年到初五六,有酒又无肉。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钵。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年到十五六,食了余剩肉。耕个耕,读个读。福建人是最幸福的,一直能玩到农历正月二十。福建漳州地区的年谣这么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够饱,初四豆干炒,初五假开,初六拍囡仔尻穿,初七平宵,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十一有食福,十二转去拜,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暝,十六倒灯棚,十七人相找,十八打瞌睡,十九买物配,二十做功课。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人喜欢三寸金莲?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缠足自始至终都代表性意识的自然存在。”《中国艳情》一书的作者高罗佩在书中也说过:“小脚是女性性感的中心,在中国人的性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脚在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更早时就有古人探索和实践过。在古人们的审美观里,三寸金莲是很性感的,能够激

  •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每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都会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在该民族的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中得到解释和证明。泰勒对文化所作的权威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

  •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

  •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了解一种文化的主导思想方式与了解这种文化的时间观有内在关联。这不仅仅是马丁・海德格尔(M. Heidegger, 1889-1976)的看法的一种延伸,而且可以在另外一些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家(比如尼采、柏格森、胡塞尔等等)那里找到这样那样的支持。按照这个思路,要比较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就需要知

  • 西汉中后期的思想学术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汉思想界一个最大的背景,乃是改造了的儒学成为汉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初始时期的关键在于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之举措,然而这一举措的本意是否就是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又是否真正起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却是需要讨论的。一钱穆在考察博士制度的衍变时指出:古代学术

  • 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本文试图从乡土社会而不是从“思想家”的作品中寻求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本文认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而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的“万物一体”论,则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我们的祖先在商周之际就开始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和阐发。注重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即“

  • 春节晚会这道菜真的馊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有人说,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一大品牌,成了中国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道“除夕大餐”,甚至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也有人说,春节晚会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食之无味,劳命丧财,不如完全推倒重新打造――这对立的声音,几年前就不绝于耳。 而今年,后一种说法的支持

  • 揭秘古代中国四大民间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件卖身执照,原文是这样的:“立执照:婚书人刘门杨氏,因丈夫亡故,并无家业、儿女,无依无靠,度日难过,亲朋无有,每日哭哭啼啼,家人可叹,因此自托冰人自卖自身,情愿卖与周凤喜身旁为妻,度日远年,三造说允同家言明,做身价钱壹佰伍拾元正,当交不欠,笔下交足,自交价后,永不反悔

  • 古代清官悬物示廉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受珠枉法”──收受贵重物品,违法为他人办事─历朝历代都被视作重大违法行为,所以古代官员,特别是为政清廉者,对此都十分谨慎。那时没有如同今天反贪局之类的机构,供收到贿赂的人前去举报、“说清楚”,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办法来:悬物示廉。 历史上第一个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