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92 更新时间:2024/1/20 1:06:20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一、志在“立志”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张唯意志论,也不主张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毛泽东说:“我回忆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里,这位青年谈起要买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仆人叫来,同仆人讨论了半天买肉的事,才叫他去买了一小片肉。我心里非常不安,以后就不再和这位青年见面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只高兴谈论大事情――中国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 在毛泽东看来,关心“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这样的人,意志高远,可与共大事,仅关心个人的物质生活,将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这样的人连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不能说,毛泽东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自小读孔夫子的书,崇拜过曾国藩。他相信过一种理论,即“意志本源论”,意志与精神之间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决定,又反过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生活、工作与行动,成为力量之泉。离开意志,人成为软骨动物,失去方向与动力。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将孔子的话与毛泽东的回忆联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说:毛泽东在立志这个问题上确实受过孔子的影响呢?《郭沫若传记》有以下一段记载:一九四六年“皖南事变”中被非法逮捕的叶挺出狱,前后关押达五年零两个月。当天晚上,沫若去红岩村看望叶挺,两人热烈拥抱,淌着热泪纵声欢笑。叶挺第一句话就说:“沫若,记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叶挺最喜欢的两句话,当他初任新四军军长的时候,郭沫若与他同住在汉口太和街,曾应他的索求,把这两句话写成一幅中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正出自孔子的《论语》。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 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总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即便没有“圣人”之志,起码的君子之道还要遵循。“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等到“穷”了以后才独善其身,而是在“达”的时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独善其身”。有道说:“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诸多不是,晚年改错,总归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应有的操守,半世辛劳付之东流。传统告诉我们,保护晚节,是基本的立志,节志晚全,是“底线”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方志敏的一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最好注脚。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与胡长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华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了解一种文化的主导思想方式与了解这种文化的时间观有内在关联。这不仅仅是马丁・海德格尔(M. Heidegger, 1889-1976)的看法的一种延伸,而且可以在另外一些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家(比如尼采、柏格森、胡塞尔等等)那里找到这样那样的支持。按照这个思路,要比较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就需要知

  • 西汉中后期的思想学术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汉思想界一个最大的背景,乃是改造了的儒学成为汉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初始时期的关键在于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之举措,然而这一举措的本意是否就是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又是否真正起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却是需要讨论的。一钱穆在考察博士制度的衍变时指出:古代学术

  • 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本文试图从乡土社会而不是从“思想家”的作品中寻求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本文认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而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的“万物一体”论,则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我们的祖先在商周之际就开始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和阐发。注重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即“

  • 春节晚会这道菜真的馊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有人说,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一大品牌,成了中国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道“除夕大餐”,甚至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也有人说,春节晚会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食之无味,劳命丧财,不如完全推倒重新打造――这对立的声音,几年前就不绝于耳。 而今年,后一种说法的支持

  • 揭秘古代中国四大民间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件卖身执照,原文是这样的:“立执照:婚书人刘门杨氏,因丈夫亡故,并无家业、儿女,无依无靠,度日难过,亲朋无有,每日哭哭啼啼,家人可叹,因此自托冰人自卖自身,情愿卖与周凤喜身旁为妻,度日远年,三造说允同家言明,做身价钱壹佰伍拾元正,当交不欠,笔下交足,自交价后,永不反悔

  • 古代清官悬物示廉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受珠枉法”──收受贵重物品,违法为他人办事─历朝历代都被视作重大违法行为,所以古代官员,特别是为政清廉者,对此都十分谨慎。那时没有如同今天反贪局之类的机构,供收到贿赂的人前去举报、“说清楚”,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办法来:悬物示廉。 历史上第一个这么做、

  • 文人的殉节:什么才值得中国人为之共赴生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王朝迅速地不得人心,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中国历代王朝,在其画上句号时,总有遗老孤忠、文人学士等为之身殉,演出一番壮烈。但在清朝,反响实在寂寥。按道理,这样一个统治中国近300年的异族王朝,在其谢幕之时,总该有几位运筹帷幄的决策之士,执掌国政的机枢之流与国同难才是。但翻遍历史,却不见一个王爷或大臣为之上吊

  • “载舟覆舟论”谬误:将社稷归于君王与百姓无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都取决于其人民在两个层面上的政治认同:其一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即“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其二是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对政治体制的拥护,而且是从根本上认识到“国家的政治制度保护我的根本权利,因而代

  • 揭秘中国古代的“内衣风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汉以前,女人腰部以下,是没衣服可穿的,直到汉朝,才间或穿上开裆裤 文明发展至21世纪,源远流长的文化内蕴,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此而形成种种习惯和常识,我们都坦然接受,很少去问为什么,以为人生当如此。以至我们若回头观望历史,觑见某些生活细节,难免会驻足凝视片刻,先是迷惑,既而粲然。比如,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