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农历中12个月的别称

中国农历中12个月的别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05 更新时间:2023/12/9 4:31:45

一、1月---正月、开岁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二、2月---杏月、如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3月---季月、桃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四、4月---麦月、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五、5月---仲夏、皋月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同高也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六、6月---荷月、暑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七、7月---瓜月、秋月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八、8月---壮月、桂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九、9月---霜月、朽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十、10月---阳月、露月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十一、11月---畅月、仲冬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十二、12月---腊月、冰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满族人不吃狗肉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满族人忌服狗皮,忌食狗肉,然而,要问起来他们的这个风俗是怎样形成的,他们为什么要忌食狗肉呢?对于这个问题,不论是满族人自己,还是民俗专家,至今仍然是见仁见智,找不到大家认可的答案。关于满族人忌食狗肉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但每种说法都不十分令人信服。一、义犬救罕王说 此说源于满

  • 外国十五个经典的寓言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象牙塔 出自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奥古斯丁批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维尼作品中的悲观消极情绪,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象牙塔被用来比喻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2、诺亚方舟 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

  • 结婚贴红双“囍”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现在,每逢人们结婚办喜事儿总要写上两个大红“囍”字,挂在门前,以示庆贺。其实,这大红“囍”字还有个来历! 相传,从前有个叫有喜的读书人,他苦读十年,就去进京赶考,可连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这一年,他还不死心,又想去试试。 这天,他路过一个小村,看

  • 世界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个被伟大的莎翁在四百多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变出来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极富人文精神的爱情史诗。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莎翁的笔下,爱情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门第,地位,家族偏见等这些就是在今天还被普通的英国人所重视的东西。 当然,莎翁对于剧中男女

  • 做人必须保留的7张底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人生可以经历100次挫折,但不可以1次输光所有。保留做人的7张底牌,在险礁暗藏、变幻莫测的人生路上,我们就能趋利避害,尽显从容,进能攻,退可守。1、忍有容方为大,忍者无敌 孔子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大千世界,事物相生相克,做人不可随心所欲,无所拘束。“忍&

  • 鬼算盘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清朝乾隆年间,鲁中句月县有个奇人崔九,能左右开弓打得一手好算盘。不管多麻烦的账目,只要请了他来,他喝着茶翻着账目理理思路,然后“噼里啪啦”地一通算盘打下来,算的那账目不差分毫,故而人送外号“铁算盘”。 这天,县令林墨轩竟乘了一顶小轿,来到了崔九家里。

  • 天为什么会塌下一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相传,古时候,羲和的十个太阳儿子在空中向宽阔的大地上喷着一个个燃烧的火球,庄稼枯死了,人们难过极了。山上的猛虎野兽趁机纷纷跑下来,分头追补自己各自的猎物。 这时,人们的英雄后弈出现了,他描准了太阳,进行射箭。当后羿射出的第九支箭射中太阳之后,碰到了一棵高大粗壮的大树,反弹了出去,他的尖头对准天空的

  • 勿忘我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很久以前,自从织女和牛郎的故事被发现后,天宫更加严了规矩,更理清了神和人的区别,不能迷恋人间,更不能让织女和牛郎的故事再次重现,而违法天规者便会被推下人间,永世为贫民,即使轻的也会被处罚永世不能超生。 自新天规出后,任何迷恋人间的人,不论宫女还是天神,都被赶下人间,而在天宫有一名名叫秀女的姑娘,

  • 兰陵王戴面具打仗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公元564年,北周与北齐之间的邙山之战使一位历史名将一战成名,他就是千古美名扬的兰陵王。兰陵王名高肃,字长恭,东魏权臣高欢长子高澄之子。因其封地在徐州兰陵郡,故被世人称为“兰陵王”。 中国四大美男的说法颇多,但各种版本里都少不了兰陵王。描述他美貌的记录极多:据《北史》中对兰

  •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