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背水一战的典故

背水一战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77 更新时间:2024/1/11 11:32:12

成语背水一战的故事,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相关典故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黔驴技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是一个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的贬义词,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本词现用途广泛,多在各大新闻报纸中出现,以来讽刺批判用。黔驴技穷,实际成语省略了两个字,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rd

  • 中国贴门神的传统及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门神是谁?两个门神是谁?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我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

  • 西方情人节送巧克力的起源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洋情人节(St.Valentine)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很有人气,最近在中国也受年轻人的欢迎。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公元三世纪,罗马为了强兵,禁止士兵结婚。而一个叫Valentine的教士,不畏暴政,秘密为情侣们主持婚礼。终于得罪了当时的皇帝Claudius,于2月14日

  • 嵇康与千古绝唱《广陵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魏晋期间有七位文学名士,他们七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狂放不羁。因常聚于竹林下饮酒,故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有一人叫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擅长文学,喜欢绘画,更酷好弹琴。相传他的一生与《广陵散》一曲有着不解之缘。 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

  • 中国的传统服装衣襟左右之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人类大多数都是右撇子,所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里面,都不免会出现重右轻左的现象。单从衣襟的处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历来都是左撇子吃亏的。 中国的传统服装,两边衣襟的穿法,自古以来都是左襟叠盖在右襟之上,而因为衣襟是朝右开,所以便称为“右衽”。这种穿衣方式的起源,当然为了方

  • 图解古代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十八层地狱(或称十八地狱、十八重地狱、十八泥犁)是地狱名称。中国民间传说阎罗王为地狱之首,属下的十八位判官分别主管十八层地狱。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道教所沿用和解释。 地狱被一些人认为是人死亡后灵魂会到的地方,在汉族传统宗教观念中,地狱是阴间地府的一部分。 十八层地狱也是人们的设想,意在劝人们在获得

  • 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着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

  • 回民不吃猪肉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这得从古阿拉伯的习俗说起。犹太教、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岛就已经有禁食猪肉的习俗,因为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且多为沙漠,不利于猪的生长和发展,猪的传染病很多。所以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以牧羊、驼为主,不养猪。古埃及人也视猪是不洁和厌恶之物。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记载埃

  • 王小二借尸还魂 李大憨因祸得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蒙山前,沂河岸,城中央,梦之巅”,临沂自古钟灵毓秀地杰人灵,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浓郁,沂蒙书院的校训也与众不同,走进古色古香清静幽雅的书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字字珠玑声声悦耳,轩窗外桂花树下,一位老先生满头白发戴着眼

  • 瞎母烧钱孝子不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有一个大孝子的母亲是个先天性瞎子。孝子的父亲是个哑巴。在孝子年幼时他父亲就去世了。他很小就砍柴种地养活母亲。他长大后,就学会做买卖,挣点小钱孝敬母亲。有一次他去赶集买了一个烧饼装在怀里暖和着,准备拿回家去给母亲吃。在回家的路上,他饿的头昏眼花,几次拿出烧饼来想吃几口,但一想到母亲,就打消了吃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