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闻鸡起舞的典故

闻鸡起舞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96 更新时间:2024/1/8 21:52:04

闻鸡起舞的故事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1、词语解释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2、涉及人物

祖逖(tì)【266-----321年】,刘琨(kūn)【271-----318年】

祖逖(266~321),字士雅。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中国西晋时期名将。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人地盘。后因爱慕刘琨发兵帮助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兄弟杀死,没有兵力与各族争斗,投奔辽北,后因辽北内部争权而死。诗仅存3首,却与左思齐名。

3、成语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背水一战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背水一战的故事,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相关典故《史记·淮

  • 黔驴技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是一个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的贬义词,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本词现用途广泛,多在各大新闻报纸中出现,以来讽刺批判用。黔驴技穷,实际成语省略了两个字,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rd

  • 中国贴门神的传统及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门神是谁?两个门神是谁?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我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

  • 西方情人节送巧克力的起源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洋情人节(St.Valentine)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很有人气,最近在中国也受年轻人的欢迎。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公元三世纪,罗马为了强兵,禁止士兵结婚。而一个叫Valentine的教士,不畏暴政,秘密为情侣们主持婚礼。终于得罪了当时的皇帝Claudius,于2月14日

  • 嵇康与千古绝唱《广陵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魏晋期间有七位文学名士,他们七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狂放不羁。因常聚于竹林下饮酒,故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有一人叫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擅长文学,喜欢绘画,更酷好弹琴。相传他的一生与《广陵散》一曲有着不解之缘。 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

  • 中国的传统服装衣襟左右之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人类大多数都是右撇子,所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里面,都不免会出现重右轻左的现象。单从衣襟的处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历来都是左撇子吃亏的。 中国的传统服装,两边衣襟的穿法,自古以来都是左襟叠盖在右襟之上,而因为衣襟是朝右开,所以便称为“右衽”。这种穿衣方式的起源,当然为了方

  • 图解古代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十八层地狱(或称十八地狱、十八重地狱、十八泥犁)是地狱名称。中国民间传说阎罗王为地狱之首,属下的十八位判官分别主管十八层地狱。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道教所沿用和解释。 地狱被一些人认为是人死亡后灵魂会到的地方,在汉族传统宗教观念中,地狱是阴间地府的一部分。 十八层地狱也是人们的设想,意在劝人们在获得

  • 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着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

  • 回民不吃猪肉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这得从古阿拉伯的习俗说起。犹太教、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岛就已经有禁食猪肉的习俗,因为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且多为沙漠,不利于猪的生长和发展,猪的传染病很多。所以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以牧羊、驼为主,不养猪。古埃及人也视猪是不洁和厌恶之物。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记载埃

  • 王小二借尸还魂 李大憨因祸得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蒙山前,沂河岸,城中央,梦之巅”,临沂自古钟灵毓秀地杰人灵,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浓郁,沂蒙书院的校训也与众不同,走进古色古香清静幽雅的书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字字珠玑声声悦耳,轩窗外桂花树下,一位老先生满头白发戴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