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故事:林屋洞天探符书

道教故事:林屋洞天探符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4/2/21 18:00:18

传说有部天书,叫做《灵宝五符经》,帝喾时由天真降授。帝喾不识天文,只好将它宝藏在石柜中。以后大禹治水有功,天真又将此书传他。大禹依书修炼仙去,又将天书抄录几份,一份藏在太湖中的包山——即今苏州市太湖中的西山——石洞中,这洞就是著名的林屋洞天。春秋末,吴王阖闾听到这一传说,极想得到符书,想尽办法请来包山隐居。包山隐居又号龙威丈人,是个有道术的人,阖闾让他进入林屋洞天去探求天书。

包山隐居于是带着烛火,进入洞中。刚刚进去,洞中昏黑,脚下踩着湿漉漉的泥水,但行过千里后,黑暗消失,自然有光照耀如同白日,地上干燥,路边有阴阳沟,隔三十里有口水井,井水甘甜,喝下之后,饥渴全消,有时见有人马行迹转入叉道。隐居走过的路上下左右都是七八十丈广、二百来丈高的大石壁,有光从石中发出,洞照上下。到了一处地方,抬头看不到洞顶,却更加光明,好像地上中午时分的阳光,却又不温不凉,和气冲融,闻到的尽是浓浓的芳香。路旁也有房屋亭阁旅舍,都瑰丽奇特,雕刻着从未见过、叫不出名的花纹。隐居深入约七千里,来到一个道口,百孔千径,每个路口都差不多,道口广狭估摸着有四五十里,四面有玉柱,上面题着“九泉洞庭之墟”几个大字。那树木成行,绿叶中杂着紫色的穗,黑油油的草开出白色的花。各种珍宝光芒耀眼晃动,凤凰在顶上飞翔,龙和麒麟在底下游戏,真的到了天地的灵府、仙真的住处了。

隐居继续前行,沿着中央的一个洞口进去,只见里面尽是金子的城池,玉石的房屋,周围约有五百里。其中明月朗照,辉映着宫殿,殿中房室,一样有帷幕、桌几、门窗,只是都错杂装饰着黄金、紫玉。那大厦高耸入云,无法看清上面的形状,只是四顾无人。瞻望城门,题着“天后别宫”。在玉石房子中央靠北的地方有张小几,上有一卷白纸赤字的书,字却读不懂。隐居知是神书,先祝告一番,再怀揣着神书退出来,门户便自动关上了。耳边只听到其他房子中有箫鼓韵律激荡,又传来人马之声,但他怕迷了路不敢再进去探看,仍循着原路返回。

隐居自入洞,经一百七十四天,才出洞来见吴王复命。吴王见到这神书,却是一个字也不识,只好派人去请教孔老夫子。孔夫子对使者念了首童谣:“吴王出游观震湖,龙威丈人名隐居。北上包山入灵墟,乃造洞庭窃禹书。天帝大文不可舒,此传伯长百六初。今虽取出丧国闾。”原来太湖近西山一带,称为震湖,头上四句话已点出龙威丈人取书的始末。后三句则是告诫使者,这天上文字写成的书是展开不得的,只有个名叫乐伯长的人当着阳九百六小劫之初才有资格得到。现在虽然取出了,却要丧国灭家。阖闾当然听不进孔子的警告,但也知道自己没希望索解,只好将它珍藏起来,到他儿子夫差,再次将书取出,却招致了灭国之祸,在越国的进攻前被迫自杀了。直到汉代,这部神书才通过乐伯长之手传播于世。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故事:太虚观的木井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只要一提到“井”字,大伙都会联想到吃水。可是,在长春真人的故乡——栖霞县滨都里,偏偏保留着一口叫作“木井”的井。从金朝明昌二年到现在,整整八百年了,善男信女们还是这般称呼它。 原来,这木井的来历,同丘真人当年“以故居为观”有关系。据说,他老人家从祖庭刚刚回到滨都里,并决定要建一座供奉三清神的殿堂以

  • 道教故事:钟离权智度吕洞宾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时的长安,是个非常繁华的都市,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上,总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既有推着独轮车吱吱嘎嘎行进在大道上的行商贾旅,也有肩上挑着货物、柴草,汗水淋漓的苦力、樵夫;既有身后跟着书童进京赶考的书生,又有骑着高头大马,扬鞭奔驰的显贵。人声嘈杂,尘土飞扬。 有一天,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赶路的好天

  • 道教故事:土地庙为什么遍布九州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玉皇大帝属下的神灵,庙堂最多的,恐怕要算土地爷了。你看这神州世界,有老百姓住的地方,就有他的办公厅。土地堂遍布城乡。这有个缘故。 原来,这土地爷虽然在神界的位置不高,来头倒是不小,他原无极化身。什么叫无极呢?便是天地未成前的宇宙。天开地辟之后,无极化为一神,正是土地老儿。 话说那一日,土地忽然

  • 道教故事:老君赐煤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岳嵩山之阳的逍遥谷里,有一座老君庙。据史记载,庙为唐代调露元年 (679年)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的道院,名为隆唐观。观内雕有一尊2.8米高的白玉石坐像,称老君像。这里广泛地流传着老君赐煤的传说故事。 老君,就是道教尊奉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亦称老聃,春秋战国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 道教故事:玉帝怎样坐上凌霄殿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地上有皇帝,天上有玉帝。”天界的神仙,为首的就是玉皇大帝。那么这玉帝是怎样坐上凌霄殿的呢? 传说不知多少劫以前,有一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叫净,王后名叫宝月光。国王年纪很大仍没有子嗣,心忧念:“我眼看已将年迈,没有子嗣,死了之后将社稷托付给谁呢?”思来想去,只有祈求道祖了。于是他召集国中道士在宫中普

  • 道教故事:李铁拐还魂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话说西周时有个叫真碭山的地方,地处穷乡僻壤,遇到灾荒年景,黎民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只好离乡背井,外出乞讨。因这里出外要饭的人特别多,成了闻名的“乞丐乡”。 “乞丐乡”有一个叫张拐子的人,本是一条壮汉,膀宽腰圆,巨眼如环,手脚粗壮,膂力过人;后因上山打柴,崴破了脚,故人称张拐子

  • 道教故事:天地的根由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世界上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变的。它们有生成,也有毁灭,毁灭下还可以再生成。天地也一样。对天地的根由,道书上是这样写的:天地有生成也有毁坏。成坏一次,称做一劫。一劫结束,那天地都合在一起,整个世界是片混沌。要待下一劫开始,天地和日月列星才重新出现。劫要经历多长时间,只有神仙知道,因为像元始天尊等等大罗神

  • 道教故事:张天师四不吃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的道教,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起,就分为 “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 全真派的道士,终生出家,不蓄家室,从不饮酒茹荤;而正一派的道士,张天师世家,也讲究居住庙观,但可娶妻置室,传宗接代,虽有斋戒,但在非斋之日,可以喝酒,尝荤,据闻天师世家历来传有四不吃的规矩。 最近,我专门访问了现仍健

  • 道教故事:天师井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四川陵州地方有口盐井,人都称为“天师井”,这井名是什么来历呢?传说,东汉时天师张道陵经过一山,忽然有十二个玉女来迎接,都说愿意做妻妾服侍天师。天师一看,知道她们是地下的阴神,须设法降伏,不然会在上危害民众,于是就对她们说:“你们有什么宝物都献上来,我将视你们情意厚薄挑选为妻。”十二玉女都献上一副玉

  • 道教故事:铁柱镇蛟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江西地方多洪水,人们说,这是蛟精在作怪,所以期望有道行的人出来降伏蛟精。晋代有位道士许逊,是斩蛟的名家,江西南昌,有座铁柱宫,里边祀的就是许逊,而宫外有一根大铁柱,传说就是当年许逊专为镇蛟设立的 许逊,因为做过四川旌阳县令,所以人称许旌阳;得道后封为;真君,故习称许真君。民间传说,他是玉皇大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