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故事:太虚观的木井

道教故事:太虚观的木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14 更新时间:2024/1/19 19:36:20

只要一提到“井”字,大伙都会联想到吃水。可是,在长春真人的故乡——栖霞县滨都里,偏偏保留着一口叫作“木井”的井。从金朝明昌二年到现在,整整八百年了,善男信女们还是这般称呼它。

原来,这木井的来历,同丘真人当年“以故居为观”有关系。据说,他老人家从祖庭刚刚回到滨都里,并决定要建一座供奉三清神的殿堂以后,先把信帖交给一群仙鹤。仙鹤们得令,立即飞四面八方。只半晌工夫,那登、莱、潍、密各州县的大小官员和百姓都上了心。接着,前来捐金捐银的、出材料出工的络绎不绝,滨都里骤然热闹起来了。

却说有一天,丘真人捧着自己画下的草图,蹭蹭蹭三步并作两步,登上了疃后的平山顶。他是想再度一度地势,看看假如不填没疃中间那口水井,也不割倒三奶奶院子里的那株大楸树,这道观怎么个盖法。眼下,他犯难就犯难在乡亲们若不搬家,这地基根本没法打,而要逼着大伙搬家嘛,他心里实在不忍啊!

三奶奶,当时九十岁挂零,同真人虽系两姓人家,只因丘婆在世时一口一个“三婶子”地叫着,丘真人才顺理成章地称她三奶奶。不知怎的,真人的心事让大家猜着了,这会于也跟着丘真人往平山顶上爬。不过,没等大伙爬到顶,三奶奶却招呼“丘哥”近前说话:“孩子,你只管定下吧!奶奶我第一个搬家。”

引来是七嘴八舌,却一个腔调。“搬,我们大伙都搬!”

打这以后,只三、五天,十几户邻居便都搬离了滨都里。这些人家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滨都里,也记住丘“神仙”,才把各自的新村叫作观东、观西,或者宫前、宫后。

又过了没多天,从黄县聘来的木匠作头,从福山请来的瓦匠掌尺,加上大、小、画、编各种杂工全到齐啦!只见平基的平基,扎架的扎架,忙忙活活,人欢马叫。

也是事无百样顺,人有隔日忧,一天晨起,丘真人竟被一个梦扰得心烦意乱。他梦见丘翁、丘婆跟自己说:“孩子,修道观是件好事,但不能把那口千年古井填没啊?”刚说这么一句,俩老人就不见影了。正回味间,木匠作头推门进来禀道:“真人,捐来的木料不是长短不够,就是粗细差点,砍梁支柱全不顶用呢!”丘真人听后,连忙同作头到现场一看,量一量全不成材。也就三几根能凑合用,可作头说: “道观不是平屋,不该用那些弯弯勾勾的。”于是真人招呼作头,一齐找掌尺去了。

“掌尺先生,劳累了!请单把通明殿的基础向西挪出二尺。”那掌尺听了丘真人的话,一时怎猜得缘故!话到嘴边还没问,真人自个已经补充道。“轴线弯点就弯点,古井不用填啦。”接着,又把作头、掌尺和别的工匠头领招呼到跟前,如此这般地交待一番,才打发大伙眉开眼笑地各干各的营生去了。

第二天,丘真人一副平常装束,迳自去了南方。照他的吩咐,道观工程一停不停,倒也顺利。只是越来越叫人纳闷;真人纵有三头六臂,想搬回三十支梁和六十根柱的木材,难啊!

等啊等,一直等了六六三十六天。翌日吃罢朝饭的工夫,不论是来这干活的,还是来这看热闹的,全不约而同地聚到了古井四周围。甚至有几个后生,已然爬到比平山顶高得多的公山尖顶上去张望,想来个先睹为快。

谁知,两个时辰过去,他们懒洋洋地回来说:“哪见丘真人的身影呢!”这一来,大伙心焦了,扫兴了,慢慢地有人要走开了。唯有三奶奶,照旧坐在一张椅子上,稳如泰山。她告诉大家“丘哥从小不会撒谎,兴许正走在道上呢!”突然,她高兴得要站起身来,吆喝道: “这不,仙鹤送信来了。”

顺着三奶奶的眼神,大伙果然看见从南边飞来一群仙鹤。那“嘎嘎”声此起彼伏,煞是喜人。不用说,刚想离去的人忙把脚跟立定,原先坐着的,也齐刷刷站起身,伸长着脖颈。

俗话说“乐极会生悲”,就在千只万只眼睛瞄向蓝天的一刹那,蓦地发出一声尖叫:“不好啦,有人落井了!”

木匠作头站得离井台近,他急忙从人墙缝里挤进去,抢先扒到了井口沿上,使他莫名其妙的是:井洞里像平常一样安静,于是喃喃自语: “嗯……!不像有人。”

等劝大伙后退三步,露出天光,再向井底这么一仔细端量,作头越发疑惑:“怎么?难道掉下井的是块菜板。”一面这样想着,一面接过一根扎架用的长杆。

一捅,那菜板样的东西一丝儿不动。

二捅,才沿井壁“咕噜噜”冒出一串气泡。

当他蹩足一口气,再狠狠捅将下去的时候,只听得“咔嚓”、 “咕咚”连着两声巨响,早把个木匠作头顶了个人仰马翻,摔到了二丈开外。这阵,也只有这阵子,大伙才看清是根两抱粗的木头,冒出井口足五尺。什么仙鹤、落井的人、菜板,全被丢在脑后,一个个呆若木鸡。

许久许久,大伙才被三奶奶的声音唤醒:“呆什么!这不正是丘哥送回来的嘛。”经她一说,木匠作头这才张罗一批后生套起绳子往外拉。说也怪,刚拉起一根,井下又浮起一根,直把个作头喜得连声说“根根够料”。

当有心人记数记到八十八的时候,木头断流啦!大伙说:该喝口水歇息一会了。可谁也没想到从专井里现汲上来的水,比蜜还要甜,更没料到长春真人此刻怎么就回到了大伙中间。

真人说,“奇事不奇,怪事不怪。咱滨都里这口古井,原本连着五湖四海,也挂拉着南方的江河沟塘。这不,武夷山的松,雪峰山的枫,排着队,听鲁班爷的传人调遣来了。”

打这天起,工程来了快的,一个月盖起山门,两个月建成大殿。果然金碧辉煌,巍峨壮观。还有人说只差一曾砖,就赶上金銮殿。完工之日,金章宗御赐观名为“太虚”。又有那颜鲁公——颜真卿给题写了“金阙寥阳之殿”六个大字。

当然有人要问:颜鲁公是唐朝人,他怎么会给金朝盖起的太虑观题字?这确是个小小的谜。可是,当初还缺两支梁,太虑观能够顺利盖起来,也是颇难猜准的。

八百年过去了,当地人才通过考古明白:那长春真人原本写得一手好颜体字,它不是可不可以以假乱真,而是实实在在地乱真乱了如许世纪。说到还缺的两支梁的着落,一支来自宁海州昆仑山,那功德主叫作“昭毅大将军”,姓姜名思聪;而另一支出自当地,也就是三奶奶院子里的那棵楸树。

至于通明殿为什偏离中轴线,把口井又凿在山墙根,大家还是说不清,道不明。倒是木井的故事,一直流传着,越传越神。惹得清光绪五年的栖霞县令黄丽中先生,还为它专门立了一通碑。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故事:钟离权智度吕洞宾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时的长安,是个非常繁华的都市,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上,总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既有推着独轮车吱吱嘎嘎行进在大道上的行商贾旅,也有肩上挑着货物、柴草,汗水淋漓的苦力、樵夫;既有身后跟着书童进京赶考的书生,又有骑着高头大马,扬鞭奔驰的显贵。人声嘈杂,尘土飞扬。 有一天,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赶路的好天

  • 道教故事:土地庙为什么遍布九州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玉皇大帝属下的神灵,庙堂最多的,恐怕要算土地爷了。你看这神州世界,有老百姓住的地方,就有他的办公厅。土地堂遍布城乡。这有个缘故。 原来,这土地爷虽然在神界的位置不高,来头倒是不小,他原无极化身。什么叫无极呢?便是天地未成前的宇宙。天开地辟之后,无极化为一神,正是土地老儿。 话说那一日,土地忽然

  • 道教故事:老君赐煤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岳嵩山之阳的逍遥谷里,有一座老君庙。据史记载,庙为唐代调露元年 (679年)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的道院,名为隆唐观。观内雕有一尊2.8米高的白玉石坐像,称老君像。这里广泛地流传着老君赐煤的传说故事。 老君,就是道教尊奉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亦称老聃,春秋战国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 道教故事:玉帝怎样坐上凌霄殿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地上有皇帝,天上有玉帝。”天界的神仙,为首的就是玉皇大帝。那么这玉帝是怎样坐上凌霄殿的呢? 传说不知多少劫以前,有一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叫净,王后名叫宝月光。国王年纪很大仍没有子嗣,心忧念:“我眼看已将年迈,没有子嗣,死了之后将社稷托付给谁呢?”思来想去,只有祈求道祖了。于是他召集国中道士在宫中普

  • 道教故事:李铁拐还魂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话说西周时有个叫真碭山的地方,地处穷乡僻壤,遇到灾荒年景,黎民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只好离乡背井,外出乞讨。因这里出外要饭的人特别多,成了闻名的“乞丐乡”。 “乞丐乡”有一个叫张拐子的人,本是一条壮汉,膀宽腰圆,巨眼如环,手脚粗壮,膂力过人;后因上山打柴,崴破了脚,故人称张拐子

  • 道教故事:天地的根由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世界上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变的。它们有生成,也有毁灭,毁灭下还可以再生成。天地也一样。对天地的根由,道书上是这样写的:天地有生成也有毁坏。成坏一次,称做一劫。一劫结束,那天地都合在一起,整个世界是片混沌。要待下一劫开始,天地和日月列星才重新出现。劫要经历多长时间,只有神仙知道,因为像元始天尊等等大罗神

  • 道教故事:张天师四不吃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的道教,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起,就分为 “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 全真派的道士,终生出家,不蓄家室,从不饮酒茹荤;而正一派的道士,张天师世家,也讲究居住庙观,但可娶妻置室,传宗接代,虽有斋戒,但在非斋之日,可以喝酒,尝荤,据闻天师世家历来传有四不吃的规矩。 最近,我专门访问了现仍健

  • 道教故事:天师井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四川陵州地方有口盐井,人都称为“天师井”,这井名是什么来历呢?传说,东汉时天师张道陵经过一山,忽然有十二个玉女来迎接,都说愿意做妻妾服侍天师。天师一看,知道她们是地下的阴神,须设法降伏,不然会在上危害民众,于是就对她们说:“你们有什么宝物都献上来,我将视你们情意厚薄挑选为妻。”十二玉女都献上一副玉

  • 道教故事:铁柱镇蛟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江西地方多洪水,人们说,这是蛟精在作怪,所以期望有道行的人出来降伏蛟精。晋代有位道士许逊,是斩蛟的名家,江西南昌,有座铁柱宫,里边祀的就是许逊,而宫外有一根大铁柱,传说就是当年许逊专为镇蛟设立的 许逊,因为做过四川旌阳县令,所以人称许旌阳;得道后封为;真君,故习称许真君。民间传说,他是玉皇大帝身

  • 道教故事:青城山人鬼大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东汉末,有个张道陵,修行多年,斩妖捉怪,为民除害,立下功劳。太上老君嘉许他道心坚定,遂传给他正一盟威秘录、雌雄宝剑一对、印章一枚,并对他说:“近来蜀中(四川)有六大鬼神,残害人民,你替我去整治一,使得人鬼有别,昼夜各分,以降福生灵。这样你功德无量,可以名登仙籍了。”张道陵连忙口称受命,率领门人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