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家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萨有什么区别

道家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萨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70 更新时间:2024/3/25 19:07:44

首先必须明确, 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 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顽愚的佛教徒为了标榜佛教的高明, 经常自说自话,比如“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种话 他们说得很是顺口,然而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像他们顽 愚的前辈一样,将中国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 。

一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这点基 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 物外,依然有生死,甚至会繁衍小孩(见《杂譬喻经》相关章节),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界 ,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 天身,依靠的是业力福报,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古代翻译佛经的人为 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不知变 通读死书的愚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

二仙不等于印度诸天。道家说五道 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 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 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 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达到庄子所说逍遥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说 业力了。因此,更与神道无关。道教咒语,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却并不敢烦劳仙人,也正是 这个道理。虽然有些愚痴的僧人胡说什么“仙家终落空亡”,此语释迦牟尼也不 曾说过,显然是一句妄言。若仙为业力所拘而不得超脱三界,仙道亦不足贵也!

三为什么很多人想当然地认 为仙人不能脱离生死轮回?其实,原因在于道家仙真神圣给予人们的形象,比如朝元图里所 描绘的诸天神道与大罗仙真云集朝礼玉帝的情形,就使人们片面地以为道家仙真之间仍然有 人间的阶级,大罗圣境就是天上的朝廷,然后很自然地把佛教关于帝释天的见解直接嫁接到 道教的大罗天三清境上。其实,错了!首先,玉皇天尊不是帝释天,《高上玉皇经》中明确 地写道玉皇大帝本是净乐国太子,因为怜悯众生,出家修道,先证仙道,再证金仙(也就是 佛家四圣果中的佛果),号清静自然觉如来,最后才修至玉皇果位。如果说佛家的佛果是 早已超脱六道的,那么玉皇自然也已经超脱六道。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 个神灵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世界的大圣者。最重要的是,无 论玉皇,还是大多数现帝君相、神王相、天将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 都早已经超脱轮回,他们这样出现在人前乃是为了更好地接引救度世间有情众生,而显化的 表象,就像观世音的男身女相是一个道理。所以,道家的大罗金仙早已不落轮回,事实上, 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说与阿罗汉一般,没有堕落轮回之。佛教之六道说并不见於古印 度佛教经典之中。而汉地佛教在道教五道说基础上萌生六道,恐怕是为了自抬身价,要标榜 佛道的果位境界要比道教的仙道神道要高出一等。后世人等不加思索,人云亦云,甚至连道 教中人也跟着唱和。导致一句妄语流传千古,真乃一人妄语,万人妄行也!呜呼!哀哉!

后世的道经里总在提魔,玉皇 经:"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 各得休息。"可见魔 也是存于天界的净天地神咒:"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侍卫我轩 雷祖宝 诰:"以清净心而宏大愿一智慧而伏诸魔。"灵官咒:"仰神威豁落将,都天纠 察大灵官。火车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崇。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绿靴风 带护身形,双目火睛耀天地。顷刻三天朝上帝,须臾九地救生灵。银牙凤嘴将三千,虎首貔 貅兵百万。走火行风前后卫,穿山破石捉妖精。祈晴祷雨济世问, 附体圆光通事意。治病驱邪如电闪,收瘟摄毒义群魔。 飞腾云雾遍虚空,号令雷霆轰霹雳。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雷威加拥护。 "等道教经 中多次提到魔 后世的道教也形成啦六道之说从玉皇经:"微妙解脱,自然之香,是香芬 馥,周遍诸天,极妙乐土,及诸大地,一切福处,六道一切众生,闻是香者,普蒙开度。所 谓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若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闻是此香者 ,五衰四相,永得消除,转增天福。若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人天, 长寿之乐。身或灭度,乃得脱壳尸解之道。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 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若诸地狱道,一切罪魂,或有能闻是此香者,离地狱苦,得净 土乐。若诸饿鬼道,一切饿鬼等,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饱满,无饥渴恼。若诸畜生道, 一切畜生,或有能闻是此香者,脱畜生苦,得智慧乐。

"可见。玉皇经成书较晚但可见道教已形成本 土特色的六道。早期的道教是没有成魔之说但有凶神恶刹之说凶神恶刹被后世称之为魔(恶刹 是从佛教传来的)

翻译的问题。

佛教之"仙"与道教之 "仙"的区别:

佛教的“仙”与道教的“仙”是不同 的两个概念。佛教的“仙”其实是指修行的人,主要是指佛教之前印度各种派别 的修行者。而道教的“仙”,其实是修行之后所得到的果位,是指成道的天仙、 神仙等。道教的“仙”真实含义,其实与佛教的佛、菩萨、罗汉相对应,但是佛 教的果位分得更细、更繁琐。读佛教和道教的典要弄懂这两个概念,更不要因此认为佛教的 果位就比道教高,同样的,道教的“龙”与佛教的“龙”也是不同的 两个概念,道教的“龙”是最高级别的神兽,而原始佛教特别是古代印度的 “龙”,其实就是“蛇”,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龙 ”才开始中国化,我们中国人才把佛教的“龙”变成中国的“龙 ”。总之,佛教和道教的许多概念,虽然文字相同,其实含义完全不同,这是我等修行 之人务必搞清楚的,不能人云亦云,以免自误误人。请大德指教。

佛教的仙人,指的 是外道苦修的人,包括婆罗门教,耆那教的修行者,而这些修行者未必都是以长寿为主要特征, 相反,他们大多是以苦行和博学闻名。

至于龙,就不提了,像郭沫若把phoneix定位成凤凰 的事迹,实际是个大笑话。说句老实话,依据这种翻译逻辑,我们可以称呼火鸡为鸾鸟 了。

至于道教的仙人果位的问题,应该看看太平经,一般道教宗教方面的仙人地位分级, 都不出太平经的范围。

道教仙人的境界,地位,有以境界分的,比如太清九仙,上清九真, 玉清九圣。有以官位分的,比如太上,帝君,神王,仙王,真人道士等等有以修行层 次分的,比如天地人鬼水仙有以修行方法分的,比如洞房,黄庭,消魔,等等。

这个确实是翻译的问题,比如佛教的“性”和中国的“性 ”,佛教的“天”和中国的“天”,佛教的“仙 ”和中国的“仙”,佛教的“道”和中国的“道 ”,佛教的“龙”和中国的“龙”,等等都不是一个含 义。

但是很多佛教徒却分不清,混淆在一起,进而贬低中华文化,这是 非常可惜的。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二十八星宿和四大神兽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释义】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 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 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 道教故事:魏伯阳丹成仙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江南有个叫魏伯阳的,本来是富贵人家的公子,但他生性喜爱道,不慕名利地位。他到处访师问道,寻求烧炼金丹的法门,终于如愿以偿,得到高人的指点,获取炼丹术最奇妙的经书。后来,魏伯阳与三个弟子自己的故乡会稽郡上虞县的山里隐居炼神丹。 这一天,神丹炼成了,但是魏伯阳知道弟子对俗世还有留恋,于是试探

  • 道教故事:玉清演法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据《元洞玉历记》载:到五帝时期,既为上天龙汉二劫。凡尘世界滔滔洪水刚刚退却,人民始得以休养生息。但是当世之主正是那淫心失道,矫侮上天的殷纣王。黎民百姓此时虽衣食有足,但心中还没有正道。而殷纣每天都造下伤天害理罪孽,致使冤魂恶毒之气恣意横流,又使得六天魔王招引众多恶鬼,伤害众生。令怨毒之气聚集不散,愈

  • 道教故事:灶王爷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关灶王的描述,读者一定很熟悉。《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谈到荣国府除夕供灶王的景像时说:“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挑着角灯,两旁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

  • 道教神仙的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天、地、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都作为信仰对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例如土地、星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山神、河神等。 传统神学影响,是认识与研究道教神仙谱系的首要因素,中国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逐渐向人为宗教(即神学宗教)的过渡,大致在殷周时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

  • 道教故事:道教第五小洞天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恒山作为中国道教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道教第五小洞天”。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沦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庐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

  • 道教故事:福星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福星的起源 福星起源甚早,据说唐代道州出侏儒,历年选送朝廷为玩物。唐德宗时道州刺史阳城上任后,即废此例,并拒绝皇帝征选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逐祀为福神。宋代民间普遍奉祀。到元、明时,阳城又被传说为汉武帝时人杨成。以后更多异说,或尊天官为福神,或尊怀抱婴儿之「送子张仙」为福神。 福星,古称木星

  • 道教故事:城隍传说以及城隍信仰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

  • 道教故事: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玄女亦称九天玄女,民间往往尊之为玄女娘娘或九天玄女娘娘等。对于这一中国古代神话、道教以及民间传说与祭祀中的著名女神,学术界曾有过一些研究,为了弄清其面目,笔者不揣简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就其起源、职能及发展脉络等再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玄女的起源 从有关典籍的记载来看,玄女并非汉代

  • 王母娘娘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王母娘娘,亦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人名叫做瑶琼;传说中 的女神。原是掌管刑罚和灾疫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 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辰,并于此日盛会, 俗称蟠桃盛会。 根据古书《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