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66 更新时间:2024/2/25 14:36:36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谦受益,满招损。”作为一个人来说,谦虚实在是必不可少的品德。在历史上的反面例子也很多。

关羽可以说是神勇无敌了,从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之后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位列五虎上将之首,连曹操都想迁都以避其锋芒,就因为骄傲的缘故,中了吕蒙的计,以致败走麦城,父子遇难。

“有恃无恐招祸患谦恭谨慎踏崎岖”,讲一个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记述的故事。 纪晓岚有位同乡,叫做丁一士。此人强健敏捷,力量很大,而且修习技击和轻功。两三丈高的地方,他像飞一样一跃就能跳上去,两三丈宽的地方,他像飞一样一跳就能跳跃过去。

纪晓岚谈到自己小时候曾经亲自见识过他的功夫,纪晓岚站立在一过厅中,面向前门,那个丁一士站在前门外面,与纪晓岚面对面。当纪晓岚一转身面向后门时,丁一士已经站在后门的外面了,还是与其面对面,如此七八回都是这样。因为丁一士纵身一跳,就能越过屋脊。由此可见,此人的功夫了得。

后来丁一士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个朋友邀他在桥边酒店中喝酒。两人站立在河岸边,酒喝得正尽兴时,那个朋友对丁一士说:“你能跳过这里吗?”话音未落,丁一士已经纵身跳过去了。朋友叫他回来,刚一说完,他又纵身跳回来了,但脚刚一着地,没料到河岸已经快坍塌了,靠近河水陡立的地方裂开了一条缝,丁一士没有看到,正好一脚踏在了上面,结果河岸崩塌了两尺多,丁一士于是便掉入了水中,顺着水流被冲走。

丁一士一向不懂水性,只见他从水中能跳起数尺,但只能直上直下的跳,却跳不到岸边上,落下来仍旧掉到水中,这样跳了四五次,最终因没有力气了而被淹死。纪晓岚为此感叹道:大概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恃无恐再大的了。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这是因为有所恃的人,敢于冒险的原故。

所以,中国的道德中,非常推崇“谦下”,或者是“谦虚”、“谦退”。老子一生“道隐无名”,推崇水的品德,就是因为它虽然对万物都有利,但是却不争功,总是往下流,保持一种谦逊的姿态。

是啊,人如果不知道谦虚,那么就不会虚心向人求教,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一个人可能某一方面非常出众,但是不会每个方面都出众。这倒让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个人说他和围棋冠军与象棋冠军比赛,把对方都赢了。因为他和围棋冠军下象棋,和象棋冠军下围棋。

人生于世,常常为了名利奔波,自己有了长处当作求名求利的手段,到处显示张扬,也是背离了谦虚的品德。还有一个故事,叫“君子自卑,民敬尊之”,讲的是北宋的开国功臣曹彬的故事,他虽功勋卓著却为人谦恭,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颇受人们尊敬。

北宋建隆二年,曹彬以都监身份随刘光毅讨伐后蜀。后蜀乱事平定以后,宋军诸将大多满载美女玉帛而归,而曹彬回来时还是只带着自己的书和衣物而已。宋太祖见他立了大功,于是升迁他为宣徽南院使、义成节度使。曹彬再三推辞。宋太祖说:“你立有大功,却不夸耀自己。惩恶劝善是国家常有的事,你就不要推让了。”

曹彬在出师南唐时,也从不邀功。在围攻金陵(今南京)时,曹彬怕将士残害百姓,自己佯装生病,要求将士们焚香发誓,攻城时不妄杀一人。宋军攻城后,受到城内老百姓的欢迎。曹彬对请降的南唐李后主和大臣们好言安慰,待之以宾礼。曹彬班师还朝后,并没有上书表功,只写道:“奉敕江南干事回。”意思是说皇上交待我去江南做的事已经完成了。

在出师之前,皇上说过,如果曹彬能平定南唐,要委任曹彬为宰相。所以副帅潘仁美预先向他祝贺,曹彬却淡淡地笑着说:“不是这样,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已,这完全仰仗天威,遵从朝廷对战事进行的谋划,才能成功的。我有什么功劳呢?更谈不上丞相这个极品的官职。”

曹彬虽位高权重,但家无余财,其薪俸多散给了亲族。《宋史》中说他:“伐二国(后蜀、南唐),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他在朝廷从没有违逆过皇上的旨意,也从没有议论别人的过失。曹彬在路上即使遇到士大夫的车子,也要让自己的车马避路让行。他从不直呼手下官吏的名字,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每当有禀告事情的,他都要整衣戴冠后才接见。对于自己的僚属,他总是推己及人,宽宏大度。

曹彬在徐州为官时,有一吏员犯罪,应处以杖刑,但曹彬却要一年后才杖罚他,人们都不知道原因。曹彬说:“我听说此人新婚,如果马上杖罚,他的父母必然以为是儿媳妇带来的不吉利,从而会日夜招致鞭打责骂她,使其难以自存。我拖延杖罚那个官员,于法也并不妨碍。”

曹彬才德兼备,大有“谦逊卑下”,“宽恕大度”的君子风范。曹彬死后,宋真宗哭的非常悲痛,每次与大臣们谈起曹彬,都痛哭流涕。后追赠曹彬为中书令,封济阳郡王,与宰相赵普同配飨太祖庙庭。后人尊称曹彬为一代大将。

《礼记》中有“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之说。意思是君子不自己夸大自己的事迹,不自己显耀自己的功劳,以求符合实情。而且要“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彰显别人的善行,赞美别人的功劳,以求做到谦恭的对待贤士。“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所以君子虽然谦卑自下,但民众却尊敬他。

有谚语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意思是天地虽没有自己说自己如何高如何厚,可人们都看得见天地的高旷宽广,是他养育了万物生灵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隐于山是形式上的隐,在市是心灵上的升华,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隐居不在乎形式,越是喧闹的地方越能锻炼人。真正的大道不進寺院不進山,而是在民间,就在你我身边。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国鲜为人知的七项重大发明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人发明了什么?对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四大发明”!实际上,在五千年的文明中,中国人的重大原创性发明远远不止这“四大发明”。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逢十进位、以所在位置定该数之值,称作十进位值记数法。中国最迟在春秋时期已用此法,并可

  • 中华十大老字号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这就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

  • 冬至的来历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

  • 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由来“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

  • 苏格兰男人为什么穿裙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穿格裙的吹笛人、穿格裙的酒吧招待、穿格裙的军人、穿格裙的居家男人……对苏格兰而言,就象格裙和风笛不能分开一样,没有了穿格裙的男人的苏格兰也就变了味道。 苏格兰方格呢短裙,英文Kit,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关于短裙的起源,英格兰人和

  •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如何打造财富帝国?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商帮历史悠久。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是为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各商帮特点不同,北方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在这里,我

  • 五千年文明沉淀出的十大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

  • 中国古代的吃肉史---以牛羊肉为高大上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汉人都是以牛羊肉为高大上的肉类,吃牛吃羊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这种饮食习惯直到今天仍影响着肉菜市场的物价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l

  • 西方情人节的历史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男女在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大概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关于情人节来历的诠释吧。情人节是一个充满著浪漫色彩的全球性节日。相爱的男女会在此节日之际互赠鲜花,糖果,各种精美的礼物以此更增进彼此的感情。

  • 蒙古族真的信仰狼图腾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电影《狼图腾》正在热映之际,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则微博声明再度引发了关于狼是否是蒙古族图腾的讨论。昨日,他仍在网上与反对意见展开鏖战。蒙古族真的信仰狼图腾吗?实际上,这种争论在小说出版后已经在业界发酵许久。郭雪波在声明中也点出,有关“狼图腾”之争涉及商业利益,已经不是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