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武则天传世遗物“武曌金简”:刻有其忏悔

武则天传世遗物“武曌金简”:刻有其忏悔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96 更新时间:2024/1/22 12:19:01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男权统治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女人。那么,作为中国史上的一代女皇,年迈时的武则天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功过的?“武曌金简”的发现,透露出了她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1982年5月21日,河南省登封县河村的村民屈西怀在嵩山游玩时,在山顶的石头缝里无意间发现一块金光闪闪的刻着字的金属片。

屈西怀在嵩山上意外发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没多久,一个外地人找到他说,想用一千块钱买那块金属片。在当时,一个公社干部一个月也就挣二三十块钱,一千块钱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啊!但是,屈西怀没有答应。想不到对方一路加价,最后竟然加到了十万!甚至写下血书,上面承诺:如果转手获利的话,除十万之外还给屈西怀分成。这下屈西怀坐不住了。第二天一大早,屈西怀便将金属片交到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专家经过鉴定后发现,这枚长方形的金属片,是由高纯度的黄金制成,正面镌刻双钩楷书3行63字铭文,而铭文中竟然出现了“武曌(音“照”——编者注)”。“武曌”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瞾”是武则天为自己的名字造的字,表示日月当空;而这个字,也是武则天所造的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

武则天的一生,颇为传奇。她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一路披荆斩棘,以一个女人身份改换天命。她当政期间,完善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但同时又任用酷吏,制造了大量冤案;她倡导文化活动,奠定了唐诗兴盛的基础,同时也消磨了整个社会的尚武精神。她是个饱受争议的皇帝。

中国历代皇帝为了永葆江山和个人平安,常亲率大臣到名山大川筑坛焚香,祷告上苍,向天地诸神祈祷平安,并将祈福之词刻于简册之上,埋到土里或投入水中,所谓“封禅”活动。这枚金属片,正是武则天祭拜中岳嵩山山神的除罪金简。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名片,一般是纸质的,由于武则天贵为皇帝,地位特殊,所以,她的名帖采用黄金制成。考古工作者曾发现过中国历史上帝王封禅用的玉简、银简,金简只发现了这一枚。

公元699年春天,76岁的武则天去嵩山游玩。谁知到了嵩山不久,就一病不起。她降旨让大臣阎朝隐向嵩山神祈祷,求山神保佑她快点好起来。阎朝隐接到圣旨后,先剃尽浑身毛发,再斋戒沐浴,然后蜷伏在一个大盘子里,把自己当作祭品以替代平常的猪羊供品,摆在祭台上。阎朝隐在祭台上为武则天虔诚祈祷。没想到,几天后武则天的病居然有所好转。

武则天早年很重视佛教,她一直宣扬自己是弥勒佛转世。但是晚年,一场大病以后,她开始痴迷于道教,因为道教讲究养生,宣扬人可以长生不老。

当时,有一位道士叫胡超,深得武则天信任。她除了坚持按时服用胡超敬献的“仙丹妙药”之外,对其所宣扬的神仙世界也非常向往。风烛残年的武则天,越来越害怕死亡,经常噩梦连连。她不想带着这种负罪感离开人世,该怎么办呢?

胡道士看出武则天的担忧,就建议她做一枚金简,把自己的罪过刻在上面,在良辰吉日投到嵩山,祈求天神赎罪,也可以除却在人世的罪孽。

武则天听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命胡超督造金简。武曌金简是一个祈福简也是一个赎罪简,除了祈福求长生之外,赎罪也是这枚金简所承载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有对情敌的忏悔,也有对子女的忏悔,既有对丈夫的忏悔,也有对天下、对儒家学说的一种忏悔,所有内心深处感到不安的事情,她都希望通过金简可以得到赦免。

金简制成后,胡道士专程选择在七月初七来到嵩山,在山顶做法事,代武则天向上天参拜赎罪。武则天之所以选择“七夕节”这天向嵩山投山简,是因为民间称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传说这天是牛郎织女跨过天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天上的星宿最灵验。之后,胡超将金简抛在了嵩山的最高峰峻极峰上。按照道士胡超的说法,武则天只要把写给嵩山山神和各路神仙的金简埋在嵩山后,就可以除去罪孽,同时得到上天的庇佑和保护。

武则天希望通过金简进行忏悔。她忏悔的具体内容,金简上并没有写,不到百字的铭文写道:“大周圀(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这段铭文的大意是说,大周国皇帝武曌,信奉道教真神,在中岳嵩山向天地诸神递上这枚金简,请求各位神仙除去武曌在人间的罪过。铭文中的“三官”,是道家对天、地、水的尊称,而“九府”则泛指各方神仙洞府。

在投完金简的第四个年头,也就是公元705年,武则天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史书中为什么对这枚金简没有任何记载呢?这是因为,武则天以佛教立国,她可能并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晚年已经由佛转道、祈求长生的心理变化。这枚珍贵的金简,带着女皇的秘密史命,在嵩山上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被屈西怀发现。

现如今,这枚武曌金简作为重要文物,收藏在中国河南博物院,金简的存在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女皇武则天晚年的荒唐故事。由于武则天的陵墓乾陵至今还未发掘,所以,这枚金简就成为与武则天直接相关的珍贵文物之一,同时也可以让人们了解武则天独特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依据。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揭秘李白扬名的招数:原来李白是这样走红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虚溜拍马还有酷吏恶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秘闻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

  • 解密:花和尚鲁智深为何没在大相国寺挂单设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秘闻

    鲁智深是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当的和尚,为他主持剃度、赐法号、摩顶受戒的是天下高僧智真长老。有关内容,都是由书记僧书写记录,然后将这个文本交由鲁智深自己保管,这个文本就叫做“度牒”,也就是和尚的“单”。度牒这东西类似于现在的工作证,说明这个和尚出身何处,属于哪所寺院。它不像现在的身份证人人都有,这玩

  • 明朝胡宗宪野史:用五十袋米毒死三千倭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说起抗倭英雄,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戚继光,其实,还有一位比他更厉害,此人就是胡宗宪。胡宗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在明朝一帮子官二代、富二代

  • 唐宣宗是个'高考'狂 常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

  • 古代女病人为保护隐私拒绝男医生 那病怎么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野史秘闻

    在古代社会中,男女两性之间特别讲究“男女有别和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这种封建礼教的禁锢,使得古时候无数妇女,因为不愿意在男医生面前大方就诊而过早丧命。 据元代的元明善在《节妇》中记载:有一位寡妇马氏不幸患上了乳房生疮溃烂的病症,虽然此病带给她无尽的痛苦,但是,她始终都不肯找男医生为她治疗(古代

  • 为何纪晓岚完全不是和珅的对手?历史上谁敢跟和珅死磕?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纪晓岚相信每一个人都非常的熟悉了,他伴随了了很多人的童年。但是很多人说纪晓岚不可能智斗和珅,为什么这么说呢?带着这疑惑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究竟怎么一回事儿吧! 在民间更多流传的是纪晓岚如何智斗贪官的故事,显示其才智、正气,而历史上、学者的记载上则更多是纪晓岚在学问、德行上如何出色,堪称一代文宗。

  • 鲁迅祖父与科场舞弊案 :鲁迅绍兴故居游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江南古城看绍兴”。鲁迅故里的位于绍兴市鲁迅中路,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等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再次品读原汁原味的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第一个看到

  • 清朝顺治皇帝为什么要废后?竟是因为皇后太败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在顺治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震惊了朝野,那就是著名的“顺治废后”事件。 顺治帝的婚姻,是从他亲政后开始的。他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也是顺治帝的亲表妹。按说,这样一桩亲上加亲的婚事,顺治帝怎么会不满意呢? 经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顺治帝的这个皇后有很多致命的弱点

  • 太监去势过程:中国古代残酷的太监阉割术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下,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统统阉割,准备悉数送呈朝廷。但由于手术太残酷及医疗技术条件太差,在阮让自阉割幼童到奏闻朝廷这短短的时间内,幼童疼死、病死者竟达329人。后来,阮让又重新买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