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安庆保卫战

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安庆保卫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403 更新时间:2024/1/24 14:43:10

1853年2月24日,太平军占领了安庆,不到一个月,在3月20日,太平军又攻克南京,并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国都,从此,安庆就成为天京的西大门。

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安庆的得失,对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全局关系极大,湘军乘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的机会,大举向东进犯安庆,1859年冬,大清派湘军曾国藩坐镇指挥安庆之战,并分四路去围攻安庆城。湘军统帅曾国藩深知攻取安庆的意义,认为安庆为两军必争之地,“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本”。

1860年5月,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率水师猛烈地进攻安庆下游的重镇枞阳。太平军叛将韦志俊(北王韦昌辉之弟)挖开枞阳附近的罗德洲和下首的堤坝,放水进入后湖,使得湘军得以水陆并驱。夏天,洪秀全调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西征武昌,以解安庆之围。

1860年夏,正当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军水陆师约50000人,乘机自湖北大举东进,连陷太湖、潜山之后,以太平军所必救的安庆为主要攻击目标,曾国藩命令其弟道员曾国荃率陆师近万人会同提督杨载福水师4000人开始围困安庆城,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并命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马步2万人来打援,城外开挖了长壕二道,前壕用以围城,后壕用以拒援。

1860年6月21日,湘军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大军进军长江下游之际,正式开始合围太平天国天京的上游门户安庆。

1860年11月,英王陈玉成率军十万多人,自桐城南下,在垌城西南三十里的挂车河与清军李继宜部展开激战,杀得清军尸横遍野。眼看正是胜利在望,不料被叛徒韦志俊突然从直捣练潭,切断了太平军的粮道,太平军被迫追撤回到桐城,因而第一次救援安庆失败。

1860年秋冬之间,忠王李秀成率南路大军从太平县出发,经繁昌、石台而入黟县,离曾国藩设于祁门的指挥部只有60里路。当时的曾国藩闻听之后,惊恐万状,当即写下了一封遗书,准备兵败自刎,只可惜,忠王李秀成没有去乘胜直捣祁门曾国藩部湘军,也没有按预定的路线向湖北武汉进军,却擅自挥师浙江,转向到江西去了,致使太平军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战机。

1861年春,太平军开始从大江南北调集大军,直接进攻围困安庆之敌,但连连遭到挫败。太平军决定再从皖南调辅王杨辅清部增援。

1861年3月,英王陈玉成率北路太平军从桐城出发,所向披靡,仅用了十二天时间,就连下英山,霍山,进入湖北,十八日攻克黄州。当太平军接近武昌对,城内清军慌作一团,主管粮台的阎敬铭上吊自杀。驻守安撤太湖的湘军将领胡林翼,在湘军中素有“萧何”之称,也心急如火,料定武昌必失。这时,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打着“保障外商贸易”的幌子,使用外交和武力两手进行干涉阻挠太平军前进,使清军取得了喘息机会,不久又加紧了对安庆的围攻。

1861年4月27日,英王率部折回,冲入重围,与湘军进行一系列战斗,终未能解安庆之围。因西征失败,陈玉成回救安庆,并派兵入城助守。太平军和清军各派援兵,双方层层交战。5月20日,鲍超、成大吉两部湘军共万人抵达集贤关外,并立即进攻关外赤冈岭太平军四座营垒,被刘玱琳击退。湘军在赤冈岭附近修筑炮台数十座,从6月2日始,不断对赤冈岭四垒实施轰击。8日,太平军三垒被毁,惟刘玱琳所在的第一垒仍顽强抵抗。此时,济军趁陈玉成到天京请求救兵,不在军中的机会,集结重兵向太平军阵地赤冈岭(在集贤关北五华里,群众称为陈家岭)发动进攻。9日,刘玱琳向北突围,被鲍超部打败,刘玱琳战亡。赤冈岭四垒太平军4000人都是太平军精锐,此次全部被歼,使陈玉成部的战斗力大受影响。此次战斗一直打了二十天,太平军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守将李四福、贾仁贵、朱孔堂和三千多战士战死,主将刘琳率七百战士突围,因河水暴涨,湖水泛滥,陷于绝境,全部被俘。紧接着,清军又向菱湖北岸的太平军进攻,八千将士怀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拚死决战。6月20日,太平军枞阳失守,安庆告急。六月下旬,杨辅清部会合陈玉成部连日轮番攻扑湘军外壕,但一直都没有攻破。

8月21日至24日,陈玉成、杨辅清等部约四五万人陆续进抵集贤关,列营40余座。25日和26日,陈玉成、杨辅清督军向曾国荃部后壕发起猛烈进攻,陈玉成亲临前线,把军队排成扇形,十路挺进,对安庆进行最后的一次救援。太平军要求将士每人背负着一束茅草,冲到清军的壕沟前,一面砍杀,一面用茅草把壕沟填平。清军依靠堡垒顽强抵抗,并集中所有的炮火一齐向太平军密集地轰击。曾国荃督率各营坚守,待太平军逼近时,然后再枪炮齐发,使得太平军也伤亡甚多,太平军前仆后继,壕沟里太平军的尸体一层压着一层,和茅草混在一起,把壕沟都填平了。安庆城中的守将吴定彩,趁陈玉成攻击清军壕沟之机,带领着一批精锐将士,打开西门,绕过清军的壕沟,向东猛攻清军的新垒。主攻安庆的清军将领曾国藩亲自命令督战部队排在营垒的后万,对后退清军一律格杀,以阻挡太平军前进。如此激战了几个昼夜后,安庆城外已是尸横遍野,连河水也被鲜血染红。因安庆守军长期被围困,粮食早已被吃光,只好搜食猪、狗、树叶、树皮来吃,当时有许多太平军战士是活活被饿死的。

8月28日至9月2日,太平军每夜都对敌营进行袭击。9月3日夜,太平军再次发起猛烈进攻,同时用小船运米入城,可都被湘军水师全部抢去。9月4日夜,清军在安庆马山脚下挖掘地道,暗暗通到城下,装上大量火药。9月5日上午八时,太平军降将程学献出北门穴地攻城之计,湘军于北城轰塌城墙。清军点燃火药,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几十丈的缺口,之后大量湘军攻入城内,会同长江水师,南北夹击,程学启亲率部卒由炮眼杀入,攻陷北门外护城三垒,断绝了守城之军的陆路粮道。守将吴定彩、叶芸来率领太平军将士用躯肉堵住缺口,拚死奋战。最后,除谢天义张朝爵乘船突围不知所终外,其余守城近两万将士全部战亡,守城太平军全军覆没,守将叶芸来、吴定彩壮烈殉难。

1861年9月6日,安庆陷落的第二天,英王陈玉成、辅王杨辅清看见大势已去,忍痛着率部退出了集贤关外,清军多隆阿部由间道抄出安庆西北之王桥头,从侧面堵击退向桐城的陈玉成、杨辅清的太平军,陈玉成后越山而走。9月7日,桐城被多隆阿部穆图善、石清吉、雷正绾、谭仁芳等部清军侵占。9月8日,陈玉成、杨辅清等部退至安庆石牌之蜡树窠,多隆阿又派温德勒克西,舒亮等人分三路进行追击,杨辅清率部折回皖南,陈玉成率部西走太湖、宿松,“欲上德安、襄阳一带招兵,不意将兵不肯前去,……连夜各扯队由六安而下庐州,……尔言我语,各有一心,……主又严责,革其职权,心繁意乱,愿老于庐城……愚忠于国。”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西沙海战:令美国不敢介入,中国果断收复西沙三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40年前的1974年1月,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和西沙当地民兵在遭受南越军队挑衅和攻击后,被迫进行还击,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进行了海战。 这次海上遭遇战取得胜利后,中共中央军委准确判断了战略形势,及时下决心,以陆海空三军相配合,一举收复了西沙三岛。 此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维护中国主权特别是海洋权益,

  • 湘潭之战:1854年湘军血战湘潭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长沙城中的湘军将领们还在讨论水师进军方向的时候,湘潭之战已经打响了。清军方面的主将是湘军初期的第一悍将塔齐布。 湘军当中,猛将众多。其中最猛的,前期为塔齐布,后期为鲍超。塔齐布作战很有特色。每次开战,他喜欢背着一把火枪、两把腰刀,手里拿着长矛以及套马杆,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中。一般不允许别人跟随,

  • 野狐岭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战役的影响及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野狐岭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野狐岭之战是发生于1211年八月,在野狐岭发生的决定蒙古与金朝双方命运的决定性战役。在这场大型会战及之后1213年的怀来战役中,金国连连挫败,导致金国内部发生弑君政变,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战役结果: 八月间野狐岭大战结束,蒙古军顺势拿下德兴府后一直冲到延庆境内,居庸关守

  •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开端:高平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高平之战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开端,具体时间是公元954年4月16日(周显德元年三月十一月) “凡是称得上战役的战争,都是一种生死对决,不但可能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的兴亡,甚至可能影响历史发展的方向,人类的命运。高平战役的规模并不大,但这次战役,却奠定了中原地区独霸的基础,传统的大一统

  • 艾陵之战的战争背景及经过介绍: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周敬王三十六年,吴、鲁联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全歼十万齐军。艾陵之战的领导人是谁?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艾陵之战的相关内容。 艾陵之战的领导人是谁? 吴王夫差,春秋战国时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

  • 白登之围的起因是什么?战争过程及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

  • 淡水大捷:清军砍下法陆战队司令的脑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法国为了占有越南北部,打开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并进而深入中国西南腹地,发动了中法战争。清政府被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不顾民族利益,于光绪十年四月(1884年5月)与法国侵略者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规定给法国侵略者以各种特权。法国侵略者达到了预想的一部分目的,

  • 万家岭大捷:全歼日本106师团 打出中国军人威风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38年7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外围广大地区,投入陆海空三军35万兵力,出动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当时,日本天皇的命令明确表示:“此次大战所期待的,是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国民政府则以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及全部海空军(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迎敌,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

  • 齐魏马陵之战:决定战国新格局的经典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马陵之战:春秋战国十大著名战争.战国中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大败魏军的一次著名伏击战。魏于桂陵之战中被齐击败,又被秦夺去河西重镇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旧都安邑(今属山西运城),然其实力尚未根本削弱。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魏又召集邹、鲁、宋、卫等国赴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会盟,自称

  • 热河抗战历史:揭秘关东军侵略热河的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热河抗战历史:热河抗战发生于热河省,时间为1933年1月1日。热河抗战首先爆发的是位于榆关的大型战斗。张学良以保存实力为由,退居山海关之内。日本军队驻守长城外,占领热河直取北平态势相当明显,不过就整体而言,日本是想藉由攻击北平行动,换取国民政府对伪满洲国的承认。因为中国国内舆论普遍不愿意承认伪满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