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艾陵之战的战争背景及经过介绍: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艾陵之战的战争背景及经过介绍: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11 更新时间:2023/12/6 20:31:58

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周敬三十六年,吴、鲁联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全歼十万齐军。艾陵之战的领导人是谁?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艾陵之战的相关内容。

艾陵之战的领导人是谁?

吴王夫差,春秋战国时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夫差二年(前494),即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又乘胜攻入越都,迫使越王勾践退保会稽山。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与越国讲和。夫差遂率吴军北上,征伐鲁、齐等国。

十年,在邗(今江苏扬州附近)筑城;又开凿邗沟,连结了长江、淮水,欲争霸中原。十一年,从海上伐齐国,之后又派兵从陆上讨伐齐国,大败齐国。十四年。夫差与晋、鲁等国会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正当吴与晋相争,夺得霸主地位时。因国内空虚,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吴都,大败吴军,并杀死吴太子。

夫差匆忙回师,与越议和。此后吴国又屡遭楚、越攻击。二十三年,都城被勾践攻破,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艾陵之战背景:

周敬王三十五年,吴国为了称霸中原,于是联合鲁国、邾国、郯国三国的军队一起攻打齐国,并且还派了船队军师从海上对齐国进攻,却被齐国的军队所击败。第二年的春天,齐国为了报复之前各诸侯国的进攻,派兵攻打鲁国,但是被鲁国的军队所击败。五月,吴王听说齐国攻打鲁国,率领军队与鲁军进行会师一同攻打齐国。

在《东周列国志》中所记载的齐国与鲁国联军的进攻路线与其他史书中所记载的地理特征十分相符,所以说是可信的。齐军将兵队聚集在了泰山的汶河上游一带,齐王听说吴、鲁已经联合,因为吴国军队太强大,为了能够缩短物资的供应路线,于是就将主力安排在了齐国境内,并且以长城为依托来正面迎敌。

吴鲁联军经过长途跋涉,从苏州北上,到了离艾陵还有四五里的地方。五月,两国的军队先是攻克了博城,之后进驻赢城。联军行走了大约1天的路程进入艾陵西,与齐军的主力在艾陵展开最终的决战。

艾陵之战经过

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庞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在战争的历史上使用预备队较早的战役之一。此次战役鲁吴联军重创了齐军,削弱了齐军军队的实力,打击了齐军的士气。鲁吴联军的实力终究是大于齐国的孤军奋战,这场战役打得惊心动魄,因此艾陵之战经过更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艾陵之战的经过在《东周列国志》中有大致的描写。由于双方的实力相当,兵力各自都有十万,于是吴国就分为上、下、右三军,与齐军的阵列相对。吴王亲自指挥中军,作为吴军的预备队。吴军胥门巢率领上军先来到了艾陵,齐军的国书也率领军队到这里。

公孙近率领军队对战天军,国书在一旁帮助他,于是大败胥门巢所率领的军队。这时,鲁将前来跟吴军回合,带领吴国大军来到了艾陵西边的五里下寨。第二日一早,吴王就下令让鲁将叔孙州仇来打头阵,而让胥门巢率领军队前去诱敌。齐军第一场战争获得了胜利,整个军队斗志昂扬。

吴将胥门巢前去迎战,齐将公孙挥因为昨天曾击败过胥门巢,于是决定出战。胥门巢看到公孙挥出兵,于是就立即撤走。鲁将叔孙州仇中途截住公孙挥进行厮杀,胥门巢又回身来帮助鲁军。吴王在高处进行指挥,下令兵队去助阵,从一侧穿插齐军,齐军被隔绝成三处,腹背受敌。吴军信心大增,大败齐军,获得了齐军的战车八百辆。

艾陵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艾陵之战发生在哪一年?艾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84年,这次战役是吴国在艾陵地区大败齐国军队的一次重大的战役。周敬王三十六年,吴国和鲁国的联军在艾陵地区共同歼灭了十万的齐军。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战争规模较大的围歼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比较早运用预备队的战役之一。

吴国为了能够称霸中原,于是在周敬王三十五年联合鲁国、邾国、郯国这三国的军队一同攻打齐国,并且还在海上攻打齐国,但是均被齐国击败。第二年春天,齐国为了报复攻打它的诸侯国,决定派兵攻打鲁国,但被鲁国击败。吴王听闻齐军攻打鲁国,率兵与鲁军回合,之后在艾陵展开了决战。

艾陵之战发生在周敬王三十六年,它是典型的用军事来为政治斗争而服务的战争。吴王在作战时知己知彼,擅长用兵,具有非常清醒的作战头脑,指挥十分果断。对于当时他指挥的预备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在部署兵力方面,他调节有度,井然有序,将兵队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灵活地调动。

吴王将兵力分成三种力量,分别是诱敌、接战和预备,他自己直接控制最有利的兵队,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完全突破以往的作战成规,使得在当时冷兵器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能一口气歼灭10万的齐军,并且没有任的脱漏,从中能够看出他具有高超的作战指挥能力和领导能力。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白登之围的起因是什么?战争过程及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

  • 淡水大捷:清军砍下法陆战队司令的脑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法国为了占有越南北部,打开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并进而深入中国西南腹地,发动了中法战争。清政府被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不顾民族利益,于光绪十年四月(1884年5月)与法国侵略者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规定给法国侵略者以各种特权。法国侵略者达到了预想的一部分目的,

  • 万家岭大捷:全歼日本106师团 打出中国军人威风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38年7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外围广大地区,投入陆海空三军35万兵力,出动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当时,日本天皇的命令明确表示:“此次大战所期待的,是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国民政府则以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及全部海空军(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迎敌,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

  • 齐魏马陵之战:决定战国新格局的经典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马陵之战:春秋战国十大著名战争.战国中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大败魏军的一次著名伏击战。魏于桂陵之战中被齐击败,又被秦夺去河西重镇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旧都安邑(今属山西运城),然其实力尚未根本削弱。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魏又召集邹、鲁、宋、卫等国赴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会盟,自称

  • 热河抗战历史:揭秘关东军侵略热河的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热河抗战历史:热河抗战发生于热河省,时间为1933年1月1日。热河抗战首先爆发的是位于榆关的大型战斗。张学良以保存实力为由,退居山海关之内。日本军队驻守长城外,占领热河直取北平态势相当明显,不过就整体而言,日本是想藉由攻击北平行动,换取国民政府对伪满洲国的承认。因为中国国内舆论普遍不愿意承认伪满洲国

  • 宋元战争史:宋元战争的结局意味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

  • 中原大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一九三〇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的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本文所述,主要是叙述蒋、冯、阎之间的合作和分裂的一些事实,西北军在陇海、平汉线对蒋军作战的经过,以及西北军总崩溃的结局。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中原大战一方是国民党员蒋介石,张学

  • 十三翼战役经过:十三翼之战作战双方兵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189年,被各部推举为首领的铁木真与札木合发生军事冲突。次年,札木合集合三万人进犯。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迎战于答阑巴勒主惕。作战双方:铁木真vs札木合兵力:3万vs3万起因:札木合弟弟盗马,铁木真牧马人赤答尔把他射杀了。札木合企图以优势兵力,一举歼灭铁木真汗。经过:1、札木合联合泰亦

  • 汉武帝平定朝鲜叛乱:一场毫无必要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战国末期,乐毅灭齐的壮举令燕国进入全盛时期,燕昭王趁势令悍将卫满统军挺入朝鲜半岛,进行开荒式征服。不过期年,半岛便全部纳入燕国版图。后来,秦亡燕,尽收其地,朝鲜半岛无可争议地成为大秦王朝的一部分。事实上,直至汉惠、汉文、汉景三帝时代,朝鲜都归辽东郡管辖。卫满及其子孙虽然世代袭官,但说到底只不过是辽东

  • 鄱阳湖之战的过程 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元末,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至正二十年(1360年)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以武昌为统治中心、“尽有江西、湖广之地”、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以应天(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吴国公朱元璋和以平江(今苏州)为统治中心、控制了苏浙之地、自称吴王的张士诚三大势力,由于辖区相邻,彼此展开了武力兼并。“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