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开端:高平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开端:高平之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78 更新时间:2024/1/19 7:53:43

高平之战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开端,具体时间是公元954年4月16日(周显德元年三月十一月)

“凡是称得上战役的战争,都是一种生死对决,不但可能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的兴亡,甚至可能影响历史发展的方向,人类的命运。高平战役的规模并不大,但这次战役,却奠定了中原地区独霸的基础,传统的大一统观念,在极端混乱衰弱的谷底,开始复苏。

十世纪四○年代,是中国人最悲惨可耻的十年,既被外国蛮族屠杀,又被本国政府屠杀,然后更被军阀交互屠杀,而汉奸卖国贼在这十年中也最盛行,很多人都以当汉奸卖国为荣。本书正逢上这个年代。

高平战役之后,我们才终於看到一线的和平曙光。”柏杨版资治通鉴

五代十国时期的高平之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据说赵匡胤差点死在这次战场上。可老天就看好赵匡胤,要他来当大宋的开国皇帝的,最后活命。当然,这次战争就连周世宗都亲自上阵。

后周立国初,北汉主刘崇附辽联兵,屡攻后周皆败。显德元年正月,闻知后周太祖郭威卒,柴荣嗣位,遂趁大丧再次与辽合兵南进,企图一举灭周。二月,刘崇亲率北汉兵3万,偕辽武定节度使杨衮所率万余骑兵出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署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出团柏(今山西祁县东南)取捷径,欲径向东京(今河南开封)推进。军至太平驿(今山西屯留东北),突破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部阻截,乘胜进逼潞州(今山西长治)。

后周世宗柴荣闻讯,力排臣僚劝阻,决意亲征。遂部署三路出兵:命天雄节度使符彦卿、镇宁节度使郭崇率兵自磁州固镇(今河北武安西)向西北插入辽州(今山西左权)断后;命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保义节度使韩通率兵自晋州(今山西临汾)向东北趋潞州侧击;命河阳节度使刘词率军殿后,为当面阻击之兵援;遣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李重进、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宣徽使向训率前锋先趋泽州(今山西晋城)。同时,诏令诸道招募民间骁勇者从战。

三月十一日,柴荣率京师军北上,昼夜兼程,于十八日会前锋军,御营泽州东北。时刘崇未料柴荣亲征,恃初战小胜轻进,不攻潞州,径至高平。翌日,两军相遇,北汉军退往巴公原(今山西晋城东北)。柴荣虑其逃遁,促军急进,追至巴公原,北汉军已据高地列阵。柴荣见势,虽后续未至,但锐意决战,遂令白重赞、李重进率左军居西;樊爱能、何徽率右军居东;向训、史彦超领精骑居中,与北汉军对阵。自领禁军临阵督战。刘崇见后周阵兵少,声言不需辽军出战便可获胜,乃让杨衮居西阵观战,命东阵张元徽率千余骑出击。

交战未几,后周将樊爱能、何徽引骑先遁,右军阵溃,步卒干余人解甲降北汉。柴荣力挽危局,亲冒矢石率兵陷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与宿卫将赵匡胤各率2000骑分左右翼入阵冲杀,左军白重赞、李重进亦率部奋击,诸将合力拼杀,力挫北汉军气焰。刘崇褒赏张元徽,令其再战,方出战即被周军俘杀。时南风正盛,后周军借助风势,愈战愈勇。辽将杨衮畏周军势盛,弃阵而逃。北汉军溃散,刘崇自举赤旗,招收残兵万余人据险抵御。鏖战至傍晚,刘词率后军至。周军兵力大增,再败北汉疲惫之师,斩其副枢密使王延嗣,缴获辎重、兵器、驼马等不可胜计。刘崇仅率百余骑由间道越雕窠岭(今山西高平西北),昼夜不息,逃归晋阳。

高平大战总结语:

高平大战,直接关系到后周的存亡兴衰。在右军已经被击溃的危机情况下,周世宗亲自出阵,极大地鼓舞了周军的士气,从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战局。周世宗此举,胆识勇猛不亚于唐太宗。假若他不能果断地亲征,或者在危急时刻先行逃跑,历史都将改写。从高平一战后,周世宗提拔了一批有胆识的将领,整顿了禁军,励精图治,先后南下攻取了南唐的江北之地,北上征伐契丹,接连收复了几个州郡,增强了后周的国力,扩大了后周的国土。

为以后宋的统一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周世宗不仅是五代中罕见的有作为的皇帝,综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如此有为的皇帝也不多见,可以和他并称的人也不多。就高平一战中的表现,就少有人及。可惜的是在位时间太短,不然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而宋太祖赵匡胤也因为高平大战中的出色表现而一举成为后周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周世宗勤于政事,能驾驭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赵匡胤也一直忠心耿耿地为后周效力,屡建功勋。然后周世宗一死,赵匡胤就得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他和宋太宗赵光义凭着周世宗打下的基础,最后统一了天下。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艾陵之战的战争背景及经过介绍: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周敬王三十六年,吴、鲁联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全歼十万齐军。艾陵之战的领导人是谁?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艾陵之战的相关内容。 艾陵之战的领导人是谁? 吴王夫差,春秋战国时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

  • 白登之围的起因是什么?战争过程及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

  • 淡水大捷:清军砍下法陆战队司令的脑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法国为了占有越南北部,打开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并进而深入中国西南腹地,发动了中法战争。清政府被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不顾民族利益,于光绪十年四月(1884年5月)与法国侵略者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规定给法国侵略者以各种特权。法国侵略者达到了预想的一部分目的,

  • 万家岭大捷:全歼日本106师团 打出中国军人威风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38年7月,日军开始进攻武汉外围广大地区,投入陆海空三军35万兵力,出动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当时,日本天皇的命令明确表示:“此次大战所期待的,是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国民政府则以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及全部海空军(战舰40余艘,飞机100余架)迎敌,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

  • 齐魏马陵之战:决定战国新格局的经典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马陵之战:春秋战国十大著名战争.战国中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大败魏军的一次著名伏击战。魏于桂陵之战中被齐击败,又被秦夺去河西重镇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旧都安邑(今属山西运城),然其实力尚未根本削弱。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魏又召集邹、鲁、宋、卫等国赴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会盟,自称

  • 热河抗战历史:揭秘关东军侵略热河的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热河抗战历史:热河抗战发生于热河省,时间为1933年1月1日。热河抗战首先爆发的是位于榆关的大型战斗。张学良以保存实力为由,退居山海关之内。日本军队驻守长城外,占领热河直取北平态势相当明显,不过就整体而言,日本是想藉由攻击北平行动,换取国民政府对伪满洲国的承认。因为中国国内舆论普遍不愿意承认伪满洲国

  • 宋元战争史:宋元战争的结局意味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

  • 中原大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一九三〇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的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本文所述,主要是叙述蒋、冯、阎之间的合作和分裂的一些事实,西北军在陇海、平汉线对蒋军作战的经过,以及西北军总崩溃的结局。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中原大战一方是国民党员蒋介石,张学

  • 十三翼战役经过:十三翼之战作战双方兵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189年,被各部推举为首领的铁木真与札木合发生军事冲突。次年,札木合集合三万人进犯。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迎战于答阑巴勒主惕。作战双方:铁木真vs札木合兵力:3万vs3万起因:札木合弟弟盗马,铁木真牧马人赤答尔把他射杀了。札木合企图以优势兵力,一举歼灭铁木真汗。经过:1、札木合联合泰亦

  • 汉武帝平定朝鲜叛乱:一场毫无必要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战国末期,乐毅灭齐的壮举令燕国进入全盛时期,燕昭王趁势令悍将卫满统军挺入朝鲜半岛,进行开荒式征服。不过期年,半岛便全部纳入燕国版图。后来,秦亡燕,尽收其地,朝鲜半岛无可争议地成为大秦王朝的一部分。事实上,直至汉惠、汉文、汉景三帝时代,朝鲜都归辽东郡管辖。卫满及其子孙虽然世代袭官,但说到底只不过是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