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徐州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徐州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691 更新时间:2024/1/24 8:52:44

徐州会战的背景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

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

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徐州会战的战斗过程

徐州以南地区作战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

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

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

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地区作战3月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和第10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

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

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1938年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

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9、第13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

在北面,第16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

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徐州会战的战果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

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桂南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桂南会战的背景日军为切断中国由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其海军向内陆作战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登陆.中国当地守军进行抵抗后退守防城,钦县今钦州.日军主力登陆,16,17日连陷防城,钦县,并分两路向南宁进犯。东路沿小董,百济,西路沿钦邕公路,次日占领南宁。1

  • 百团大战简介:百团大战的过程及战争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时间1940年8月2

  • 长城抗战过程:张学良下野后,何应钦的作战部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何应钦继张学良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负华北军事的责任;我当了参谋长,都在居仁堂办公。参谋团设在府右街南口右侧的大楼(即现在北京市政府地址),除由南京带来几个高参——侯成、陶钧、徐祖诒、徐佛观等外,其余都是东北军的原班人马。何委东北军参谋长鲍文樾为军分会办公厅主任。原任张学良参谋处处长的金元铮(前清

  • 新开岭战役:胡奇才将军决战新开岭 半天内即将该师全部歼灭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胡奇才原名胡其财,1929年参加革命,是从班连营团旅师军,一级一级提拔上来的将领,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被授予中将军衔。建国后,胡奇才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辽东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位,著有回忆录《坎坷的路》。胡奇才将军身经百战,负伤6次,铮铮铁骨,令人敬佩。

  • 桂林防守战:战斗前一些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后,日军沿着湘桂铁路长驱南下,大举进犯广西。蒋介石下令给柳州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要张确保桂、柳。当时第四战区所辖的战斗部队有夏威所部的第十六集团军。下辖两个军,第三十一军驻防南宁、龙州及玉林,第四十六军奉令策应衡阳会战,驻在衡阳附近。邓龙光的第三十五集团军仅有一个师驻

  • 湘江血战红军损失过半 战略指导存在着严重的错误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3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全部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被阻于湘江东岸,弹尽援绝,大部牺牲;红八军团被击溃,仅剩1/10。至此,红一方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伤亡惨重。 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

  • 台儿庄战役的经过:临沂之战 断敌一臂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临沂是山东省南部重镇,距台儿庄90公里,是徐州东北的屏障,如果临沂保不住,日军则可以从青岛长驱直到台儿庄、徐州,威胁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的安全。1938年2月,日军进攻莒县,临沂吃紧。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电驻守海州的第四十军庞炳勋部进驻临沂。这支部队对蒋介石政府来讲是属“杂牌部队”。 自1937

  • 中法战争之马尾海战始末 马尾海战的历史影响及教训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法战争之马尾海战 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海军在福建马尾的战斗。 马江,又称马尾,位于福建福州东南,是闽江下游海军天然良港。清政府除南、北洋水师以外的第三支海军福建水师和洋务派创建近20年的福州造船厂,均在此港。马尾港是一河港,四周群山环抱,港阔水深,可泊巨舰。从闽江口至马江,距离30余公

  • 惨烈的中条山会战 中国军方伤敌不到三千自损4.2万,被俘3.2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41年1月30日,侵华日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中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的一战(亦即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

  • 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安庆保卫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853年2月24日,太平军占领了安庆,不到一个月,在3月20日,太平军又攻克南京,并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国都,从此,安庆就成为天京的西大门。 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安庆的得失,对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全局关系极大,湘军乘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的机会,大举向东进犯安庆,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