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中国僵尸都穿着满清的朝服?

为什么中国僵尸都穿着满清的朝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95 更新时间:2024/1/24 14:06:47

外鬼的吸血鬼,中国的僵尸,这差不多也算是中国的一个典型标签。每每看到那些香港的僵尸电影,都会不禁感叹道家的神奇。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僵尸都是穿着满清朝服,难道清代之前没有僵尸吗?

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如果用唐朝、明朝、汉朝的服装来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为汉服颜色可能较浅(如白色)、比较宽大,拍僵尸没有清官服合适,反而会有一种飘逸的仙气在里面。

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2003年10月,中国姑娘珊身着中国唐式服装参加国际小姐选美,并获得“最佳民族服饰奖”的殊荣。然而,时至今日,就是创造这个服饰的民族,却成了世界上唯一挥凶约好褡宸?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却不多。中国56个民族中,藏族、蒙族、维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唯独汉族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19**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俗称”大团结“,票面上的各民族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汉族却穿着中山装。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描绘了中国人口总数在百万人以上的各民族的图案,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唯独10元券上面的汉族和1角券上面的满族,却穿着同样的服装……”

汉服在中国本土消亡了,但却在我们的邻邦东瀛日本落地开花。日本人的古代文化几乎是全面仿照唐文化,日本在“飞鸟时期”(6世纪至710年)发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化改新”(635年),打开了全面向中国学习的大门,在之后约300年间,大量的“谴唐使”和东渡的僧侣、学者、工匠、技术人员,把中国的典章制度、儒道思想、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大量传入日本。

日本的和服就是在引进、吸取唐代汉式服装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服在世界上也一直被称为“唐服”,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国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实际上,自从满清占据中国,日本对古典华夏的心理认同就逐渐消退,乃至变成对现实清国的鄙夷与仇视。在满清最兴盛的时代,不断有中国船到长崎,也不断有一些遇见风浪的船漂到日本的各个地方。之间常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当时的日本人明明知道中国汉族人对当时辫发易服很在意,但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就要喜欢在衣服上面做文章,挑开已经渐渐平复的旧时伤疤。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读书人虽然对历史上的中华文化有钦慕之意,但是对现实清国的存在却相当蔑视。…所以打心眼里对满清有一种敌意,因此在记载了服色之后,他不忘记添上一句:“满清太祖皇帝自鞑靼统一华夏,帝中国而制胡服,盖是矣。”

日本人的逻辑很有趣,一方面他们觉得中国衣冠已经成了野蛮胡服,满心地瞧不起,一方面要证明自己衣冠是文明传统,却又还得证明自己穿的是正宗中华汉服。因为只有证明自己古代衣冠源自上古中华正宗,才能证明文明在日本而不在中国。

不仅是服色,在日本人看来,音乐也一样有正、闰之分。他们追问中国船员,你们听过朝廷的乐曲吗?好面子的船员回答说,“细乐即唐时乐曲,但孔子祭即古乐”。但是,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他们觉得,既然中国现在被满清统治,而满清就是蛮夷,蛮夷奉行的文化,就一定不再是正宗的汉文化,音乐也一定是胡人乐曲。所以本田四明就追问,满清的庙堂音乐究竟与古先王之乐有什么差异?

尽管汉族船员一直坚持说“此刻祭祀与文王一般”,并引朱熹作证,说朱熹是宋朝大儒,四书的注释都是他写的,清国是尊朱熹的,所以朝廷的乐曲也一定是文王之乐。但是,这个叫本田四明的日本人却反唇相讥地说:“不待足下之教。四书集注,不佞初读之,疑礼学非孔子之意。已而广涉诸家,未尝知有谓古之乐犹存焉者矣。盖贵邦今上,由贲(坟)典以新制清乐邪?”尽管中国船员仍然坚持“今清亦读孔孟之书,达周公之礼,新制未之有也”,但是,本田四明还是直截了当地说:“贵帮之俗,剃头发,衣冠异古,此何得谓周公之礼?而新制未有之。足下之言,似有径庭,如何?

原来是这个原因,不知道如果清朝还存在的话,会不会被气死。自己朝廷的官服竟被评价为适合僵尸穿,那皇帝上朝时岂不是在给满廷的小鬼开会,这颜面何存。玩笑归玩笑,只能怪清朝的衣服颜色太深喽。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影响世界历史走向的六个神秘俱乐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俱乐部很多人都去过,里面有各种娱乐设施。那么这个小小的俱乐部可能影响历史吗?我猜你的回答一定是“不是”。历史上偏偏就有七个神秘的俱乐部。他们的寻在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1、波西米亚俱乐部位于旧金山的波希米亚俱乐部成立于1872年,对外保密,只收男性。最初的会员只是一些放荡

  • 中国人须重塑尚武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中的武学,不包含穷兵黩武的成分,中国式的“尚武”是以战止战,并特别警戒:国虽大,好战必亡。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这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程。经济建设靠房地产拉动,文化建设靠什么拉动?笔者认为,在当前内忧外患的时世下,中国应从重塑国民尚武精

  • 为什么欧洲今天依然有那么多贵族,而中国却没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其实从古至今,“贵族”都是平民们仰望的对象,是许多家族世代追求的目标,但不得不提的是它也是个参杂着鄙视、艳羡、嫉妒等许多情绪化的词语。一部分人称赞着贵族的风范与成就,与之对立的是另一部分人说他们虚伪、腐朽、尸位素餐。其实都有理,但都不能全面地理解贵族。韩熙载夜宴图《说文解字》

  • 盘点中国古代民间十大豪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民间故宫”王家大院恐怕中国没有哪一家有王家那么大了。院子总面积在25万平方米以上,对游人开放的仅是建于乾隆、嘉庆年间的红门堡、高家崖两组建筑群,虽只占整个王家大院约五分之一,竟已容纳了百余座院落、千余间房屋,真不愧“民间故宫”的雅号&hellip

  • “相公”历史上最早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相公”这一称谓,早期特指宰相,乃统领国家政事的最高级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宰相的叫法,在古代千变万化,历朝历代都不尽相同,有时称丞相,有时称仆射、中书令、尚书令、内阁大臣、内阁首辅、军机大臣等。明清之前,宰相的地位相当高,可以开府建牙,独立性较强,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底,但到了明清两代,宰相的权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期只是一能够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的局面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这是一个复杂深刻的形成过程。最根本的原因便是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大规模推广运用,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得占有大量土地的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他们占有大量社会财富,但是社会地位却不高,因此急需提高自己的地位。再就是当时诸侯

  • 中国古代女人裹脚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中国古代女人裹脚的由来中国女子缠足之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说法不一,中国古代女人裹脚的由来较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有宫女嫔娘,纤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令嫔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以后,此风从宫内传向宫外——有些人认为这就是

  • “刑不上大夫”历史之谜 不因大夫免刑罚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虽说律法渊源来自于“礼”,也有“寓刑于礼”的例子,但《礼记》重点强调的还是道德规范,和法律是两码事。《礼记》上这句话的原文是:“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这是在讲乘车的礼仪。大意是说两辆车在路上遇上了。一辆是国君的,一

  • 北方战乱远多于南方,为何多数朝代还选择定都北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国都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象征,对于国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纵观历史,很少有朝代在南方建都,大都是在北方,这是为什么呢?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首都基本上都建在了北方,而不是南方,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中国各个朝代选择都城所在地,和这个地区的文化发达程度存在密切关系。以如今的北京市为例,就集中了我国一流的大学

  • 帝王都垂延不已的“仙丹” 真的可以增加寿元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自古以来,皇帝都被称为天子。这不仅代表了皇帝尊贵的地位,同时也包含着与天同寿的含义。所以帝王们最大的心愿,便是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在这种客观条件的存在下,许多号称“仙丹”的药品也陆续出现,今天小便就来给小主们扒一扒古代那神奇的“仙丹”。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当道的时候,有过派人去蓬莱、方丈、瀛洲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