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欧阳修的治学之道:身为文坛宗主为何不多读书?

欧阳修的治学之道:身为文坛宗主为何不多读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4/1/21 19:42:15

欧阳修主政的时候,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派人持手书前往好友刘敞处请教。接到来信,刘敞时常无须翻书,就可当着来使的面不假思索地执笔一一作答。被问得多了,刘敞有时也是不胜其烦,抱怨道:“好个欧九,可惜不读书!”对欧阳修的为人之道表示认可,但对他的学识素养颇有微词,认为他读的书太少了。

如果说欧阳修读的书太少,肯定是冤枉了他。作为北宋文坛的第一任宗主,宋代诗文革新的倡始人,《新唐书》、《新五代史》的编撰者,若无深厚的知识学养,欧阳修自然是做不到这一切的。之所以刘敞会对他有着“不读书”的印象,根源就在于两人的读书方式截然不同之故。

刘敞是个兴趣广博的大家,对经、史、佛、道、金石、卜筮、天文、方药、山经、地志,都有一定的研究,素以浏览群书、见闻广博而著称。当然,这种广泛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潜在的阻碍,使得他无法在某项学问上得有大成。毕竟要对涉猎如此之广的学科都有研究,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最后的结局,难免就会堕入到“周身是刀、把把不利”的怪圈当中。

欧阳修自幼家境贫寒,早年为了出人头地,在古文写作上狠下苦功夫,他先是认真研读韩愈的文章,学习古文的写作手法。后来在洛阳认识了散文家尹洙,他又虚心学习尹洙简洁严谨的文风,从中汲取营养。入仕后,欧阳修有一次到内阁书库,无意中看到一本记录古代书籍的书目,上面有两千多本的书名,他竟然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欧阳修一方面感慨古人著述竟然如此之多,同时又想到这些佚失不传的书,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流传的价值,所以才会被时代所淘汰。由此领悟,不论是读书还是作文,选材都要精严,只有求深求通,有所创造,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若是依据兴趣而随意涉猎浏览,无法精读深研,结果只能是泛滥无归。

所以,欧阳修一直秉持读书为文、贵以精专的严谨学风。他在《答吴充秀才书》中说:“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认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妙而出神入化,却很容易让作者自满,世间的读书人往往耽溺其中,只要稍有成就,就以为自己的学问已经足够用了。还有人淡漠世事,认为只有写文章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其余的一切都是漠不关心。这就是为甚么在文字创作上真正成功的人很少的原因。

欧阳修说,孟子为了义理之学,一生奔波劳碌,荀子也是到了晚年才有著作问世,至于扬雄王通这些人的作品,乃是模仿前人的语言而作,没有自己的创新,这就是学力不够却又勉强为文著述的例子。其意在强调,读书必须精研深读,彻底掌握,只有积累下了深厚的学养,不论是叙事说理,还是有为而作,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黄庭坚的岳父孙莘老曾经向欧阳修请教,怎样才能增进学识。欧阳修说:“此无他,惟勤读书,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书出,必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见之。”欧阳修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勤读和多写总结为增进学识的最佳方法,同时指出,写作时不要有一心胜过他人的想法,这样的心态,很难有成功者。只要平时多读多写,久了,自然就会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由此获得提高。

欧阳修的读书之道,就在于“精专”二字,若遇自己不懂的问题,则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请教,并不要求自己做一个博闻强记、无事不晓的通人达才。这是他根据自身需要而制订的读书策略,同时也是他在古文、史学、诗词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主要原因。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炒作的君王:齐桓公用茅草换黄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黄金为什么这样美丽?只因近期经济不美丽。美债欧债波涛汹涌,浪卷起千堆血泪,曾经性感美艳的理财产品只是一个经济寒冬的干瘪童话,呜呼,还是黄金靠得住,在暗淡的经济暮色下,黄金的光芒,像是壁炉里的火焰,能给穷途的投资人一丝温暖。 是不是黄金储量多的国家,也会显得很美丽?有个国家,黄金储量天下第一,自家金

  • 孙中山爬山顶后向宋庆龄求婚 示意廖仲恺别跟上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野史秘闻

    廖仲恺外孙女李湄在《家国梦萦——母亲廖梦醒和她的时代》中记述了她所了解的孙中山和宋庆龄。 妈妈第一次见到宋庆龄,是在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的那天。那年孙中山四十九岁,宋庆龄二十二岁。 关于他们的恋爱,外公曾对我妈妈讲过一件有趣的事。在日本的时候,一次,孙中山、宋庆龄和我外公,

  • 鲁迅任职教育部时与上司有过节:认定其有偷书劣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秘闻

    鲁迅曾任教育部科长,与顶头上司——曾任教育部长的傅增湘颇为不睦,傅增湘是著名教育家、藏书家,鲁迅曾欲将藏书转卖给他,他开了个离谱的低价,令鲁迅极为不满。鲁迅认定傅增湘有“偷书”劣迹。一次是给其弟周作人口述的一个故事,一次是自己撰文写的一篇工作回忆录。 鲁迅给周作人讲的那个故事,黄裳就特别在《藏园佚

  • 秦宣太后芈月曾牺牲色相除掉敌国王 助秦向东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由郑晓龙执导、孙俪主演的《芈(mǐ)月传》预计今年上映,这部电视剧还未播出就十分引人关注。其主角芈月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宣太后(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其墓可能就在秦始皇的祖坟秦东陵。 昨日,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公布了秦东陵一项重要考古发现,在秦东陵四号陵园内发现了一“中”字形陪葬墓,根据该墓的礼制建筑

  • 西汉淮南王刘安曾发明豆腐:本想炼丹 误制出豆腐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野史秘闻

    如果在秦代能吃上豆腐干,绝对极品啊!但那是不可能的 在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第五集中,有个镜头掠过,很像是一盘豆腐干。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而这时候刘安的爷爷刘邦还在泗水做亭长呢,他爹刘长还没出世呢,哪儿来的豆腐干一说? 刘安发明豆腐,其实也是无意的。公元前164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都邑

  • 张居正所乘轿子堪称世界之最 内有套间厨房厕所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追悼会现场,孔子还没从悲伤回过神来,颜回的父亲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先生节哀顺变,为表达您的哀思,能否用您的车子改制成棺材来安葬颜回呢?”

  • 骆宾王檄文讨伐武则天 武则天指责宰相没发现人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源流考证 从官文书演变到军事文书 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 到

  • 史上最窝囊皇帝:为博红颜一笑竟下跪两次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野史秘闻

    皇帝一向都是很威武说一不二的,但是历史上也有一些窝囊皇帝,他们为了追女人完全无下限了,那么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位最窝囊的皇帝和历代帝王之最都有哪些吧! 最窝囊皇帝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非皇帝莫属,草民百姓见之则跪,群臣官僚迎之则拜。那么贵为九五之尊的皇

  • 谁夺走了中国帝王们的初夜权?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家生活一直就是人们好奇与向往的,作为古代皇帝,看似风光,其实也会有很多难以说出口的荒唐事。今天,小编从历史文化中为大家盘点古代文化,一起看看古代皇帝生活都是咋样的! 古代皇帝生活 中国宫中男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大多数是在13岁至17岁之间。几乎所有的皇帝、

  • 古代女人独门“美容秘籍” 黑牙也能返白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野史秘闻

    对于如今人来说,让自己变美的方法除了化妆,更可以通过简单的整容手术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相对条件落后的她们,是如何让自己变得美美的呢?今天,小编透过古代文化为你揭秘古代人的整容方法及古代女人美容法,不妨一起看看哦! 古代人的整容方法 现在非常流行整容,让女人漂亮,男人帅气,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