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牧野之战简介 牧野之战的性质是什么

牧野之战简介 牧野之战的性质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66 更新时间:2024/1/23 10:27:44

牧野之战简介

牧野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商朝末年,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因不忍百姓受苦,周武王对商纣王发动了牧野之战。所以,牧野之战还有一个别名那就是“武王伐纣”。

商纣王是商朝的第三十一位皇帝,为人勇猛好战,拥有着极为出众的政治才能。照理来说,这样的帝王应该能够将国家治理好的,但商纣王却拥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好美色,爱听小人的谗言。于是,在商纣王的统治下,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苦。而反观周国,周文王同样有着极为出色的政治才能,善于治理国家,百姓安居乐业。周文王姬昌一面做出效忠商朝的样子,一面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

等到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姬昌的继承人周武王姬发亲自率领士兵攻打商朝的国都朝歌。当时周武王姬发联合了其他各族部落,准备组成联军,一起进攻朝歌。但万万没有想到,商朝虽然已经败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商朝军队的人数远远超过姬发他们所组成的联军。于是,周武王就派自己的得力助手姜尚率领数百名精兵前去震慑商朝的军队。商朝军队虽人数众多,但都是由奴隶组成的,战斗力极弱,他们被周国的军队所震慑,纷纷投降反叛。

周武王姬发率领大军向朝歌进攻,商纣王帝辛所布置的关卡都被其所破,姬发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役的胜利。

商纣王见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挽救不了国家了,就在新建成的鹿台上自焚而死。周武王姬发最终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

牧野之战时间

根据史料的记载,牧野之战推翻了商王朝的暴政,结束了商王朝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在牧野之战后,姬发成为了西周的开国皇帝,建立了西周这一全新的政权。那么,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又是在哪一年呢?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国的姬发联合众多小国组成了一支反抗商王朝的联军,联军与商王朝的军队在牧野进行决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牧野之战决定着决战双方未来的命运。根据时间的推算,公元前1046年正是商朝末年,当时的皇帝为商纣王帝辛,是商王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君主,本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的他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好大喜功,喜欢女色。当时有大臣为了讨好帝辛,献了一名美女给他。那名女子便是妲己,妲己有着一张倾国倾城的脸,长得十分的美丽,帝辛十分宠爱她。商纣王帝辛不顾国库空虚,大兴土木,建造了无数的宫殿楼台,供自己和妲己享乐。

越到后期,商纣王越是暴虐。因不喜朝中大臣对他的劝谏,商纣王残杀了许多大臣,造成了后来无人可用的局面。商纣王的种种行为,终于引起了民愤。因不满商纣王的暴政,周国联合其他小国组建了一支多达四万人的联军,对商纣王进行讨伐。联军在姬发和其丞相姜尚的带领下,一路获得胜利,两方最终在牧野进行了决战。

在丞相姜尚的精心布置下,周国所率领的联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牧野之战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牧野发动了推翻商王朝统治的牧野之战,亦称“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它直接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和西周这一全新政权的建立。那么,牧野之战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呢?

商朝是由商汤建立的,商纣王帝辛则是这个王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已经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的商朝开始从兴盛走向了衰弱,整个国家危机四伏。商纣王帝辛有着极为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英勇善战,身手敏捷。但商纣王帝辛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喜好女色,好大喜功,完全没有将百姓放在心上。商纣王帝辛听信小人的谗言,残忍的杀害了许多朝中的重臣。而没有那些大臣辅佐的帝辛肆意妄为,宠信奸佞小人。在之后的日子里,商纣王大兴土木,建造了无数的宫殿用来享乐。后来,由于国库空虚,商纣王又派人去收刮民脂民膏供他享乐,商纣王这一行为搞得天下的百姓怨声载道。

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周国的西伯侯姬昌决定要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周国原本只是一个依附于商朝的小部落,后经西伯侯姬昌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小国家。西伯侯姬昌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就不断发展周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希望有一日能够跟商朝抗衡。在姬昌去世后,其子姬发继承其父西伯侯的遗志,遂于公元前1046年发动了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的结果

据史料的记载,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发动了对商王朝的战争,史称牧野之战,亦称“武王伐纣”。这一场战役的成败决定着两方最后的命运,那么牧野之战的最终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商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生活非常的困苦。当时商朝的皇帝是商纣王帝辛,帝辛是商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王朝,开始走向了没落。商纣王帝辛为人英勇善战,有着极高的天赋,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明君的,但帝辛为人凶残,根本不是一个明君,这加速了商王朝的覆灭。

而与商纣王帝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西伯侯姬昌,西伯侯姬昌一直爱民如子,不忍天下百姓受苦,于是他一面假意向商朝效忠,一面又暗中发展周国的实力,为推翻商王朝做准备。西伯侯姬昌于公元前1050年病逝,其子姬发继位。经过多年的准备,姬发联合其他国家准备一起攻打商朝的国都朝歌。姬发接连获得胜利,最终两方在牧野展开决战。

姬发先派丞相姜尚率领数百士兵前去迎战,震慑商朝的军队,然后姬发自己再率领士兵冲进敌军,打破敌军的阵型。由于当时商王朝国库空虚,士兵的人数也不够多,于是商纣王就用奴隶来充数。那些奴隶见到周国的军队如此英勇,纷纷弃械投降。就这样,姬发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商纣王帝辛见大势已去,于鹿台自焚而亡。

牧野之战的性质

我国历史上有一场十分著名的战役,那就是由周武王姬发发动的牧野之战,也被称为“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当时正值商末,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解救天下百姓,于是就有了牧野之战。那么,牧野之战的性质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当时商朝的皇帝为商纣王帝辛。商纣王帝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暴虐成性,喜好女色,将商朝的朝政搞得一团糟。商纣王又是一名十分喜欢打仗的君主,他先是对西北的黎氏部落发动了战争,然后又扫平了东南夷,虽然这两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但商朝的国库却空虚了。后来,商纣王宠信妖妃妲己,大兴土木,兴建了许多亭台楼阁,供自己和妲己两人享乐。等到后来,商纣王帝辛听信奸佞小人的话,大肆残杀朝中大臣,要是有大臣不顺着他,他就将其处以极刑。商朝重臣比干箕子等人都被商纣王杀害,商纣王的这一行为加剧了商朝的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国这一小国逐渐发展,终于有能力跟商朝一决雌雄了。两方人马在牧野进行决战。在姬发和丞相姜尚的精心安排下,终于打败了商朝的军队,取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牧野之战时我国历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它终止了统治国家长达六百多年的商王朝,直接导致了西周这一全新王朝的成立。虽然,在接下去也有其他类似性质的战役发生,但却再也没有牧野之战这么成功的战役了。牧野之战也成为后世百姓推翻暴政的代表性战役,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牧野之战的成语

牧野之战在我国的战争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结束了商王朝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成立了全新的西周王朝。根据史料的记载,牧野之战后还流传下来了几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成语,那么,关于牧野之战的成语有哪些呢?

第一个成语便是临阵倒戈。商朝末年,百姓生活在商纣王帝辛的暴政下,生活过得很困苦。为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西伯侯姬昌一直在暗中发展周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为推翻商朝的暴政做准备。西伯侯姬昌于公元前1043年因病去世,其子姬发继位。姬发继位后,继承其父亲姬昌的遗志,任命姜尚为丞相,积极为推翻商王朝做准备。

等到了公元前1046年,姬发联合其它国家组成了联军,在牧野与商纣王进行决战。商纣王帝辛听闻后,感到十分的震惊。但当时商王朝已经由兴盛走向了衰败,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士兵可以迎战。商纣王于是决定将奴隶充当士兵,用来补充士兵数量的不足。就这样,商纣王凑足了近七十万的兵马,准备同联军进行决战。商纣王的七十万兵马面对的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到战场上,那些由奴隶充当士兵的队伍纷纷弃械投降,投奔到了姬发的阵营中。

而另一个成语便是助纣为虐,出自《史记》一书中。从这个成语的字面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纣”指的就是商纣王帝辛,商朝的统治者帝辛一直是残暴的代名词。而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就是比喻帮助那些坏人做坏事。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南京保卫战背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中支那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详细部署则命令按“参谋总长指示”办。于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

  • 武汉保卫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武汉保卫战的保卫目的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南京失守后,武汉里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中心。武汉保卫战的战斗过程日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而支配整个中国.1938年6月后,中日双方在武汉外围展开大战.日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畑俊六

  • 滇缅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滇缅会战背景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此次入缅甸作战失败(参见滇湎路战役)后,中国远征军一部进入印度,编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退守滇西,扩编为两个集团军。滇缅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

  • 淞沪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淞沪会战简介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

  • 太原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太原会战的背景1937年夏末;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尔(分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平汉路之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策应作战。太原会战的过程中国方面,国

  •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长沙会战的背景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长沙会战的战斗过程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

  • 湘西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在中国正面战场上,中国空军首开反攻的先声.我军和美空军协同作战,不断袭击日本空军的重要基地,多次与敌40架以上的战斗机激战,并取得胜利.同时,频繁轰炸敌人的地面部队和各种军事目标,从海南到东北敌占区,从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敌海上交通线,都在我严厉打击之下.中国取得了制空权,为全面反攻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 上高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毙伤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

  • 徐州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徐州会战的背景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

  • 桂南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桂南会战的背景日军为切断中国由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其海军向内陆作战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登陆.中国当地守军进行抵抗后退守防城,钦县今钦州.日军主力登陆,16,17日连陷防城,钦县,并分两路向南宁进犯。东路沿小董,百济,西路沿钦邕公路,次日占领南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