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越熙宁的战争经过 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宋越熙宁的战争经过 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5 更新时间:2023/12/9 11:57:15

宋越熙宁战争是指熙宁七年(1075年11月)至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之间,交趾(越南李朝)对北宋广南西路的入侵和北宋对交趾(越南李朝)的反击战争。历史对这场防守反击战争,至今这场战争还没有准确的叫法。

战争经过:

1075年11月(宋朝熙宁七年,李朝英武昭胜元年),越将李常杰和宗亶带领二十万大军,水路并进,悍然发动了对北宋广西大规模进攻,连续攻破钦州、廉州。即为露布(即:《伐宋露布》),揭之衢路,言中国作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济。

1075年12月,八万交趾军围困邕州城,邕州知州苏缄便集合并指挥州兵、下属和百姓中能战斗者昼夜战斗。

同月,北宋发《讨交趾敕谕》,成立了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本道经略招讨司,赵卨和宦官李宪充正、副使,燕达充副都总管。同时刘彝和沈起被罢免。沈起被诉“妄传密受朝廷意旨经略讨交州”;刘彝被责“相继生事”,令交趾“疑惧为变”。宋朝一面调发北方禁军,一面就地招募,但此时赵卨和李宪失和,宋朝军事迟迟没有动静。

1076年2月(熙宁九年正月二十一),坚守42天后的邕城陷落。苏缄父子与家人及通判唐子正与入城交趾军展开巷战,各人身负重伤,唐子正阵亡。苏缄大喊:“吾义不死贼手!”遂返回州治,纵火自焚。苏缄及其次子子明、子正,孙子广渊、直温等,其家37人于斯役殉国。交趾军残忍屠城,杀军民58000余人。并钦、廉州死亡者十余万人。

同月,因王安石的干预,李宪被撤,依赵卨建议改以郭逵为正使,赵卨为副。宋军集军夫30万进入广西。李军在破邕州之后,本欲进取桂州,听说宋军前来,便开始越将李常杰等俘虏三州人而还。郭逵与赵卨分兵追击并收复钦廉。

1076年10月燕达破广源州(今越南广渊)并降守将刘应纪。宋军水路并进,也开始大规模进入李朝境内。宋军至决里隘,李军列象阵阻击,宋军持强弩猛射,以长刀砍象鼻,象受惊向后回奔,反而殃及李军,李军溃退。宋军乘胜拔机榔县与门州(皆今同登西北)。

12月21日,郭逵抵富良江(今红河),两军决战。李军战船四百余艘在江南阻住水路,宋军不能渡,郭逵和赵卨便分遣兵将伐木制造发石机攻打。又依燕达建议,暗遣军设伏山间,逐步减兵,示弱诱敌。李常杰中计,倾数万众渡江出击,宋军伏兵尽发,步骑合击,趁其帆折樯摧之际,选精兵乘大筏猛攻,大败交趾军,击杀数千。李朝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战死,左郎将阮根被俘。

富良江之战后不久交趾郡主李乾德便奉表求和。宋军由于冒着炎热进入瘴疠之地,伤亡逾半数,军粮也尽,虽一水之隔不能再进。郭逵表示“愿以一身活十余万人命”,同意撤兵。宋李两朝讲和。郭逵先将伤病之士撤回,才移师回朝。

战后

1078年(元丰元年)正月,交趾郡主李乾德上表呈贡:“奉昭遣人送方物,乞赐还广源、机榔等州县。”1079年,交趾归还掠夺的士民,宋朝才将顺州(前广源州)赐予交趾。1081年宋朝放弃顺州,内迁者有20000户。至此两国边境近200年未再起大的争端,边境无事,两国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战争争议:

战争起因

苏轼曾说:“熙宁以来,王安石用事,始求边功……沈起、刘彝闻而效之(指王韶、王章等),结怨安南”,“安南之役,(沈)起实造端,而(刘)彝继之”。他认为造成熙宁战争的直接原因虽是沈起和刘彝言行不当,但根源在王安石的好大喜功。《越史略》也载王安石是得到交趾被占城大败的情报(事实上并不存在)后派沈起和刘彝去担任知桂州的。宋神宗还曾诏郭逵等:“交州平日,依内地列置州县。”;在战争期间,王安石向宋神宗陈述越军正留在中国,“其国乃空无人也,失此机会,诚可惜”,宋可乘虚而入,并曾建议可以凭藉“一举灭交趾”的声威,来“以其气临夏国”。这些都表明宋朝对交趾确实存有野心。

对此越南历史学家陈仲金及《大越史记全书》也予以承认,但现今越南的很多历史书都以“先发制人”作为开战的正当理由并颂扬李常杰。——“李常杰的积极自卫的进攻战略,也体现了民族的这种精神和意志。他对抗战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并且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李常杰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把天才的战略与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相结合的杰出的军事家。”

但沈起和刘彝均是“妄言谋讨交趾”,并无资料表明他们曾获得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正式授权。他们作为地方官员的言行并不能代表宋朝中央。加之李朝进攻初,宋朝明显战备不足,连陷三州,表明即便宋朝有野心,但至少在当时并未付诸什么行动,由此李朝“先发制人”的理论也靠不大住。

邕州屠杀

钦州城和廉州城,都是在敌兵一到就被攻下了的,邕州的守城者则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邕州境内的四个军寨连续被交趾军攻破之后,北宋的邕州守臣苏缄把州境内的禁军和厢军二千八百人全部集合起来,分别扼守各要害。又募集敢死队数百人,在邕江上迎击敌人,杀死敌兵二百余人,战象十数只,然后就据城而守。用神臂弓射杀攻城敌军的人和象,用火箭焚毁敌人特制的攻城用具云梯和用牛皮做的攻濠洞子等物。前后杀伤敌军一万五千余人,战象不计其数。

后来,邕州城在被围攻了四十二天之后,终于在1076年3月1日(宋神宗熙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被敌人攻破了。城破之后,苏缄先叫他的家属三十六人自杀,然后他本人也纵火自焚。交趾人进入邕州城后,杀吏卒、土丁、居民五万余人,他们还把邕州城拆毁,用以填塞邕江。(资料来自:《长编》卷二七二,熙宁九年正月庚辰记事。《宋史》和《东都事略》的《苏缄传》等处所载也都与《长编》大致相同。交趾后黎朝的史学者吴士连所编写的《大越史记全书》卷三,也有一段同样的记录。)

《越南历史》等越南现代历史书从未提到李军在邕州制造的屠杀。但越南各种古籍和陈仲金均承认屠杀。

富良江之战

《越史略》对如月江和富良江有混淆之嫌。其写李军最后取胜,与其他越南和中国古籍亦不同。至于如月江则从未出现于中国史籍。

越南后黎朝名臣阮荐的《平吴大诰》也提到李军的胜利,但只提到赵禼一人。虽强弱时有不同,而豪杰世未常乏。故刘䶮贪功以取败,而赵禼好大以促亡。唆都既擒于咸子关,乌马又殪于白藤海。

法国学者马司培罗认为:“是役也,胜负谁属,实难明矣。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唐岛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唐岛之战的评价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唐岛之战又称黄海奔袭战、宋金唐岛之战,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双方在黄海海面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上决战,战争的结果以宋胜金败而告结束。此战是火器应用于战争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被英国收录为《影响人类最重大的100次战役》。 宋金之战,自北宋末年即已开始。南宋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

  • 北宋与西夏的重大战役 三川口之战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以宋败夏胜收场。 三川口之战的结果: 夏军在三川口全歼刘、石部之后,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延州危在旦夕。这时恰逢天下大雪,寒风凛冽,夏军缺少御寒衣物,遂致军纪松弛,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军队无心再战。元昊又得报宋麟州都教练使折继

  • 澶渊之战:宋辽两方因怂开战,最终心虚和解!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澶渊之战属于景德之役的一部分,辽国发动这场战役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以战迫和。 澶渊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了唐朝以来百余年来的动乱局面。使宋辽之间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统和十七年(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南下,于瀛州俘宋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十九年,又胜宋军于淤口

  • 刘裕北伐始末:刘裕差点让南北朝提前200年结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定都建康,南朝开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

  • 阴山之战:一举确立了唐太宗天可汗的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这是大唐对东突厥关键性的一次战役。其对大唐的重要性不亚于近代解放战争的辽沈、平津战役。这次战争过后大唐疆土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而且也为后来消灭西突厥打定了基础。从此一个崭新的帝国从东方升起。...突厥犯河西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东突厥将军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率军进扰河西。肃州(治酒泉,今甘肃

  • 明葡战争:中国史上与西方的首次交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明葡战争指1521年爆发的明军与葡萄牙军的战争,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汪鋐。正德年间的一场明葡战争,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者和士大夫敲响了警钟,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加军事实力,为后期的明日战争的胜利以及西学东渐的到来铺

  •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大将带领3万华野部队对付12万国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仗,哪部分敌人好消灭就消灭哪部分敌人,什么战法有效就采取什么战法。 --粟裕 求真务实,提出内线歼敌,夺取战争主动权 苏中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的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隔江对峙,对其威慑很大。抗日战争一结束,蒋介

  • 仙游之战:解围仙游,痛击倭寇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嘉靖四十二年冬,倭寇2万余人分乘百艘舰船,陆续在福清、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等地登陆。戚继光指挥军民与倭寇水陆交战12次,斩倭3000余人。倭寇以分散受挫,遂改变策略,集中攻城。倭寇万余兵力围攻仙游。知县陈大有率全城军民据城防守。戚继光根据敌情,调整部署:以一部随监军副使汪道昆往福州,防倭袭击

  • 秦州之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出海迎战 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南宋原岳飞部将,浙西马步军副总管李宝自告奋勇,愿率所部战船120艘、水军3000人,浮海北上,阻击金国水军。八月十四日。李宝率水军自平江(今苏州)启航。出海以后,一连三日狂风大作,船只被吹散,只得退泊明州关澳(今舟山群岛),收集失散的船只,进行休整。九月,李宝得知宿

  • 第二次缅甸战役:抗日名将孙立人俘虏了2000日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开序幕,我国新一军开始向缅北进攻,领兵的正是著名将领孙立人将军。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