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中七战七捷:粟裕大将带领3万华野部队对付12万国军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大将带领3万华野部队对付12万国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69 更新时间:2023/12/18 12:05:22

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仗,哪部分敌人好消灭就消灭哪部分敌人,什么战法有效就采取什么战法。

--粟裕

求真务实,提出内线歼敌,夺取战争主动权

苏中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的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隔江对峙,对其威慑很大。抗日战争一结束,蒋介石就把夺取苏北、苏中作为重要目标。在恢复和平谈判中,他亲自出马,要共产党让出苏北(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含苏中在内)。蒋介石露骨地说:“苏北地方并不大,让出来不算什么,你们还有许多地方可以生存。现在大家看到,你们在苏北,对南京、上海威胁很大。”

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对蒋介石的阴谋早有清醒的认识。1946年5月,经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批准,粟裕将第一、第六师及第七纵队共16个团3万人集中于苏中地区,完成了战略集结。这之前,华中野战军普遍进行了战斗训练,开展了百日军政大练兵,加强了政治工作,提高了军事技术和战术水平,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6月6日,粟裕在给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电报中说:“对扬州、泰州线之宜陵、白塔加以攻击,吸引顽二十五军、一○○军出来作战,在此一地求得打二至三个大仗,达到歼灭顽二至三个师后,相机夺取泰州,以巩固南线。”6月11日,中央军委复电华东局,同意华中军区的作战部署。

6月24日,针对蒋介石以主要的铁路干线为轴线,主力由南北展开进攻,首先夺取和控制各解放区的城市和交通线,并消灭解放军主力的战略企图,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示华东局:“太行、山东两军第一步出击豫东及津浦线,第二步渡淮向南。”要求“以苏中地方兵团吸引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率主力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歼灭第三、第四分区(华中军区所属淮南军区第三、第四分区)之敌,策应北面作战”。6月26日,军委又电示华中分局:“华中主力出淮南津浦线。”指出:“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敌,粟裕率主力(不少于15个团)位于三、四分区与陈野(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配合,一举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区之敌,恢复三、四分区失地,并准备打大仗,歼灭浦口北进之敌。”要求华中分局考虑利弊后答复。

陈毅随即电令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淮南,执行津浦路蚌浦段作战任务,首先“集中陶(勇)、(必成)两纵、五旅及谢(祥军)纵在六合、天长之间整训”。

当时粟裕正在苏中海安华中野战军司令部紧张进行苏中地区作战的准备工作,看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陈毅的电报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外线出击的战略机会:蒋军向北,我军向南,敌进我进,迫蒋议和。这场大战,对未来战局的发展关系重大,必须做到初战必胜。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华中主力是出击淮南津浦线还是在苏中先打几仗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权衡在苏中作战和在淮南作战的利弊得失。最后,他认为在苏中打一仗再西移更为有利:第一,苏中解放区是新四军较老的根据地之一,该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900余万),经济比较发达,粮食收入占华中的2/5,税收占1/2。未来山东主力和华中主力转到淮南作战后,不但粮草需要苏中供给,而且苏中的人力物力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也有极大作用,一旦放弃,苏中的人力物力将为敌所用。第二,该地区大部为水网地区,人民群众有坚强的组织,对敌斗争经验较为丰富,战争准备也比较充分,如不战而去,就等于自动放弃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与苏中人民的意愿相违。第三,苏中当面虽有国民党军9个师,但与淮南地区之敌相比,兵力比较弱,而我军主力正集中于苏中地区,如向淮南转移,苏中地区即有迅速被敌人占领的可能。一旦苏中失陷,淮南战局又不能取胜,我军将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出现这种情况,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的供给将有更大的影响。

第二天,粟裕召开各师和纵队首长会议,传达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关于华野主力去淮南作战的指示。各部队首长一致要求,首先在苏中打一个胜仗再走。粟裕认为,这个行动关系战略全局,应由华中分局作出决定。会议一结束,他就从海安出发,长途跋涉300余里,赶到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驻地淮安,与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副司令员张爱萍、副政治委员谭震林面商如执行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指令。四人均赞同粟裕的意见。6月29日,面商的当天,四人联名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发出了报告。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仙游之战:解围仙游,痛击倭寇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嘉靖四十二年冬,倭寇2万余人分乘百艘舰船,陆续在福清、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等地登陆。戚继光指挥军民与倭寇水陆交战12次,斩倭3000余人。倭寇以分散受挫,遂改变策略,集中攻城。倭寇万余兵力围攻仙游。知县陈大有率全城军民据城防守。戚继光根据敌情,调整部署:以一部随监军副使汪道昆往福州,防倭袭击

  • 秦州之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出海迎战 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南宋原岳飞部将,浙西马步军副总管李宝自告奋勇,愿率所部战船120艘、水军3000人,浮海北上,阻击金国水军。八月十四日。李宝率水军自平江(今苏州)启航。出海以后,一连三日狂风大作,船只被吹散,只得退泊明州关澳(今舟山群岛),收集失散的船只,进行休整。九月,李宝得知宿

  • 第二次缅甸战役:抗日名将孙立人俘虏了2000日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开序幕,我国新一军开始向缅北进攻,领兵的正是著名将领孙立人将军。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

  • 蒙古灭金决定性的一战 野狐岭之战金国为何会惨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野狐岭之战:此战发生于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八月,在野狐岭(今河北省万全县)发生的决定蒙古与金朝双方命运的决定性战役。 在此次战役中,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集中打击45万金国大军的中路十万军队,蒙军大胜,金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精锐,从此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铁骑。为何金国占有绝对优势的

  • 出河店之战:为金国建立的创造了先决条件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会打仗的将军,军队越打越多,不会打仗的就越打越少。后金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之处,只有女真各部二千五百人,而当时辽国却佣兵百万。阿骨打正是凭着自己出色的指挥,将金兵越打越多的。奠定金国强势崛起的战役是发生在1114年的出河店之战。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压迫民族反抗的历史。从天祚帝即位以后,契丹贵族

  • 清朝收复台湾的关键之战:澎湖海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澎湖海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

  • 大凌河之战:明清两个朝庭实力转变的关键一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大凌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战役,它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崛起。大凌河之战背景是在明末清初之时,由于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在北宋时期建立金国。历史上为了区分明确,将清朝的前身命名为后金。大凌河之战是苟延残喘的明王朝与正在崛起的后金政权之间的交锋。 大凌河之战是在两个政权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展开

  • 大非川之战的过程如何?造成了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公元670年四月(唐咸亨元年),吐蕃大举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合于阗联手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罢安西四镇。大唐再不出兵也不可能了. 唐军“以逻娑为出师之名,或许有胜利后直捣黄龙之意”。 战前唐方踌躇满志,大胆深入。 二年,吐蕃以噶尔·赞聂多布为大相,由其弟名将噶尔

  • 顺昌之战:南宋步兵克制骑兵的经典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战役之一,也是宋军步兵在平原地带击败女真重骑兵的经典战例。整个战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历时6天。宋军经过3次战斗,打退了金军的前锋部队。 第二阶段从6月7日至6月12日,同样历时6天。宋军将领刘錡率全城军民与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

  • 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丁奉终究大器晚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丁奉是吴国名将,与陆抗号称东吴后期的两大门神。与之不同的是,他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在杀敌得到的,没有后台背景,在孙权时期由“招贤馆”而进入周瑜手下,同徐盛共为周瑜的帐前护军校尉,同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又跟随吕蒙和陆逊…… 白衣渡江的荆州之战有他的参与,夷陵之战等大大小小的战役多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