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伊阙之战是战国历史上场杀人最多的战争吗?

伊阙之战是战国历史上场杀人最多的战争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69 更新时间:2023/12/9 16:14:18

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这是战国历史上战场杀人最多的战争,没有之一!

伊阙,位于今天洛阳龙门,号称天子门户,中原要道,对于这个地方,中国历史上每个想要攻克洛阳,进逼关中的君主都不会陌生,两千多年前,这里也爆发了一次大战,战争双方是已经势不可挡的秦国和韩,魏,东周三国联军,而这次战争还有一个可以记入史册的是,一代名将,号称“人屠”的杀神白起终于走上前台,步入自己的辉煌时期。

白起,秦国名将,受封“武安君”,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但这都是后话,伊阙之战时的白起,名气还没有后来那么大。在这场战争前,白起刚刚攻占了韩国的重镇新城,官职也从带略有名誉性质的“左庶长”升为有实际统兵权力的“左更”,但在六国人的眼里,这个年轻将领的名声远没有后来那么可怕。这场战争的起因是韩魏联军主动攻秦,看似找死,其实韩魏也是无奈之举。

秦国自从得了巴蜀之地以来,实力大增,频频东进进攻韩国和魏国。经过几十年的战争,韩魏的领土已被秦国占去了三分之一。在此战开始前,秦国宣太后的弟弟魏冉拜相,魏冉作为一个扩张积极分子,给六国带来的压力骤然增大,韩魏终于明白,再不主动反击,早晚会亡国,韩魏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终于在公元前294年,秦国蜀郡发生内乱,秦国大将司马错带兵十万国内平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秦国东部边境空虚,韩魏以为机会来了,就联军抢先发动进攻,发起了这次“伊阙之战”。

战争开始后,韩国派出名将暴鸢领兵八万,魏国派出名将公孙喜领兵十六万,这两位将军都是成名已久的老将,而他们所带的兵马已经是韩魏最后的精锐。可奇怪的是,韩魏联军虽然声势很大,却没有打入秦国国境,而是在韩魏秦交界的“伊阙”,据险扼守,等着秦军来打。

伊阙为韩、魏门户,两山对峙,伊水流经其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白起带大军到达后发现韩魏两家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人心不齐,暴鸢和公孙喜都想让对方做主力以减少己方损失,这种临阵推诿扯皮也严重影响了整个联军阵营的防御整体性,秦军虽然数量只有韩魏联军的一半,但是战斗力却远胜韩魏联军,于是白起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拿摇摆不定的魏国开战。

战争开始后,白起先用疑兵迷惑和牵制韩军,然后大军突袭魏军,魏军也没料到秦军突袭,顿时慌乱起来,伊阙狭长的地形不利于魏军优势步兵的展开列阵,顿时全军大乱,主帅公孙喜被杀,然后秦军又调转兵力猛攻韩军,韩人也没想到魏军败的那么快,在韩军侧翼已经完全暴露给秦军的情况下,韩军阵型大乱,全线崩溃。主将暴鸢逃走,韩军近乎全军覆没,从此,韩魏门户洞开。

伊阙之战,秦军以少胜多,以十万之众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成为秦灭六国战争中,战场上杀人最多的一战,白起“杀神”之名传遍六国,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人屠”之路。韩魏丢失城池五座及大片领土,残余精锐损失殆尽,从此只能坐着挨打,秦国终于实现了向东的梦想,一路势如破竹向中原扩展。

伊阙作为东周王室洛阳的南大门,向来是兵家要道,无论是向东还是向南,秦人都必须拿下这个战略要地,二百多年前,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伊阙,无法通过戎狄控制的龙门山南部的“秦郑古道”,准备偷袭郑国的秦军被迫走北道,从晋国国境穿过,“更晋地过周北门”。最后在崤山被晋人偷袭,全军覆没。崤山之战后二百多年,伊阙之地一直被周王室和从晋国分化出的三晋——赵魏韩三国把持,秦人东进之路被堵死。伊阙之战彻底解决了秦人数百年来向东和向南的交通线,从此以后中原门户洞开,几十年后,东周灭亡。

此战对白起更是有着纪念性意义,白起在伊阙以少胜多,全歼韩魏联军一战成名,战后升为国尉,开始了自己的战神生涯,作为名将的成名之战,白起替秦人实现了“下兵三川,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的梦想,秦人一统六国只是时间问题。

伊阙之战的结果:

伊阙之战,以秦国军队大胜而结束。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因战功卓著升任国尉。同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伊阙之战的影响:

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从周赧王二十四年至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91年-前289年),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叶(今河南省叶县南)、邓(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夺取了魏国的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内郡大小城池61座。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万历朝鲜战争的背景及影响:战争伤亡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万历朝鲜战争中朝日军力对比悬殊,在这场持续了七年的战争中,双方的兵力、人数和作战能力和策略都很重要。作为朝鲜的强力后援的明朝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的相当强势,实质上这更像是明朝和日本的对抗。 万历朝鲜战争发生在十六

  • 三都谷之战的评价如何?三都谷之战的起因与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三都谷之战是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九月,宋军于三都谷(今甘肃甘西附近)击败青塘吐蕃部的战斗。三都谷之战是宋军和青塘吐蕃军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地点就是在三都谷,也就是今天甘肃甘西附近。这场战争发生在北宋大中祥符九年九月时候,宋军击败了青塘吐蕃部队。那么对于三都谷之战的评价如何呢? 三都

  • 史上桂陵之战孙膑为田忌谋划奇招 该计策被收入36计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

  • 浊泽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战争的过程及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在公元前369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进攻魏军的作战。 史称“浊泽之战”此战,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赵、韩的严重分歧,因不能协同而由胜转败,使魏国终免于分割。 浊泽之战评价: 历史典籍中,对公元前369年发生的那场浊泽之战的评价,多见于《史记·魏世家》上。

  • 阪泉之战的原因是什么?阪泉之战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那阪泉之战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带来阪泉之战的原因、过程、影响的相关内容。 阪泉之战的发生原因: 据后世考证阪泉之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原始农耕社会所形成的氏族制度走向衰落,部落间为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日益频繁。在这时期,黄

  • 古代最大的一次海战:崖门海战颠覆宋朝也颠覆了中国人的自尊心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南宋末年,宋元水军在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零丁洋海面进行了一次堪称历史之最的大海战。崖山之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人认为自己是最文明、最强大、最光荣的种族,中国领导世界,中国统治四夷。而崖山海战颠覆了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皇统断绝,夷狄成为统治者,沉重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心。 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

  • 鸣条之战的时间 鸣条之战为什么说是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鸣条之战发生在公元前什么时候?据说鸣条之战是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说?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

  • 汉羌百年战争:烧当之乱与先零之乱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汉羌战争,是指东汉与河西走廊西部的西羌部落断断续续进行的百余年的战争。由于西羌的内迁,和河西走廊、陇西当地的汉朝人时常发生冲突。加之,西北的地方官多数都残酷苛暴,导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杀汉朝人,汉朝军队也屠杀西羌人,西羌人在东汉取代了匈奴成为汉朝第一外患。 汉羌战争的战争背景: 汉宣帝时

  • 三峰山之战是怎么回事?蒙古军与金军的交战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三峰山之战,1232年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与金军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此役,蒙古军以少胜多,取得重大胜利。金主力崩溃,再无力量复兴,灭亡已成定局。 当金人连年入侵南宋,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实力之时,蒙古人却迅速兴起,把金人赶出东北老家,逼迫他们从燕京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退

  • 中国古代战争常有百万大军 如此庞大军队数量是否属实?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古代战争无数,我们经常在古代战争中,看见这样庞大的数字,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俘虏四十万。而同时期的国外战争,比如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军队,东征时也就两三万人,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阿金库尔战役,法军损失几千不对,就很久没缓过来气。我国古代打仗时真的有这么大的阵仗吗? 我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