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都谷之战的评价如何?三都谷之战的起因与结果

三都谷之战的评价如何?三都谷之战的起因与结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61 更新时间:2023/12/18 18:44:01

三都谷之战是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九月,宋军于三都谷(今甘肃甘西附近)击败青塘吐蕃部的战斗。三都谷之战是宋军和青塘吐蕃军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地点就是在三都谷,也就是今天甘肃甘西附近。这场战争发生在北宋大中祥符九年九月时候,宋军击败了青塘吐蕃部队。那么对于三都谷之战的评价如何呢?

三都谷之战安定了秦州的边防,使青塘吐蕃不再对宋朝产生忧患。在三都谷之战后,曹玮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有很大的战功,因此由引进使、领英州团练使提拔为客省使领、康州防御使。另一方面他继续用兵打击李立遵的势力,使不少部落被他纳为熟户后便纷纷倒向了宋帝国。李立遵的联盟趋向随之崩溃,宋朝的西北局势终于再次稳定了。

三都谷之战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安定了秦州边防,屏蔽了秦陇及关中的安全。从长远方面来看,着一战对北宋的蕃汉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此战后唃厮啰、李立遵不再反叛,没有归附西夏。到了宋神宗时期,王韶开拓西北两千里,并且成功地取得熙、河等地区,而这个基础正是曹玮对西部边防的有力经营。

在三都谷之战中,可以说曹玮在其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政治上,他密切关注吐蕃诸部的动向,洞察李立遵的野心,同时及时防止其他部落的骚动。在军事上,他凭借杰出的指挥才能,以低伤亡打出了一场精彩的战斗,同时也是宋朝历史上难得的一场骑兵战。在战后,吐蕃人对曹玮十分尊重,唃厮啰在与人交谈中只要一听到曹玮的名字,就会以手加额,向他所在方向行礼。

三都谷之战简介

三都谷之战是发生在北宋大中祥符九年,也就是公元1016年九月的时候,宋军在三都谷击败了青塘吐蕃部的战争。所以这场战争的参战方就是宋军和青唐吐蕃军,战争的结果是宋军获得了胜利,斩首了千余人,擒获了七人,这场战争安定了秦州边防。

曾经与唐帝国维持了一百多年战争的吐蕃帝国,在10世纪的时候崩溃瓦解了,众多都散落在青藏高原上。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吐蕃河湟地区出现了一位首领,这为首领就是李立遵,他打听到一位名叫欺南陵温逋的人是吐蕃赞普达玛欧松的后裔,于是就将他挟持到宗哥城,尊他为赞普,自称为全藏的领袖。而李立遵则为论逋,相当于国相。李立遵势力为吐蕃崩溃分裂衰弱后的众多割据势力之一。

唃厮啰政权使当时北宋以及河湟局势更趋于复杂。宋朝在西北地区已经被李氏政权搅得不得安宁,要想在西北地区防止扩张,就必须保护吐蕃不受侵犯。但是宋与吐蕃也绝不是盟友,都想要争取自己的利益。如果任由李立遵的扩张,让他成为平夏部的另一劲敌,双方的冲突就会在所难免。因此三都谷之战的爆发,就是宋朝和吐蕃双方,是敌是友矛盾的集中表现以及最终的了断方式。

战争起因:

此时宋朝在西北负责防务的是北宋名将曹玮。他新上任秦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径原仪渭州镇戍军缘边安抚使。当时宋廷在唃厮啰等的封赏以及是否联合的问题上,持反对态度者很多。曹玮充分认识到了唃厮啰势力的重要性,采用了恩威并用的策略,使其能充当遏制党项李德明的宋军前沿阵地,“独言宜厚确厮啰以扼德明,又请如厮铎督例授李立遵节度使。”

节度使是北宋封给周边归附势力的常用荣誉。不过,狂妄的李立遵根本不满足于节度使的头衔,他先前就上表要求宋廷授予他“赞普”的称号。曹玮指出,赞普就是可汗的意思,如果李立遵一句话就得到了,真正的赞普唃厮啰将置于何地?这不仅将招致一国二主的尴尬局面,还会助长吐蕃贵族“且复有求,渐不可制”的贪欲。宋真宗接到奏章就召集宰相王旦等人商议,王旦支持曹玮意见说:“既来求恩,然不可不纳,但当为之节度。”最终拒绝李立遵赞普的赐封,任命其保顺军节度使。

这下李立遵很不满,开始阴谋背叛朝廷,谋求名义上的独立。他先是指使唃厮啰的舅舅赏样丹与厮敦准备立文法起事,但这位厮敦是曹玮的好友。曹玮针锋相对,让厮敦去取赏样丹的首级,果然赏样丹的人头很快摆到了曹玮的帅案上。厮敦又献出了他自己的封建辖领南市城,于是曹玮轻松得土,并上表封厮敦为顺州刺史。杀死赏样丹后,曹玮立即出兵,迅速回击私立文法的厮鸡波、李磨论两部。这两部落还在商量着怎么劫掠边境时,就被宋军一锅端了。

战争结果:

三都谷之战后,曹玮因此次战功,由引进使、领英州团练使提拔为客省使领、康州防御使。他继续用兵打击李立遵势力,河、洮、兰州以及安江、妙敦、邈川等地不少部落被他纳为熟户后纷纷倒向宋帝国。李立遵的联盟趋向崩溃,宋朝的西北局势终于再次稳定。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李立遵入贡,三年后又上表要求内附。不久唃厮啰和李立遵分裂,李立遵部再也不能同宋朝对抗了。宋朝恩威并施有效的笼络了河湟地区的吐蕃部落,使其成为抑制西夏党项势力的一个棋子。

三都谷之战直接效果是安定了秦州边防,屏蔽了秦陇及关中的安全。从长远来看,此战对北宋的蕃汉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此战后唃厮啰、李立遵不再反叛,没有归附西夏。到宋神宗熙宁时期,王韶拓边西北两千里,成功地取得熙、河等地区,其基础正是曹玮等对西部边防的着力经营。

可以说,曹玮在其间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政治上,他密切关注吐蕃诸部的动向,洞察李立遵的野心,及时防止其他部落的骚动;军事上,他凭借杰出的指挥才能,以非常低的伤亡比打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战斗,同时也是宋朝历史上难得的一场骑兵战。战后,吐蕃人对曹玮的威名十分尊重,唃厮啰在与人交谈中只要一听到曹玮的名字,就会以手加额,向他所在方向行礼。多年后大将葛怀敏出战西夏,宋仁宗即赐以曹玮的战甲,以示荣耀和嘱托。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史上桂陵之战孙膑为田忌谋划奇招 该计策被收入36计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

  • 浊泽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战争的过程及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在公元前369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进攻魏军的作战。 史称“浊泽之战”此战,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赵、韩的严重分歧,因不能协同而由胜转败,使魏国终免于分割。 浊泽之战评价: 历史典籍中,对公元前369年发生的那场浊泽之战的评价,多见于《史记·魏世家》上。

  • 阪泉之战的原因是什么?阪泉之战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那阪泉之战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带来阪泉之战的原因、过程、影响的相关内容。 阪泉之战的发生原因: 据后世考证阪泉之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原始农耕社会所形成的氏族制度走向衰落,部落间为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日益频繁。在这时期,黄

  • 古代最大的一次海战:崖门海战颠覆宋朝也颠覆了中国人的自尊心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南宋末年,宋元水军在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零丁洋海面进行了一次堪称历史之最的大海战。崖山之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人认为自己是最文明、最强大、最光荣的种族,中国领导世界,中国统治四夷。而崖山海战颠覆了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皇统断绝,夷狄成为统治者,沉重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心。 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

  • 鸣条之战的时间 鸣条之战为什么说是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鸣条之战发生在公元前什么时候?据说鸣条之战是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这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说?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

  • 汉羌百年战争:烧当之乱与先零之乱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汉羌战争,是指东汉与河西走廊西部的西羌部落断断续续进行的百余年的战争。由于西羌的内迁,和河西走廊、陇西当地的汉朝人时常发生冲突。加之,西北的地方官多数都残酷苛暴,导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杀汉朝人,汉朝军队也屠杀西羌人,西羌人在东汉取代了匈奴成为汉朝第一外患。 汉羌战争的战争背景: 汉宣帝时

  • 三峰山之战是怎么回事?蒙古军与金军的交战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三峰山之战,1232年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与金军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此役,蒙古军以少胜多,取得重大胜利。金主力崩溃,再无力量复兴,灭亡已成定局。 当金人连年入侵南宋,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实力之时,蒙古人却迅速兴起,把金人赶出东北老家,逼迫他们从燕京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退

  • 中国古代战争常有百万大军 如此庞大军队数量是否属实?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古代战争无数,我们经常在古代战争中,看见这样庞大的数字,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俘虏四十万。而同时期的国外战争,比如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军队,东征时也就两三万人,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阿金库尔战役,法军损失几千不对,就很久没缓过来气。我国古代打仗时真的有这么大的阵仗吗? 我们知

  • 宋越熙宁的战争经过 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宋越熙宁战争是指熙宁七年(1075年11月)至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之间,交趾(越南李朝)对北宋广南西路的入侵和北宋对交趾(越南李朝)的反击战争。历史对这场防守反击战争,至今这场战争还没有准确的叫法。 战争经过: 1075年11月(宋朝熙宁七年,李朝英武昭胜元年),越将李常杰和宗亶带领二十万

  • 唐岛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唐岛之战的评价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唐岛之战又称黄海奔袭战、宋金唐岛之战,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双方在黄海海面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上决战,战争的结果以宋胜金败而告结束。此战是火器应用于战争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被英国收录为《影响人类最重大的100次战役》。 宋金之战,自北宋末年即已开始。南宋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