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最早的军事密码来源于北宋时期

最早的军事密码来源于北宋时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87 更新时间:2024/2/11 4:37:10

作为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密码通讯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早期的情报是使用书面公文的方式实施传递,一旦落入敌手,难免泄密,即使使用腊丸、虎符、口头传递等方式,如果信使被敌人俘获,经受不住严刑拷打而叛变,也是不安全的。因此,寻求一种只有极少数人明白,更安全的通讯方式,是军事家大力思考的重点。北《武经总要》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部非重要的著作,对了解中世纪中国战争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书作者曾公亮总结前人经验,研究出中国古代已知最早的军事情报通讯密码。

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军用通信密码表。它先收罗当时军中必用的40个短语,给它们分别编上相应的代码。例如:1.请刀;2.请箭……14.请添兵……18.请固守……

曾公亮收集了军队中常用的40种战斗情况,编成40条短语,分别编码。这40条短语是:1请弓、2请箭、3请刀、4请甲、5请枪旗、6请锅幕、7请马、8 请衣赐、9请粮料、10请草料、11请车牛、12请船、13请攻城守具、14请添兵、15请移营、16请进军、17请退军、18请固守、19未见贼、20 见贼讫、21贼多、22贼少、23贼相敌、24贼添兵、25贼移营、26贼进兵、27贼退兵、28贼固守、29围得贼城、30解围城、31被贼围、32贼围解、33战不胜、34战大胜、35战大捷、36将士投降、37将士叛、38士卒病、39都将病、40战小胜。

这套密码的使用方法是:将领带兵接受战斗命令出发前,军事指挥部门与其约定一首40字的五言律诗作为解码密钥,该诗文字不得重复,并发给一本有上述40个短语的密码本,诗中的每一字都对应一条短语,短语顺序在战前临时随机排列,该密码本只有通信双方极少数高级将领保管,在战斗中,前后方就按该密码本进行通讯。现举例如下:

假设双方以唐代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为解码密钥。如果军队在战斗在粮食将尽,需要补充,前方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请粮料”的编码,假如是第九,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第九字是“五”。于是请粮将领就将“五”字写到一件普通公文书牒之中,并在字上加盖印章。指挥机关接到这件公文后,查出盖印章的“五”字,得知“五”字在临时约好的诗中列第九,再对照密码本上的顺序,就得知了前方的情报。

大将率兵出征时,先领一个密码本,并兵部事先约好,利用某首五言诗作为解码密钥。例如,约定下面这首诗作为解码之用:“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战斗开始后,统兵将领请求固守阵地。他查出“请固守”是第十八号密语,而诗中的第十八个字是“花”字,于是马上编发一道嵌有“花”字的普通公文,在“花”字上加盖印章,表示此字是个关键。

公文到达后,主帅马上就可以破译出来。他同意下属的请示,就重新写下这个字,把它夹在文章中,加盖印章发回.如不同意,就什么也不写,只盖上一个空印。这种保密方法,不仅敌人看不懂就连送信人与其他将领也不知道。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收复台湾的7次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第一次战役(三国时期)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国主孙权在进行中原的残酷争斗,已经开始向海上发展。公元227年,孙权在东治(今厦门)训练能出远海作战的水师,并建造大型战舰数百艘。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当时的夷州(今台湾省),遭到当时土著蛮荒的轻微抵抗。由于当

  • 历史上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的6次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三国时期吴国远征台湾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孙权远离中原的残酷争斗,已经开始向海上发展。公元227年,孙权在东治(今厦门)训练能出远海作战的水师,并建造大型战舰数百艘。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当时的夷州(今台湾省),遭到当时土著蛮荒的轻微抵抗。由于当时语

  • 中国古代4个兵家必争之地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古代战争往往从攻城掠地开始,能否占领一个要地会成为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为此,双方往往会看中一个扼要位子而进行抢夺,古代王朝的更替都是由战争决定的,无论是哪一朝哪一代的战争,中国的这四个城市,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得此地便可得天下。1、“五省通衢”:徐州 徐州地处东西南北水运要冲,成为

  • 古今中外著名的十大军事理论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古代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而战场的决胜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战技巧以及作战兵器,而作战技术又仰赖于兵书的指点,在漫长的历史上,这十部兵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们闻名世界。1、《孙子兵法》,时间:约公元前512年,作者:孙武(中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 一部2500多年前的兵书,至今仍然在不

  • 蒙古西征之战:黄色旋风席卷欧亚大陆势不可挡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到12世纪时,在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当廷怒斥南迁论的太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六月,(1449年)是改写明朝历史的惊魂之年。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数十万

  • 刘邦项羽楚汉争霸——彭城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汉二年(205),刘邦在基本平定三秦后,准备东出与项羽争天下。他出关到陕,慰问那里的父老。三月,刘邦率军从临晋渡河,魏王豹将兵从。很快攻下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到洛阳,降河南王申阳。这时有新城三老董公等挡在刘邦马前诉说义帝的死亡经过。汉王闻后,大哭一场,遂为义帝发丧,举哀三日。然

  •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个地方,什么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前秦的皇帝苻坚为了统一全国想南方的统治者东晋发起的一次作战,可惜,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据记载,前秦的皇帝苻坚摔了八十多万大军南下,结果却败给了东晋的八万大军,而此战之后还延伸除了草木皆兵的成语。那么,淝水之战是发生在哪一年的呢?一起来看淝水之战简介。 淝

  • 清朝中俄雅克萨之战最后谁赢了?雅克萨之战结果及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虽然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此战的胜利,也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但是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上来看,虽然宣告了战争的胜

  • 萨尔浒之战的起因及意义:萨尔浒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