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今七大收复边疆的战争

中国古今七大收复边疆的战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5 更新时间:2023/12/9 2:21:55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着名的边疆收复战,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军威

1、秦朝蒙恬收复内蒙古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着名将领,祖籍齐国。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

内蒙古的叫法产生在现代,秦朝时笼统的称为河套地区。

战国末年,秦国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

公元前221年,秦朝名将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却传来了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领命“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同时蒙恬做为秦军里最富有野战能力的将领,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很有心得。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又进行了几场战争,使匈奴主力遭受重创,不得不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蒙恬不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不敢深入汉境,应该说与此战不无关系。

2、明朝傅友德收复云南

傅友德(?-1394),明开国功臣,着名将领。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反元起事。后降朱元璋,战功卓着,曾晋封国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请田触怒太祖,次年赐死。

明朝立国后,元顺帝退据漠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继续据守云南。朱元璋为统一全国先后遣使招降,均被杀,遂决定以武力攻取云南。十四年九月初,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步骑兵号30万征云南。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军进入湖广,相继攻下普定、普安,然后进攻云南东部门户曲靖。梁王闻讯,急遣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兵10余万至曲靖堵击。

十二月十六,明军利用大雾作掩护进抵曲靖东北之白石江。待雾散天晴,达里麻见明朝大军隔江相望,十分震惊,急遣精兵扼守江岸,但曲靖还是很快被明军占领。此后,傅友德分兵直取昆明,并自率数万大军北上攻乌撒。二十日,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闻达里麻兵败,弃城走普宁忽纳寨自杀。二十四日,明军入昆明。同时,明军在赤水河也大败元军,歼其3000余,元右丞实卜率余众仓皇逃遁,明军直达毕节。十五年闰二月十八,明军进攻大理城(今云南)。大理国首领段世(段明之弟)聚众扼守。二十三日拂晓,明军进攻龙尾关,大理军惊乱,明军破大理城,俘段世。不久,明军分兵攻取未附州县,云南平。

3、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明朝平国公郑芝龙长子。因受南明隆武皇帝倚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姓朱,名成功,人称“国姓爷”。

清顺治三年(1646),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曾苦苦劝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属广东),起兵抗清。同时,郑成功还做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收复被荷兰人战领的台湾。

1661年阴历二月,郑成功率领众将士在金门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二十四日晨,部队横越台湾海峡,陆续到达澎湖群岛。次日,自已率军继续东征,强行渡海,三十日晚,郑成功亲自率船队冒着暴风雨横渡海峡。并沿着预先测度好的港路鱼贯而人,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迅速于禾寮港登陆,并在台江沿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北线尾登陆的另一支郑军,则驻扎于鹿耳门,以牵制荷兰侵略军兵船,兼防北线尾。

荷兰海、陆作战均告失败,赤嵌城和台湾城成为了两座孤立的城堡。经过不断的战斗和围困,荷军首领揆一走投无路,只得同意由评议会出面同郑成功谈判。经过会谈,揆一“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1662年农历二月一日,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4、清朝赵尔丰收复西藏

赵尔丰(?-1911)清末大臣,1908年任驻藏大臣,率兵入藏,屡败受英国操纵的叛军,阻止了英帝国主义北进的阴谋。

19世纪末,英国势力到达印度北部,威胁中国西南,自此西南边疆多事。1902年英国要求中英西藏三方谈判所谓“主权”之争,1904-1905年,英人借通商要挟,自哲孟雄(今锡金)进兵,在江孜击溃藏军,进入拉萨,签订“中英新定藏印条约”。

1910年,赵尔丰率川军进入拉萨,宣布剥夺十三世达赖的名号。十三世达赖逃往印度。赵尔丰改土归流,移内地民众实边推动垦务,废除土司制度和寺庙特权,对发展藏区农牧业、手工业、交通邮电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颇有建树。

1910年(宣统元年)初,钟颖军与赵尔丰军会师于查木多,然后两军迅速推进到工部(今林芝专区首府八一镇附近)一线。对整个工部和波密地区(昌都、林芝地区)进行改土。消灭了这一地区长期威胁丹达岭以西的后藏安全的波密王白马青翁独立政权。并先后建立起了查木多、江达(工部)、等十多个县,赵同时向南派兵,进入查隅地区,建立了查隅县(查隅在今西藏自治区最东南,临中印边境东段之东,与印占瓦弄相邻)。

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赵尔丰率军回成都“平乱”被杀,清廷被推翻。此后变乱迭起,动荡不宁。直至民国政府在以赵尔丰在该地设县的基础,与英国斡旋,力争国土,挫败了英国分裂西藏的企图。1928年民国政府能在“东起打箭炉,西至拉萨以东不远,南抵云南维西、中甸,北至青海玉树”建西康省,赵尔丰功不可没。

5、清朝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1812~1885),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一年后,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又称甘肃制造局)和甘肃织呢总局(又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时为新疆军政中心的伊犁地区,加紧了与英国争夺中国西北边陲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东南、西南和南部边疆也面临列强侵略威胁,边疆危机日益严重。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廷采纳左宗棠等人当务之急是出兵收复新疆的主张,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4月,左宗棠从甘肃省城兰州移驻肃州(今酒泉)。8月上旬,派刘锦棠、金顺二部清军从阜康出发,出其不意地迫近乌鲁木齐北面重地古牧地(今米泉)。扫清敌外围据点后,并乘胜于18日收复乌鲁木齐。尔后,左宗棠命刘锦棠部驻守乌鲁木齐,防止敌军北犯,并继续清剿山中残敌;命金顺挥军西进,攻玛纳斯南城,后刘锦棠、伊犁将军荣全先后增援会攻,于11月6日占领该城。至此,天山北路为阿古柏军占领之地全部收复。

1877年4月,左宗棠指挥清军三路并进,是年秋,左宗棠决心尽复南疆,南疆各族人民久受阿古柏的荼毒,纷纷拿起武器配合清军作战。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和阗。至此,整个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

清军收复新疆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英俄企图利用阿古柏肢解和侵吞中国西北领土的阴谋。后经过长期反复交涉,于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从而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

6、现代徐树铮收复外蒙

徐树铮(1880-1925),北洋皖系名将。袁世凯称帝时,力劝段祺瑞抵制,被袁免职。1916年袁死后,任国务院秘书长。1917年策动了张勋赶走黎元洪,事后又讨平张勋的军事行动,任陆军部次长。积极主张武力统一全国。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徐树铮把目光投向了长期分裂的外蒙古,创造了中国二十世纪初国家统一的一番惊天伟业!

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有一次鲜为人知的军事行动,那就是北洋军阀政府的出兵外蒙和西伯利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外蒙古在沙俄的威逼利诱和极少数卖国王公的唆使下,宣布独立,脱离祖国。孙中山、徐树铮等对此都表示强烈的愤怒,被报界称为“当时中国唯一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外蒙失土的两个爱国者”。

1919年,德国战败,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王公贵族害怕俄国的赤化运动波及外蒙古,因此决定回归中华民国以维护自身利益。1919年10月,37岁的徐树铮率领一旅边防军,挥师出塞,向库伦进发。徐树铮一到库伦,立即把外蒙古伪政权的“内阁总理”巴德玛多尔济“请”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并将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加以软禁。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总统,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回到中华民国怀抱!同时徐树铮还将军队派驻外蒙各地,尤其是唐努乌梁海,被沙俄侵占达七年之久,也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徐树铮收复外蒙后回京,分别向大总统和远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汇报。孙中山收到来电后异常喜悦,立即不顾国民党内某些人的反对,回电对徐树铮收复外蒙予以高度评价!徐树铮在外蒙古引种蔬菜、修建公路、开办银行、创刊日报、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但不幸的是,由于各种内在原因和苏俄的干涉,外蒙古及唐努乌梁海很快又失去了!

7、现代张君然收复西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决定,台湾、西沙和南沙群岛应回归祖国。1946年,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在派人巡查南海后向当时的行政院报告,反映南海诸岛无人驻守。不久,法新社西贡专电称:“法国海军陆战队于1946年5月曾在西沙登陆,逗留15天。”同年8月又有消息传来,菲律宾外交部长季里诺表示要将“新南群岛”(即我南沙群岛)并入菲律宾版图。

海军总司令部迅速调集护航驱逐舰太平号、驱潜舰永兴号、坦克登陆舰中建号及中业号组成编队南下收复西、南沙主权(后来,西沙部分岛屿及南海太平岛即以这些军舰名命名)。编队指挥官、副指挥官分别由海军上校林遵为和海军上校科长姚汝钰担任,时任海军总司令部海事处参谋的张君然任编队参谋。

1946年10月25日,编队抵达上海。29日晚各舰分别秘密出港,于11月1日晚到达珠江口外的伶仃洋。11月23日,姚汝钰指挥永兴舰和中建舰抢先出航,于24日凌晨到达西沙永兴岛海域。张君然率一个战斗小组乘汽艇从礁盘登陆。29日上午,编队派出仪仗队随同中央各部、委代表及广东省接收人员和驻岛官兵,为收复西沙纪念碑揭幕,鸣炮升旗。

然而,1947年1月6日,法国一架飞机飞临永兴岛上空侦察。18日上午,法国军舰“东京人号”驶抵永兴岛,派官兵登陆,要求我驻守人员撤离。当时驻守在永兴岛的电台台长李必珍严词拒绝,并命令官兵进入紧急备战状态,严令法军立即退走。法军见永兴岛无隙可乘,只好转而登陆珊瑚岛驻扎至1955年才撤离,并为日后西沙海域争端留下隐患。

国民党海军收复西沙后,张君然被任命为第一任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任职期间,张君然在行使管理职权的同时,还为西沙的建设和向国人宣传海洋权益、宣传西沙群岛作出了贡献。为了纪念1946年海军收复西沙群岛,张君然还在永兴岛立下了一方水泥纪念碑。其正面碑文为“南海屏藩”,背面刻有“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旁边署着“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此碑至今立于永兴岛上,成为西沙群岛的一座历史证物!

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当决不决,对仅有法国少量军人占领的我西沙永乐群岛岛屿没有采取坚决地进驻行动,以致养痈贻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在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指挥下,于1974年1月以精悍的海军小编队和陆军小分队,击退南越海军编队,并成功实施海陆协同登陆战斗,一举收复西沙群岛。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对游牧骑兵的三大战术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战车 战车的战争运用应该是春秋时期形成的,吴、孙《兵法》云:“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汉代的武刚车自然有了大发展,据说长二丈(6米 多),阔一丈四(4米多),车外侧绑长矛,内侧置大盾。既可以运送士兵、粮草、武器,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长矛,立上坚固的盾牌,开上射击孔,在作战时

  • 大明戚家军精锐最后一战----萨尔浒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将星陨落万历十五年(公元1588年)农历十二月七日,六十岁的戚继光突然发病,病急且重,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十二月八日便离开了人世,这一天也是中国人传统的腊八节。一代将星陨落,但戚继光为明帝国留下了他用毕生精力操练的军队和练兵的纪要,戚继光在任时,曾经有将全国的百万明军由他重新轮训的设想,没有被朝廷

  • 彭城之战---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

  • 巨鹿之战---大秦最致命的一击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说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让千年来无数风流志士遐想,讴歌!秦之兴起,无疑其内在战争机器的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败也勃。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

  •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 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 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 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

  • 秦统一六国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 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 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

  • 东汉统一战争---重建刘姓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东汉王朝的统一之战,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利用新莽政权被推翻后群雄并起、中原 无主的有利时机,以武力进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先后镇压赤眉农民军,兼并群雄 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刘秀夺取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在血泊中重 新建立起封建统治秩序。由于这场战争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稳定

  • 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 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

  • 赤壁之战---奠定三分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 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 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 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

  • 最早的军事密码来源于北宋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密码通讯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早期的情报是使用书面公文的方式实施传递,一旦落入敌手,难免泄密,即使使用腊丸、虎符、口头传递等方式,如果信使被敌人俘获,经受不住严刑拷打而叛变,也是不安全的。因此,寻求一种只有极少数人明白,更安全的通讯方式,是军事家大力思考的重点。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