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的古战场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的古战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18 更新时间:2024/2/16 4:04:24

第一名 赤壁: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咸宁)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这里发生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聚集了曹操刘备等一带枭雄;后来,苏东坡等文人骚客均不惜笔墨,留下千古名句;而今,人们为了争夺谁是所谓真正的赤壁而新闻不断;小说《三国演义》和各种媒体上的三国作品,几乎无一不拉出赤壁来大肆渲染,看来赤壁快要成为古战场的代名词了。

第二名 垓下: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项羽是历史上形象最为鲜活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失败了,也犯过错,但是他可以说是个至性至情的人物。尤其是被困垓下城后,上演了儿女情长的凄切与乌江边拔剑自刎的悲壮,更是为后人所道哉。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在垓下所发生的刀光剑影和金戈铁马。就因为在战争中上演了这样的故事,所以垓下也“一战”成名。

第三名 乌兰布统: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内蒙古·赤峰)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俗话说:“运气来了,想挡也挡不住”,把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乌兰布统,绝不为过。近几年来,众多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很出名的如《三国演义》、《康熙帝国》、《射雕英雄传》等,大段大段的“人海战场”戏在这里拉开。一时间,许许多多的“战争”就开始在现代科技和历史故事中上演。这让本来默默无闻的乌兰布统,开始被许许多多游客,尤其是想一睹草原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游客所喜欢。但这里终归还是一个出名的古战场,康熙曾和葛尔丹大战于此,上演的是真刀真枪的故事。

第四名 雁门关: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忻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雁门关一役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之一,雁门关也就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发生地。而长达百年的宋辽对持,雁门关作为古三关,也无疑见证了最多的血雨腥风。追述历史,雁门关从秦汉时期,就成为行兵之道。提起雁门关,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对峙、战争……

第五名 八公山: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产生于东晋的淝水之战,而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战争的典范。因此这场战争到今天依然被人们经常提起。发生战争的所在地八公山,扼守在淮河重镇-淮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作为古战场,淝水之战和其他的战争好像并没有以八公山为名,所以,八公山已经成为一个快被人们遗忘的古战场了。

第六名 五丈原: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宝鸡)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严格的说,五丈原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役,这里也没有其他古战场的那些烽火硝烟,但是因为它和诸葛亮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就具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在杜甫的诗里,诗人正四处寻找那年那地的悲情;乡间的戏里,“五丈原”的故事正在方寸之地重新上演;在现代人玩的电脑游戏里,五丈原也赫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七名 虎门: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广州)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提起虎门,人们想起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但是这里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场。虽然在虎门,战争中参战的人数并非很多,也没有演绎太多的传奇故事,但是这里浓缩了中国人抗击侵略最悲壮的一幕,中国人第一次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与西方的洋枪洋炮展开了斗争,也揭开中国屈辱的百年抗争史。

第八名 长平: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晋城)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战争,伴随的就是生命的代价,除了烽火硝烟之外,往往就是鲜血和尸骨。公元前二六零年,为了统一中国,秦国进攻赵国,在反间计和纸上谈兵的双重作用下,几乎兵不血刃,赵国40万大军就束手被擒。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白起在战场所在地长平,就地挖坑,将40万条生命化成了白骨,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

第九名 威海: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电影《甲午风云》演绎的是100多年前发生在渤海湾上,抵御外敌的故事。这场战争本身极富悲壮色彩,也和那个年代其他的战争一样,最后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而如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必将为后人所纪念。而发生战争的海滨城市威海,也成为人们悼念英雄之所在。

第十名 当阳: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当阳市)

烽烟指数:★★

思古指数:★★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赵子龙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但是真正让两人威震天下的,无疑是当阳一战。赵子龙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杀了个七出七入,上演了单骑救主的勇猛;张飞则上演树上开花之计,横矛立马,一声大吼,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雄兵。这无疑让当阳极具传奇色彩。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一雪百年耻辱:中国军队全歼印度“杰特”联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我军在中印边境东西线同时发起反击,侵入中国境内的印度军队经过初期的顽抗之后,难以抵挡我军勇猛、凌厉的攻势,纷纷败退。到10月24日,我新疆边防部队全部拔除了班公湖南北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印军入侵据点。第一仗结束后,我军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挥师南

  • 中国古今七大收复边疆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着名的边疆收复战,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军威1、秦朝蒙恬收复内蒙古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着名将领,祖籍齐国。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内蒙古的叫法产生在现代,秦朝时笼统

  • 中国古代对游牧骑兵的三大战术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战车 战车的战争运用应该是春秋时期形成的,吴、孙《兵法》云:“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汉代的武刚车自然有了大发展,据说长二丈(6米 多),阔一丈四(4米多),车外侧绑长矛,内侧置大盾。既可以运送士兵、粮草、武器,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长矛,立上坚固的盾牌,开上射击孔,在作战时

  • 大明戚家军精锐最后一战----萨尔浒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将星陨落万历十五年(公元1588年)农历十二月七日,六十岁的戚继光突然发病,病急且重,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十二月八日便离开了人世,这一天也是中国人传统的腊八节。一代将星陨落,但戚继光为明帝国留下了他用毕生精力操练的军队和练兵的纪要,戚继光在任时,曾经有将全国的百万明军由他重新轮训的设想,没有被朝廷

  • 彭城之战---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

  • 巨鹿之战---大秦最致命的一击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说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让千年来无数风流志士遐想,讴歌!秦之兴起,无疑其内在战争机器的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败也勃。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

  •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 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 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 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

  • 秦统一六国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 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 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

  • 东汉统一战争---重建刘姓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东汉王朝的统一之战,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利用新莽政权被推翻后群雄并起、中原 无主的有利时机,以武力进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先后镇压赤眉农民军,兼并群雄 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刘秀夺取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在血泊中重 新建立起封建统治秩序。由于这场战争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稳定

  • 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 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