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尾生抱柱的典故

尾生抱柱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592 更新时间:2024/2/14 19:05:35

【出处】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

【解释】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死板

【近义词】尾生丧身

【成语举例】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星佳兆。

尾生抱柱的故事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青年人名叫尾生。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在乡里受到乡亲们普遍赞誉。

有一次,住在他家不远的一个亲戚因为家里的醋用完了,来尾生借,尾生正好家中也用完了,但他并不回绝,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我进去拿给你。”

尾生悄悄走了后门,立即去向邻居借了一坛醋,谎说是自己的,送给了那位亲戚。

过了不久,尾生迁居梁地。他在那儿认识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私订了婚约,但是姑娘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跟随尾生回到曲阜去。这天,两人约定在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回曲阜去。黄昏时分,尾生来到桥上等候。不料,老天突然变脸,霎时间狂风怒吼,雷电交加,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没多少时间,山洪暴发,直朝尾生所在的那座桥席卷而来。不一会,滔滔的洪水很快就淹没了桥面,漫过了尾生的膝盖。

尾生在桥上东西望,盼望姑娘到来,但却不见姑娘的踪影,他决心坚守信约,不见姑娘决不离开。不一会,洪水越来越大,越漫越高,尾生紧紧地抱住桥柱,宁死不走。

过了半夜,风停雨歇,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成了一片水乡泽国,尾生就活活地淹死在桥上。

过了几天,洪水终于渐渐地退去。姑娘来到城外,发现了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不由悲恸欲绝。她抱住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哭完后,她便纵身跳入了河中,为尾生殉情了。

后来,“尾生抱柱”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坚守信约;用“尾生”来指称坚守信约的人。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暴虎冯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暴虎冯河是什么意思?成语暴虎冯河的故事简介“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的人。(出自《论语仲尼弟子列传》)暴虎冯河的意思是: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同义有勇无谋、贸然行事、匹夫之勇,赤膊上阵反义谨言慎行、深谋远虑、深思远虑、审时度势暴虎冯河的故事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

  • 得陇望蜀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释义]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刘秀称帝不久,赤眉军与更始政权发生火并。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击败、招降了赤眉军,又展开了统一关东地区的征战。至建武六年终于踏平中原,收复了关东地

  • 晏子论社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晏子论社鼠 晏子论社鼠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在这篇典故里所表达的内容的是:国君身边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只社鼠一样,危害力很强,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取忠臣之话,在朝廷外则向百姓们卖弄自己的权势。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怕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就是那些社庙中的老鼠”。景公很是不解:“这是什

  • 两袖清风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注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两袖清风的故事明朝有一

  • 画荻教子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画荻教子(huà dí jiào zǐ)是一个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该成语于欧阳修有关。【拼音】huà dí jiào zǐ【典故】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元·脱脱《宋史·欧阳修传》【释义】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

  • 指桑骂槐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注音】zhǐ sāng mà huái《指桑骂槐》选自《三十六计》用计战例指桑骂槐,表面上是指甲骂乙、指东骂西,但作为军事上的计策,其【成语故事】春秋时期, 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鲁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

  • 指鹿为马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秦二世胡亥时期,特别是李斯逝世后,赵高成了秦国的丞相之后,他野心勃勃,不甘于屈居人下,成天想着篡夺帝位,但是赵高平日里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朝臣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向着赵高的。于是赵高想了一个办法来判断哪些人是反对他的。 一日朝堂之上,赵高牵来了一头鹿,说是得了一匹千里马,要进献给陛下。胡亥虽然年幼,

  • 夺席谈经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之后,对儒学的研究就被称为经学,意为研究经典之学。当时儒学经典主要有五部:《诗》、《书》、《礼》、《易》、《春秋》,也就是我国最初的五经,除此之外,还有《论语》、《孝经》等书也是儒生必读之书。这些经典语意古奥,文字简略,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人们才能明

  • 狗尾续貂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叔叔赵王司马伦野心很大,他趁晋惠帝司马衷刚即位,国家还不够稳定的时候,就和手下一起计划一项阴谋,篡夺了王位。司马伦在当上皇帝后,竟然胡乱封官,让他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是家里的仆人和差役,都当了大官或是成为他的近侍官员。当时的近侍官员都使用珍贵的貂尾作为帽子的妆饰,可是司马伦封的

  • 铜头铁额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出处】《太平御览》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卷七十九引《龙鱼河图》兄弟八十人,铜头铁额。《云笈七签》卷一百 【释义】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勇猛强悍 【相近词】铜头铁臂 【成语故事】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生活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及蚩尤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