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原宪桑枢的典故

原宪桑枢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76 更新时间:2024/1/23 6:11:06

原宪(公元前515年—公元前?年),字子思,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原宪为“原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原子。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宰,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世人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他的清苦还有着一个故事,如下:原宪桑枢的故事

评价:

唐代吴筠有《咏原宪子》诗:“原生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

后人以“原宪桑枢”、“原宪甘贫”比喻能安贫乐道之人。

原宪桑枢的故事

以前的小屋是茅草搭的,门是蒿草编成的,门枢是桑树条。子贡穿着雪白的衣服、驾着高大的马车来拜访他。原宪戴着破裂开口的帽子、柱着藜木拐杖开门迎接他。子贡问:“您生病了吗?”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财产叫贫困,学道而不能身体力行叫病,我是贫困不是生病。”子贡听了面有愧色。耶酥对门徒们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为吃什么担忧,也不要为穿什么忧虑。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服。”

“原宪桑枢”喻指安贫乐道。(出自《庄子﹒让》和《耶稣传》。)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天经地义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天经地义是什么意思?天经地义,经指规范,原则。义指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此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18年夏、郑、晋、宋、卫、曹、邾、腾等诸侯国的大夫在黄文聚会。这些大夫们在商量

  • 举棋不定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举棋不定的意思: 举起棋子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常用来比喻遇事犹豫不决,缺乏主见。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举棋不定有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典故呢? 举棋不定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骄横粗暴,人们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卫献公的统治。卫献公失掉君

  • 中饱私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饱私囊的意思是什么?它一般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关于这成语有着怎样精彩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中饱私囊的历史成语故事。 中饱私囊的故事: 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他执掌晋国朝政大权后,勤政爱民,体谅百姓疾苦,希望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但是他却不善于约束手下官员。 有一年

  • 喜形于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喜形于色的意思: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指控制不住内心喜悦 喜形于色下一句:喜形于色,厌藏于心。 成语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成语背后的故事:南北朝时期,魏国大臣高允深受皇帝的宠爱,在他暮年时期,

  • 削足适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削足适履的意思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条件生搬硬套。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削足适履成语有着两个历史典故,小编会一一解说。 【近义】生搬硬套、杀头便冠 【反义】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削足适履的历史典故一: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

  • 东坡画扇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坡画扇,出自(宋)何薳(yuǎn)《春渚纪闻》。讲述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故事,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东坡画扇的故事: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

  • 举足轻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举足轻重的意思:只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常用来比喻实力强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势发生变化。 【近义词】:至关重要 【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无关紧要 故事出自《后汉书·窦融传》。举足轻重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成语历史故事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

  • 颠倒黑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颠倒黑白成语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 【原文】此句由屈原《九章·怀沙》中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一句演化而来。屈原受楚怀王信任,遭到奸臣嫉妒,经过多次挑拨离间,楚怀王渐次疏远了屈原。屈原痛恨奸臣的丑恶行径,遂作《怀沙》进行讽刺批判。原句本意为: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高等的说成低下的。

  • 行将就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那关于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赏阅精彩而又有趣的历史成语故事吧! 行将就木的历史故事: 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大儿子,因为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想把自己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 中流击楫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击:敲打;楫:桨。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 中流击楫的历史故事: 中流击楫是谁的故事?祖逖年轻时很有志气。一次,他和朋友睡觉,半夜里听见鸡叫,祖逖叫醒朋友,说:“你听听,这是在督促我们奋发图强啊!”两人就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