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削足适履的典故

削足适履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4 更新时间:2024/3/17 4:39:09

削足适履的意思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条件生搬硬套。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削足适履成语有着两个历史典故,小编会一一解说。

【近义】生搬硬套、杀头便冠

【反义】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削足适履的历史典故一: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

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

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有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着的楚平王

削足适履的典故二:

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骊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骊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被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说林训》的作者刘安评论这两件事说:“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意思是说,听信坏人的唆使,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好比是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

——《淮南子·说林训》

【活学活用】不考虑本国国情,照搬外国的做法,~,注定失败。

【妙语点拨】淮南王刘安认为“削足适履太愚蠢”,很多人也认为削足适履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毕竟,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是痛苦的,也是生搬硬套的。然而,世界上可能没有为你量身打造的“履”——完全适应你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种情境下,你该如何抉择?是改变环境适应你,还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事实证明,如果不懂得在关键时刻“削足”,我们可能终生都不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双“履”。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东坡画扇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坡画扇,出自(宋)何薳(yuǎn)《春渚纪闻》。讲述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故事,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东坡画扇的故事: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

  • 举足轻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举足轻重的意思:只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常用来比喻实力强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势发生变化。 【近义词】:至关重要 【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无关紧要 故事出自《后汉书·窦融传》。举足轻重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成语历史故事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

  • 颠倒黑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颠倒黑白成语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 【原文】此句由屈原《九章·怀沙》中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一句演化而来。屈原受楚怀王信任,遭到奸臣嫉妒,经过多次挑拨离间,楚怀王渐次疏远了屈原。屈原痛恨奸臣的丑恶行径,遂作《怀沙》进行讽刺批判。原句本意为: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高等的说成低下的。

  • 行将就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那关于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赏阅精彩而又有趣的历史成语故事吧! 行将就木的历史故事: 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大儿子,因为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想把自己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 中流击楫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击:敲打;楫:桨。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 中流击楫的历史故事: 中流击楫是谁的故事?祖逖年轻时很有志气。一次,他和朋友睡觉,半夜里听见鸡叫,祖逖叫醒朋友,说:“你听听,这是在督促我们奋发图强啊!”两人就披

  • 耿耿于怀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溯源】原句为“耿耿不寐”。《诗经·邶风·柏舟》中记载,卫顷公近小人远贤者,使贤者虽然身在其位却又不忍离去,其内心如同柏木之舟与众物一同泛流中游,又担心别人危害自己而焦灼不安难以入睡。 【成语意思】现指心事重重,不能忘怀。 耿耿于怀,成语,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出自:《诗经·

  • 长风破浪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长风破浪是什么意思?长风破浪是一个成语,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那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长风破浪的历史故事: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

  • 郑人买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郑人买履,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郑人买履的故事: 春秋时郑国有一个人,他的鞋子已经非常破旧了,他想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鞋子。买鞋子,就要先知道鞋子的尺寸。

  • 玩物丧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玩物丧志的历史故事: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个使臣进贡了一条犬,叫做獒,獒体形庞大,威猛善斗,与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还会蹲下去行礼。武王很喜欢它,重赏

  • 缘木求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那关于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缘木求鱼的故事: 公元前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