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流击楫的典故

中流击楫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20 更新时间:2024/2/21 14:58:26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击:敲打;楫:桨。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

中流击楫的历史故事:

中流击楫是谁的故事?祖逖年轻时很有志气。一次,他朋友睡觉,半夜里听见鸡叫,祖逖叫醒朋友,说:“你听听,这是在督促我们奋发图强啊!”两人就披衣起床,拔剑起舞,苦练本事。

后来匈奴人占领了中原,西晋灭亡了。东晋朝偏安于江南,不思进取。为了收复失地,祖逖克服种种困难,组建起一支部队,北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用船桨拍打着船舷,大声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再也不渡过这条江!”

由于作战英勇,祖逖的部队几年之间,收复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中流击楫的基本信息:

【举例造句】:中流击楫,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晚清学丛钞·童子军·草檄》

【拼音代码】:zljj

【近义词】:奋发图强、击楫中流

【反义词】:委靡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立志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耿耿于怀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溯源】原句为“耿耿不寐”。《诗经·邶风·柏舟》中记载,卫顷公近小人远贤者,使贤者虽然身在其位却又不忍离去,其内心如同柏木之舟与众物一同泛流中游,又担心别人危害自己而焦灼不安难以入睡。 【成语意思】现指心事重重,不能忘怀。 耿耿于怀,成语,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出自:《诗经·

  • 长风破浪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长风破浪是什么意思?长风破浪是一个成语,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那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长风破浪的历史故事: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

  • 郑人买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郑人买履,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郑人买履的故事: 春秋时郑国有一个人,他的鞋子已经非常破旧了,他想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鞋子。买鞋子,就要先知道鞋子的尺寸。

  • 玩物丧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玩物丧志的历史故事: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个使臣进贡了一条犬,叫做獒,獒体形庞大,威猛善斗,与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还会蹲下去行礼。武王很喜欢它,重赏

  • 缘木求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那关于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缘木求鱼的故事: 公元前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

  • 出言不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出言不逊的历史典故故事 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合。 有一次,袁绍与曹操各自率领军队,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进行决战。袁绍害怕自己粮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琼专门负责督运粮草,屯粮于乌巢。此时曹操的粮食不多了,想迅速结束战争,就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合对袁绍进行劝

  • 鹤归华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鹤归华表的故事: 在苍凉古迈的关东大地,山峦无尽,岭岱莽莽。在这连绵的山岭中,有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的千山。千山,古称为千朵莲花山,又名千华山,也叫积翠山。千山第一高峰是仙人台,海拔708.3米,它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传说而得名。 据晋陶潜《搜神后记》中记载,汉朝时,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

  • 芒刺在背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芒刺在背的意思 芒刺:指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或谷类壳上的细刺。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安的样子),芒刺在背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霍光是西汉有名的大臣,汉武帝很器重他,封为大将军。汉武帝临终,令他辅佐幼主昭帝刘弗陵,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决定。 芒

  • 苟延残喘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苟延残喘是什么意思?苟:苟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那这个成语出自哪儿?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带着这些疑问随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苟延残喘的历史成语故事: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

  • 好逸恶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好逸恶劳是什么意思?图安逸,厌恶劳动,专指好吃懒做的人。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贬义词。专指好吃懒做的人。用作贬义。用来形容人习性非常懒惰。它与“好吃懒做”有相同的意思;但它强调贪图安闲。一般作谓语。 好逸恶劳的历史成语故事: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