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举棋不定的典故

举棋不定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34 更新时间:2024/3/31 18:46:46

举棋不定的意思:

举起棋子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用来比喻遇事犹豫不决,缺乏主见。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举棋不定有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典故呢?

举棋不定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骄横粗暴,人们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卫国大夫孙惠子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卫献公的统治。卫献公失掉君位,只得带着母亲和弟弟逃到齐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孙文子和宁惠子赶走国君后,把持朝政,立了新的国君,就是卫殇公。宁惠子做了犯上作乱的事,在去世前感到良心不安,觉得驱逐国君是自己的一个污点,为了赎罪,他嘱咐儿子宁悼子迎回卫献公。

没过多久,卫献公听到有利于自己的风声,就派人与宁悼子联系,要他帮助自己重新登上君位。他还宁悼子许诺,复国之后,他只掌管宗庙、祭祀等事务,朝廷的政务全交给宁悼子办理。但是,朝中很多人反对让献公复位。

一位大夫叔仪警告宁悼子道:“做事情要前后一致,你们宁家一会儿把国君赶到外国,一会儿又要迎他回来,变化如此之大真是令人难测。这跟下棋差不多,棋手下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失败,更况您面对的是国君废立的大问题。您要是非要轻率地处理国事,一定会有灭族之祸,到那时后悔也晚了。”

可是宁悼子打着“遵守先父遗命”的旗号,一心想废新君,立旧君,好独揽朝政大权。后来他灭了孙氏,将卫殇公杀死,迎回了献公。不料,卫献公是个记仇之人,他刚一回国,就把宁悼子满门杀了个干净,报了自己当年被宁氏驱逐之仇。

◎故事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

◎出处译文

下棋的人如果举起棋子不知下哪一着好,就注定不会得胜,更何况您面对的是国君废立的大问题呢?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饱私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饱私囊的意思是什么?它一般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关于这成语有着怎样精彩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中饱私囊的历史成语故事。 中饱私囊的故事: 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他执掌晋国朝政大权后,勤政爱民,体谅百姓疾苦,希望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但是他却不善于约束手下官员。 有一年

  • 喜形于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喜形于色的意思: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指控制不住内心喜悦 喜形于色下一句:喜形于色,厌藏于心。 成语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成语背后的故事:南北朝时期,魏国大臣高允深受皇帝的宠爱,在他暮年时期,

  • 削足适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削足适履的意思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条件生搬硬套。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削足适履成语有着两个历史典故,小编会一一解说。 【近义】生搬硬套、杀头便冠 【反义】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削足适履的历史典故一: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

  • 东坡画扇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坡画扇,出自(宋)何薳(yuǎn)《春渚纪闻》。讲述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故事,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东坡画扇的故事: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

  • 举足轻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举足轻重的意思:只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常用来比喻实力强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势发生变化。 【近义词】:至关重要 【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无关紧要 故事出自《后汉书·窦融传》。举足轻重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成语历史故事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

  • 颠倒黑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颠倒黑白成语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 【原文】此句由屈原《九章·怀沙》中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一句演化而来。屈原受楚怀王信任,遭到奸臣嫉妒,经过多次挑拨离间,楚怀王渐次疏远了屈原。屈原痛恨奸臣的丑恶行径,遂作《怀沙》进行讽刺批判。原句本意为: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高等的说成低下的。

  • 行将就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那关于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赏阅精彩而又有趣的历史成语故事吧! 行将就木的历史故事: 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大儿子,因为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想把自己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 中流击楫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击:敲打;楫:桨。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 中流击楫的历史故事: 中流击楫是谁的故事?祖逖年轻时很有志气。一次,他和朋友睡觉,半夜里听见鸡叫,祖逖叫醒朋友,说:“你听听,这是在督促我们奋发图强啊!”两人就披

  • 耿耿于怀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溯源】原句为“耿耿不寐”。《诗经·邶风·柏舟》中记载,卫顷公近小人远贤者,使贤者虽然身在其位却又不忍离去,其内心如同柏木之舟与众物一同泛流中游,又担心别人危害自己而焦灼不安难以入睡。 【成语意思】现指心事重重,不能忘怀。 耿耿于怀,成语,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出自:《诗经·

  • 长风破浪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长风破浪是什么意思?长风破浪是一个成语,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那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长风破浪的历史故事: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