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箭在弦上的典故

箭在弦上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99 更新时间:2024/1/21 11:50:09

箭在弦上是什么意思?一般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袁绍陈琳作讨曹檄文,陈琳领命援笔立就。文章畅快淋漓,结构文辞气势无不精彩;曹操于许都正患头风,览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头风立愈。后冀州城破,陈琳被捉见操,操问:“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箭在弦上的故事:

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的军阀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在河北的军阀袁绍手下,有一位掌管文书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陈琳。当时另一个军阀曹操的势力增长很快,对袁绍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袁绍就决定讨伐曹操。

有一天,袁绍把陈琳找来,让他写一篇声讨曹操的战斗檄(xí)文。于是,陈琳就按照袁绍的意思起草了一篇名为《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在这篇文章里,陈琳不但历数了曹操本人的各种罪状,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辱骂了一番。

曹操经常犯头痛病。这天,正犯病时,曹操看到了手下人送来的这篇檄文。由于文章写得生动精彩,曹操竟然越看越兴奋,连头也不疼了。虽然曹操对陈琳在文章中痛骂自己和自己的祖辈也非常气愤,但是他还是非常欣赏陈琳的才华,并为陈琳服务于袁绍感到惋惜。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陈琳归顺了曹操。有一天,曹操问陈琳:“当初你写檄文声讨我,只骂我一个人就行了,为什么连我的祖宗三代也骂呢?”陈琳说:“那时我在袁绍手下做事,他命令我写,我就写了。这就好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曹操理解陈琳当时的处境,就没有责罚他,以后也再没有提起这件事。

后来,人们就用“箭在弦上”来比喻形势十分紧迫,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有时也与“不得不发”连用。

箭在弦上的基本信息:

【词语】箭在弦上(也说如箭在弦)

【拼音】jiànzàixiánshàng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

【语出】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示例】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中央和西南似乎~的内战危机得以消除了。”

【正音】弦;不能读作“xuán”。

【辨形】箭;不能写作“剑”。

【近义】不得不发如箭在弦。

【用法】比喻情况危急;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一般作宾语。

【结构】主谓式。

【例句】这次行动酝酿了很久;到今天已是~;不得不发。

【英译】apointofnoreturn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火树银花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火树银花是一个成语,出自《南齐书·礼志上·晋傅玄朝会赋》,大多用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火树银花的故事: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

  • 空中楼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空中楼阁的意思是什么?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方案等。语本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后以之比喻明澈通达、虚幻的事物或空想。《朱子语类》卷一百:“问:‘程子谓康节(邵雍)空中楼阁。’曰:‘是看得四通八达,庄子比康节亦髣髴相似。’”那

  • 开门揖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开门揖盗是什么意思?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来坏人,招致祸患。《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张昭对十八岁刚刚死了哥哥的孙权说“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开门揖盗的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江东地

  • 旷日持久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旷日持久是什么意思?拖延得太久。荒废、耽搁。指耗费时日。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旷日持久的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有个名叫荣蚡(fén)的人。他骁(xiāo)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燕国国君封他为高阳君,命令他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得到消息后,非常害怕,立即召集大臣

  • 拨云见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拨云见日的故事: 由于杀了无赖牛二,杨志被发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很欣赏杨志,有心要抬举他,恐众人不服,下令在教场中演武,给杨志机会。杨志高兴

  • 户限为穿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户限为穿的故事 智永是陈朝人。为了练字,他在永欣寺的三十年里,每天黎明即起,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 日子久了,被他写坏的笔头竟积了十大瓮。后来求他写字和题匾

  • 以暴易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以暴易暴(yǐbào yìbào):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指统治者改换了,可是暴虐的统治依然不变。现也指用暴力对付暴力。出自《史记·伯夷列传》。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以暴易暴的历史故事: 商朝末年,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国君的众子之中,以伯夷、叔齐二人最为

  • 豺狼当道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豺狼当道的意思是什么?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不妨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豺狼当道的历史故事。 豺狼当道的故事: 东汉末年,外戚诸梁姻族满朝,大将军梁冀专权。顺帝派遣周举、张纲等八名大臣分道巡按各州郡,纠察收审贪官污吏。 在这八个人当中,

  • 与虎谋皮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本作“与狐谋皮”。语出孙中山《大亚洲主义》:“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象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续范亭《学习漫谈》:“现在想起来,实际上是做了

  • 木人石心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木人石心是什么意思?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后遂以“木人石心”等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木人石心的故事: 夏统,晋朝江南人,有才学。有一次,太尉贾充劝夏统来自己身边做官,被夏统谢绝了。贾充不甘心,他将士兵列成庄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