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豺狼当道的典故

豺狼当道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1 更新时间:2024/1/22 17:14:09

豺狼当道的意思是什么?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不妨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豺狼当道的历史故事。

豺狼当道的故事:

东汉末年,外戚诸梁姻族满朝,大将军梁冀专权。顺帝派遣周举、张纲等八名大臣分道巡按各州郡,纠察收审贪官污吏。

在这八个人当中,张纲年纪最轻,官职也最小,但他为人正直,敢于说话,对朝廷内部政治腐败、皇帝昏暗无能的现状极为不满。他认为,要整顿好官吏,首先应严厉惩办朝廷中贪赃枉法的大官。如果能这样做,地方上的小官吏就不敢为非作歹,否则,绝不会解决多大问题。为此,他对这次考察不感兴趣,没有马上成行。经再三催促,才勉强离京。

张纲的车辆还未驶出京城洛阳的范围,在都亭他就下令停车,命手下人把乘坐的车子拆毁,把车轮埋在地下,不再往前走。手下人疑惑不解,于是问他这是为什么。张纲愤慨地说:“豺狼当路,安问狐狸!”表面的意思是说,豺狼横在路中间,何必再去查问狐狸!张纲的意思很清楚:那些横行不法的大官在朝廷上掌握大权,又何必去查问那些违法乱纪的小官呢?言下之意是首先应惩办不法的大官。

张纲回到京城向顺帝上书,揭发大将军梁冀等人结党营私、坑害百姓、陷害忠良的罪行,请求顺帝严加惩办。由于顺帝很宠爱梁冀的妹妹梁皇后,所以他虽然知道张纲的请求正直有理,却没有照着办理。

豺狼当道的基本资料:

词目:豺狼当道

拼音:chái láng dāng dào

解释: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坏人当权得势。

示例: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男子汉非不以功名为念,那堪豺狼当道。,不如只在家中侍奉尊堂兄弟。”

南朝陈沉炯《为僧辩等劝进梁元帝第三表》:“豺狼当路,非止一人;鲸鲵不枭,倏焉五载。”

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妨他豺狼当道,冠带几獮猴。”

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我想,人们在社会里,当初是并不这样彼此漠不相关的,但因豺狼当道,事实上因此出过许多牺牲,后来就自然的都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了。”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与虎谋皮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本作“与狐谋皮”。语出孙中山《大亚洲主义》:“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象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续范亭《学习漫谈》:“现在想起来,实际上是做了

  • 木人石心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木人石心是什么意思?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后遂以“木人石心”等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木人石心的故事: 夏统,晋朝江南人,有才学。有一次,太尉贾充劝夏统来自己身边做官,被夏统谢绝了。贾充不甘心,他将士兵列成庄严的

  • 玉汝于成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汝:你。玉汝: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常省作“玉成”。意为如同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玉汝于成的故事: 张载(公元1020-1077年)是北宋郿县(在陕西)横渠人。张载年轻时喜欢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

  • 口若悬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口若悬河的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年轻时的郭象,不仅好学,而且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这使得他知识渊博,对于事情的分析也常常很独到。因此,郭象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了。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

  • 芝兰宝树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芝兰宝树的成语意思:芝兰:灵芝,兰草或香草;玉树:宝树。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故事译文 有一天,谢太傅问子侄们:“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

  • 无出其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无出其右,成语,表示没有能超过他的,与天下第一相近似。出自《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无出其右的历史故事: 汉高祖刘邦初建汉朝的时候,有一些异姓的诸侯王。陈豨在代地谋反,高祖前去讨伐,路过赵国。赵王张敖

  • 篝火狐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篝火狐鸣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字面翻译的意思是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发出狐狸的叫声。这是陈胜、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 讳疾忌医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讳疾忌医的意思: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个成语背后说的是怎么样的悲剧故事呢?主人公是谁呢? 春秋时,蔡国有个著名的民间医生,叫秦越人。他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几

  • 噤若寒蝉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成语“噤若寒蝉”,原指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形容不敢做声。中含贬意。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形容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噤若寒蝉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期,有一个叫杜密的人,为人厚道,做官

  • 脍炙人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脍炙人口是什么意思?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